本來回國期間我是不寫博文的----全部時間用于上跑下看,用一個時髦的詞就是調研。比如通過調研才知道濱州做為山東最落后的一個地級市之一,它最落后的陽信縣居然農村賣饅頭的村民都買上了車。當然這種車不過四五萬元,但畢竟這是車的消費,而不是吃的消費。而且,現在農村結婚,買這樣的車已成為普遍現象。由此可見中國經濟發展之現狀。但當得知英法美終于對利比亞下手,還是忍不住成文一篇。
西方何以對卡扎菲下手?
聯合國剛剛通過在利比亞設立禁飛區,英法美就武力登場。這是繼2003年伊拉克戰爭之后(美國最后灰溜溜的撤軍了事),西方再次對一個中等規模的國家動武。至此,利比亞持續了一個月的動蕩從民眾抗議、雙方內戰進入了第三階段:西方卷入。
西方此次動武有許多奇特之處。比如第一個動手的竟然是法國。要知道2003年時,法國還站在反戰的第一線。難道在法國的眼里,卡扎菲還比薩達姆邪惡?再比如,雖然聯合國通過的是建立禁飛區的決議,但法國襲擊的卻是利比亞政府軍的坦克和裝甲車。究竟是法國違反聯合國的決議,還是聯合國又設立了“禁地區”?
不過從人性、人情角度分析,法國此次一反常態積極推動西方并且率先動武,實屬再正常不過了。
首先,由于薩科奇2010年不顧民意反對強制推行退休制度改革,引發舉國反對甚至厭惡,其支持率遠低于各競爭對手。甚至會敗給極右翼的國民陣線候選人勒龐。當然,薩科奇不受歡迎還與其內閣不斷發生腐敗丑聞有關。先是有勞工部長韋爾特涉嫌歐萊亞案(歐萊亞將大量資金轉到國外避稅,他卻以歐萊亞交稅貢獻大為名返還4千萬歐元。“巧合”的是他的太太也在歐萊亞管理財務。而推薦他太太擔任此職的一位紳士又被他推薦提名獲得總統勛章。)后有外交部長在突尼斯鎮壓民眾抗議之時,接受本.阿里親信的邀請度假。不僅如此,這位外交部長已經高齡九十五歲的父母還興志高昂的購買本.阿里親信企業的股份。當然更令人震驚的是總理費永先生也在此期間接受了穆巴拉克的邀請,乘坐這位獨裁者提供的豪華客機和渡輪在埃及度假。
不顧民意強行改革、腐敗以及對北非革命極其消極的表現,令薩科奇的政治生命陷于空前的危機。恰在此時,一向和西方不睦的利比亞發生內部紛亂,這對于薩科奇來說可謂天賜良機。于是一向在外交事務上頗為莽撞的他成為全球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承認反對派政權的國家。更是第一個迫不及待動武的西方國家。
其次就是地緣政治了。法國和利比亞同為地中海國家,在所有西方大國中,它是距離最近的。而且此前不久,薩科奇還提出過“地中海聯盟”的設想,儼然一幅地中海霸主的模樣。所以,地中海國家----特別是和西方有相當過節的利比亞出事,它自然認為自己責無旁貸。不過話說回來,當初法國對突尼斯就是不出頭其實也是一種出頭。它的這種立場自然令其他國家不好再表態。
最后最重要的當然是利比亞的石油了。利比亞石油不僅儲量高,而且質量優,開采成本高,更距法國近,運輸成本極低。現在利比亞好不容易出現另一個勢力中心,法國第一個表態而且是目前唯一一個支持,不僅有“改正”過去錯誤的意圖,更有獨占后卡扎菲時代的石油之意。所以,當英美襲擊利比亞的航空、雷達設施之時,法國卻襲擊包圍班加西的政府軍的坦克、裝甲車。而且法國賭博式的承認反對派,一旦卡扎菲獲勝,法國將輸的里外皆光----這種代價是法國更是陷入困境中的薩科奇極難承受的。
和法國不同,除了石油,英美兩國另有算盤。第一,卡扎菲和英、美兩國積怨太深,雖然薩達姆倒臺后,卡扎菲主動服軟,雙方關系得以改善。但雙方敵意猶存。只不過面對服軟后的卡扎菲,西方沒有什么正當借口。更此后遇上經濟危機,還有伊朗、朝鮮等問題,便一直沒有機會下手。但這一次,利比亞的內亂給西方創造了介入的機會。第二突尼斯和埃及革命之后,面對現實,西方希望能夠繼續掌控變化后的中東大局,至少能夠占到道德制高點。但卡扎菲的“逆流”帶動巴林、阿爾及利亞大開殺戒,甚至美國的盟友沙特率領海灣聯軍進入巴林,試圖撲滅這股革命烈火。由于巴林和沙特都是美國長期的盟國----美國第五艦隊總部也設在巴林,阿爾及利亞則和法國有著特殊利益(1989年阿爾及利亞發生政府鎮壓民眾示威事件,法國第一反應是提供一百五十億法郎財政援助),所以西方就把怒火一舉瀉向卡扎菲。其實,巴林和阿爾及利亞的武力鎮壓和平抗議示威民眾的行為和卡扎菲初期性質完全一樣(后來不同之處在于,利比亞演變成武裝起來的雙方內戰,巴林和阿爾及利亞則還是鎮壓赤手空拳的平民),但西方對巴林和阿爾及利亞只是口頭譴責----這對持續死傷的平民毫無幫助。不過國際政治就是如此,同樣是流氓,有的警察可以和它合作,有的就會被警察干掉。
這次西方動武其正當性是建立在聯合國的禁飛區決議上。但以現在利比亞的局勢,這個禁飛區缺乏正當性。當卡扎菲對手無寸鐵的抗議者大動干戈之時,西方和聯合國僅限于口頭抗議,卻并不采取行動。等到后來局勢演變成內戰:雙方都有武器,并不再是政府軍鎮壓平民之時,聯合國卻在英法的推動下通過了建立禁飛區的決議。這不難看出,西方在意的并不是被屠殺的平民,而是扶持另一個權力中心將卡扎菲取而代之,從而獲取卡扎菲時代西方所無法獲得的利益。
隨著利比亞局勢的變化,突尼斯之火已經將西方卷入,事態的發展出現了更多的變局。卡扎菲的命運也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動亂之初,國際社會曾預測“眾叛親離”的卡扎菲將很快垮臺。但事實卻是他在部落、軍隊(特別是空軍)、雇傭軍的支持下迅速收復失地,被認為“得道多助”的反政府軍最后的堡壘班加西也岌岌可危。所以西方介入后就斷言卡扎菲的命運如何如何,恐怕也是言之過早。如果西方的空襲僅限于打擊空軍力量和包圍在班加西的政府軍,而且西方也遵守聯合國決議不向利比亞輸入武器,利比亞將處于實際的分裂狀態。如果西方把打擊目標擴大到卡扎菲的全部軍事力量,并且違反聯合國對利比亞武器禁運的決議,向反對派輸送武器。卡扎菲必將下臺。但這種做法將引發阿拉伯世界強烈的反西方浪潮,極端伊斯蘭勢力也將再次找到著力點。而且在外部軍事力量扶持下的政權也必然缺乏合法性。不過卡扎菲倒臺后(可能流亡委內瑞拉),部落仇殺將會上演----事實上,利比亞從一開始就是部落矛盾,而不是什么民主與專制之爭。就如同巴林,就是什葉派與遜尼派的矛盾----過去有,現在也有,將來也有。只不過在突尼斯和埃及變天之后,這種矛盾被包裝上了民主的外衣。
另外,我們還是再認識一下已經被西方妖魔化的卡扎菲。卡扎菲統治四十余年,將利比亞建成一個福利國家:從1969年至2008年,政府平均每年50%的財政支出投入社會經濟發展,全民享有免費醫療和教育。對生活必需品實行價格補貼,為貧困和低收入人群免費提供住房,受教育人口占82.6%(此段引自《南方周末》3月10日B4版)----其中許多就是今日美國也沒有做到。不知道這些是否和西方以及自由派人士定義的獨裁與反人類的罪名劃上等號?倒是西方本人還有一問:法國是一個連退休金都無法支付而不得不改革的國家(還是強行驅逐居住在法國的羅姆人的國家),英國連二戰后實行了幾十年的對兒童的福利也要削減的國家,美國則是還沒有完全從經濟危機中擺脫出來、失業率接近兩位數的國家,何以有資格、有臉面以保護另一個國家的人權為名義而大打出手?(如此大規模的、直接事關國家利益的對外軍事行動,既沒有經過民眾的投票,也沒有立法機關的批準)。當然看看歷史,西方每一次對外動武都師出有名(僅以美國為例):1898年,美國進行了北美大陸以外的第一次擴張,發動了美西戰爭,并借此占領了菲律賓,但遇到當地人民的強烈反抗。美國一方面殘酷鎮壓,一方面仍然振振有詞地為自己辯護。美國時任總統麥金利聲明:“我們沒有什么別的辦法,只能鎮壓這些起義。這塊土地是我們的。我們要給他們帶去文明”。“我們在菲律賓的旗幟既不是帝國主義的大旗,也不是壓迫的象征,而是自由的旗幟,是希望和文明的旗幟”。一位戰地將軍則在信中寫道:“也許需要殺掉一半的菲律賓人,才能使剩下的那一半進入更高水平的生活”。這就是“人權高于主權”的本意。
最后還是要談一談咱們中國。中國此次的表現可謂純熟老練,老謀深算。中國沒有投票反對西方提出的禁飛區建議(和俄羅斯、德國、巴西、印度一起投了棄權票。這大概是金磚四國第一次統一的外交表現),一方面既給足了西方面子,同時也不致得罪卡扎菲現政權。無論以后誰上臺,都不會影響到中國的利益。再一個,就是中國否決了,西方也照樣會動武。幾年前美國剛這樣干過。另一方面,中國放行,也有讓西方深深卷入的考量。歷史的經驗一再表明,除非西方進行大規模的軍事打擊或者動用地面部隊,類似于利比亞中等規模的國家是很難被打敗。如果空襲不見效果,出現僵局,就如同第一次海灣戰爭后的伊拉克,雖然建有兩個禁飛區,薩達姆政權仍然維持不墜。利比亞事態的長期化,將極大的拖住西方,無暇他顧,甚至會面臨恐怖分子的威脅(倫敦奧運會在即)。中國也將迎來另一個良好的外部發展機遇期,而且比較令西方郁悶的是,雖然它們在付出極大的代價推翻薩達姆政權和建立、維持新政權,但新生的伊拉克政權對西方并不友好,相反倒是和中國保持了良好而密切的合作,似乎果實被中國所收割。或許這也是中國放行西方的原因之一。(另據鳳凰網舉行的調查,僅28%的網民支持西方的軍事行動,70%的網民反對。認為西方是為了石油的比例高達72.6%。自由派可要尊重民意噢)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