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拉里和蓋茨在亞洲的穿梭外交,透露出美國新的地緣戰略,這就是充當“隔岸平衡手”。這是隱藏在軍演背后的秘密。
作為美國外交政策的第一操盤手,希拉里國務卿最近很忙、很活躍——接連訪問亞洲四國,在板門店與朝鮮士兵怒目相視;在越南則強調“接受過去、放下過去、共同發展”;在東盟地區外長會上,特別表示對南沙群島和西沙群島 “爭端”的關注。而剛吃了中國閉門羹的美國國防部長蓋茨也沒有閑著,忙著在中國周邊組織一系列的聯合軍演。這一文一武兩閣員在太平洋沿岸的邊緣地帶的穿梭,讓人誤以為美中又進入了新的對抗階段。而透過令人眼花繚亂的表象,我們可以看出一個重要的戰略趨向,即奧巴馬政府的地緣大戰略正在走向清晰。
據美國戰略家們的研究,可供美國選擇的理想型大戰略只有四種:即“主導性支配”的戰略、選擇干預型戰略、隔岸平衡型戰略和孤立主義型戰略。在力量全面占優的時期,美國往往選擇“主導性支配”戰略,小布什總統看錯了時機,在美國實力開始下降時選擇了這一霸權戰略,結果遭受了重挫。“選擇性干預”戰略不追求擁有壓倒性的軍事實力,只是選擇關鍵點實施干預,克林頓時期所采取的就是這種戰略。作為處在帝國曲線頂峰正在下滑的國家,美國要繼續延續 “主導性支配”的霸權戰略既不明智也難以成功。而“選擇性干預”的戰略,實質上反對多極格局,防止美國盟國安全政策的重新國家化,會繼續保持美國的安全負擔,甚至會導致美國為“信譽而戰”。若要一步退到“孤立主義型”戰略,在很大程度上放棄海外利益,這也是美國難以接受的選擇。采取“隔岸平衡戰略”,可包容新興大國的崛起,既適應了美國實力正在下降的現狀,也能夠維護其全球首要國家的地位?!案舭镀胶鈶鹇浴敝鲝垰W亞大陸上的安全主要由歐亞大陸主要大國自己負責,不要求美國使用軍事力量來維持歐亞大陸的防務,避免美軍為“信譽而戰”。美國戰略家概括,這個戰略的基本策略就是“坐山觀虎斗”,任由其他大國在彼此間的安全對抗中相互削弱,這樣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就能夠最大限度地增強美國的相對實力。權衡利弊,這是較為適中的選擇。從目前的動向看,奧巴馬政府已經選擇了“隔岸平衡戰略”。
然而,船大難掉頭。駐阿美軍指揮官被解職說明,要從實行了8年的“主導性支配”戰略轉過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了復雜的利益需要平衡,美軍高級將領的思想也需要脫胎換骨——不然就只能換人。
英國是歐陸邊緣的島國,也是實行“隔岸平衡戰略”的高手。其基本做法就是兩條,一是保持爭端,二是兩頭下注??恐@兩條,英國一直維持著歐洲大陸國家之間力量平衡。希拉里和蓋茨的最近所為,其要義也是要在亞太地區保持爭端,并在亞太地區主要國家和國家集團之間兩頭下注。
擴大對朝鮮的制裁、舉行美韓聯合軍演是在維持東北亞地區的爭端;舉行14國聯合軍演、表示關注西沙、南沙“爭端”,是在東南亞制造麻煩;阿富汗戰爭長期化、制裁伊朗、在吉爾吉斯保持軍事基地是在中亞地區打入楔子,包括最近的“天安艦”事件,這些都屬于“維持爭端”。有爭端,亞太國家就難抱團,也才需要島國扮演最終的仲裁人。而“兩頭下注”,就是既要與中國同舟共濟,也要當印度戰略伙伴;既參加六方會談,也要強化日韓盟國關系;既要與俄羅斯重啟戰略合作,又要在波蘭設反導基地和支持格魯吉亞的反俄勢力。對美國來說,防止出現控制歐亞大陸的國家和國家集團,是其最重要的地緣戰略目標。與英國的歐陸戰略永遠是充當“隔岸平衡手”一樣,美國作為地處歐亞大陸邊緣的島國,其理想的局面就是歐亞大陸國家或國家聯盟的普遍對抗和捉對廝殺:法國與德國,老歐洲與新歐洲,歐盟與俄羅斯,俄羅斯與中國,中國與印度……。而在太平洋一側,則希望中、日、韓保持對峙,東盟與中國存在爭端。只有爭端難以消弭,才可坐收漁翁之利。這里除了赤裸裸的美國國家利益,并無道義可言。
在布熱津斯基眼里,中國是歐亞大陸上的“棋手國家”,與布熱津斯基有師承關系的奧巴馬已經給中國擺下了“隔岸平衡”的新棋局,而希拉里和蓋茨就是這盤棋局上最先過河的車與炮。對此棋局,我們不能選擇下或不下,只能選擇如何布局和落子。
楊外長關于南海問題的發言是對希拉里的回應,這是據理力爭;中國軍隊在黃海的演習,是以力相拒。都值得肯定。也算是兩手對兩手,其實還應該再加上貿易與金融的博弈。然而,這還未脫離“刺激-反應”的傳統模式,還不足以對付老辣的帝國謀略。對中國來說,更重要的是要看破“隔岸平衡戰略”的要害,避免陷入與其他大陸國家和邊緣國家“蚌鷸相爭”的局面,讓美國“漁翁”得利。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