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看不見的新戰線
來源:《求是》 作者:江 涌
現代網絡實虛兼備,亦真亦幻。隨著科學技術和網絡市場的快速發展,網絡范圍不斷擴大,由互聯網“一網獨秀”,向互聯網、電信網與廣播電視網“三網合一”演進。在現代網絡給各方用戶帶來便捷、豐富的信息服務的同時,日益猖獗的網絡攻擊與某些強權的網絡威懾,也給主權國家安全提出新挑戰。
網絡空間異常復雜
科學技術發展使主權國家在領土、領海和領空之上,誕生了一個全新的“第四空間”,即網絡空間。這個由計算機、衛星、纜線、各種信息終端連接而成的網絡,將政治、軍事、商貿、金融、交通等各行各業,政府、非政府組織、企業與個人等各類主體連接在一起,由此成為當今世界、主權國家賴以正常運轉的“神經系統”。
一個虛擬而又真實的世界。網絡空間能夠快速、便捷傳遞電子或數字信息,相對于其他媒體具有無法比擬的吸引力,擁有無法比擬的競爭優勢,也使各類用戶前所未有地增加了對網絡的依賴。網絡空間活躍著各種力量。網絡為用戶提供快速便捷服務的同時,也傳遞與放大了用戶的影響力。網絡及其相關技術既可用于行善,也可用來作惡。大眾通過正常的網絡連接獲得及時、豐富的信息,企業通過提供網絡服務來獲取商業利益,而極端分子、有組織犯罪、霸權國家也會通過網絡謀取新的霸權或增加影響力。因此,本質虛擬的網絡空間所帶來的機遇與威脅都是真實的。
一個快速發展但嚴重失衡的世界。網絡所匯集與傳遞的信息量、網絡參與主體、網絡商務活動等增加迅速。但是,美國IT巨頭如思科的交換機、英特爾的處理器、微軟的視窗、谷歌的搜索引擎等在全球占據壟斷地位,互聯網13臺根服務器有10臺在美國。只要在根服務器中對某國做手腳,即可令該國于網絡世界消失,伊拉克、利比亞等國都曾遭遇“被抹掉”的命運。因此,美國掌控互聯網的生殺大權,擁有網絡信息的制導能力。此外,網絡鴻溝不僅是貧富的鴻溝,同時也是文化價值的鴻溝。富國與窮國在“觸網”機會、美國與他國在制網程度上存在顯著差異,由此令世界形成“信息高原”與“信息盆地”的巨大落差。
一個有市場但無政府的世界。國家之間的網絡鴻溝與利益懸殊,使得網絡治理主張差異巨大,導致國際社會迄今無法對網絡實施有效管理。快速發展的互聯網絡自1998年以來一直由美國互聯網名稱與數字地址分配機構(ICANN)實行部分技術性管理。越來越多的國家擔心,在全球網絡使用呈爆炸式增長、網絡對經濟社會影響愈發深遠的背景下,由美國一國實際掌控網絡所潛藏的風險越來越大。近年來,網絡攻擊事件呈現幾何級數上升,凸顯出網絡空間無政府管理的弊端。越來越多的國家要求建立一個國際機構或一個受聯合國監督的機構來監管網絡,但是美國主張維持現狀,堅決抵制網絡管理國際化、民主化。
一個機會多多與挑戰重重的世界。網絡發展給能夠“觸網”的窮國、窮人提供與創造擺脫貧困的機會。世界銀行研究顯示,在很多情況下,互聯網、手機和其他通訊技術對經濟發展能起到綠色革命對農業所起的同等作用。與此同時,一個基礎投入巨大但個人接觸成本很小的網絡世界,使不對稱戰爭、“超限戰”成為可能,黑客使用低成本的惡意軟件即可造成遙遠地方的混亂,因此那些高度信息化的金融、交通、能源等基礎設施,最有可能遭遇網絡攻擊,由此而渲染的“電子珍珠港”似乎危言聳聽,但也應是網絡風險的一般素描。
世界經濟發展已經歷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四大階段。為應對自由遷徙與貨暢其流帶來的問題,簽證與海關制度應運而生,人流、物流得到有序管理。上世紀80年代以來,經濟自由主義泛濫,國際市場熱錢肆虐,資金橫流,金融危機此起彼伏。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給金融資本的飛輪攙沙、以道德法律給金融家的貪婪套枷的呼聲高漲。就信息流而言,信息不僅是重要的經濟資源,同時也是國家的戰略資源。由于存在著技術、意識形態、組織管理乃至國家戰略等諸多障礙,因此對信息流的管理更加困難。一個資金自由流動與信息自由流動相交織的世界,將是一個更加脆弱、更加動蕩的世界。
網絡攻擊頻繁激烈
當今世界的主憂似乎不僅僅是“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而且還包括“大規模破壞性武器”。但是應看到,前者掌控于政府,政府行為受到明確監督以及嚴厲報復的制約,而個人或有組織的黑客可以在世界某個角落發動一場災難性網絡攻擊,卻難以被發現和遭到報復。網絡武器猶如金融衍生品,正在成為典型的“大規模破壞性武器”,對經濟尤其具有巨大的破壞力。北約認為,網絡戰的威脅和導彈襲擊一樣嚴重,在線間諜和恐怖活動正在成為全球安全的最大威脅之一。
所謂網絡安全,是指網絡系統保持正常運行的狀態,不因偶然的或者惡意的原因導致相關硬軟件被破壞、數據被竊取。網絡世界本質的虛擬性、應用的廣泛性以及網絡技術更新的快速性,使網絡始終存在這樣或那樣的漏洞,很難實現系統性的根本安全。當今世界,越來越多國家的電網、油氣管道、供水系統、大壩、通訊、銀行、鐵路、空中交通指揮等重要基礎設施,越來越仰賴電腦系統的流暢運轉。隨著物聯網不斷推進,基礎設施越“智慧”,對網絡的依賴程度越高,網絡受到攻擊的可能性就越大。網絡信息系統一旦遭受非法入侵,信息流被切斷或篡改,則可令相關主體瞬間成為“瞎子、聾子和癱子”。網絡安全正在成為左右國家政治命脈、經濟發展、軍事強弱和文化復興的重要因素。
網絡攻擊形形色色,近年來“網絡篡改”(指未經授權對網站進行修改)、“網絡釣魚”(在網上竊取如銀行賬號、信用卡資料等個人信息的欺詐活動)與網絡病毒等迅速增加。2000年,全球數十個國家的數百萬臺計算機被“愛蟲”病毒感染,短短兩天就造成26億美元的經濟損失,成為有史以來破壞力最強的網絡病毒事件。2007年,美國折扣零售巨頭TJX曝出4570萬張信用卡和借記卡資料遭黑客竊取,成為美國最嚴重的一次金融信息安全事件。據有關資料估算,在世界范圍內,2007年,“網絡釣魚”造成的經濟損失激增至32億美元以上;2008年,網絡犯罪分子從商業機構盜竊的知識產權總值就超過了1萬億美元。暴利驅使黑客從單兵作戰變為有組織犯罪,數據盜竊日漸猖獗,由此導致網絡非法數據交易活動趨熱,儼然形成繁榮的“地下網絡經濟”。
實施網絡攻擊的不僅有個人和組織團伙,還有國家與政府。海灣戰爭前,美軍將帶有病毒的計算機通過法國賣給伊拉克軍隊。戰爭爆發時,美軍實施病毒戰,使伊軍防空及指揮系統失靈,處于被動挨打局面。2007年,愛沙尼亞公共機構和銀行遭受持續數周的攻擊而陷入癱瘓。一些國家的情報部門也在網上進行間諜活動:一方面,正式招募“白帽”,尋找網絡系統漏洞,破譯相關信息,維護本國政府部門網絡安全;另一方面,從黑客中秘密雇用“灰帽”,作為情報部門的眼線,監視網絡黑客動向。這些“不穿軍裝的士兵”接受指令,伺機實施網絡攻擊,使對手蒙受如同真實戰爭一樣的損失。
提升網絡戰備,實施網絡威懾
當今世界,美國擁有最強大、最先進的網絡進攻能力。據信息安全公司賽門鐵克(Symantec)2006年的數據,全球33%的黑客攻擊源自美國,46%的“釣魚”網頁設在美國,44%的垃圾郵件發自美國。美國實際可以制導網絡信息,并擁有多種網絡武器:在軟殺傷方面,已研制出數以千計的“蠕蟲”、“特洛伊木馬”、“邏輯炸彈”、“陷阱門”等計算機病毒;在硬殺傷方面,正在或已研制出電磁脈沖彈以及次聲波、激光反衛星、高功率微波等武器,可對他國網絡的物理載體進行攻擊。
美國憑借在技術標準、基礎設施、IP資源、域名解析等方面的壟斷優勢,取得了顯著的網絡主導權。2009年美國白宮發表的《網絡空間政策評估》指出,網絡安全的風險構成了21世紀最嚴峻的經濟挑戰和國家安全挑戰。專家分析,該報告顯示美國的國家信息安全戰略正從被動預防到網絡威懾轉變,旨在通過網絡壟斷強化網絡霸權。近來,美國政府不斷夸大中國、俄羅斯等國以及黑客的網絡攻擊能力,渲染美國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網絡攻擊,從而不斷增加網絡投資,升級相關技術與設備,提高網絡戰備,為網絡威懾造勢。
美國網絡戰備主要包括:軍方在戰略司令部下設網絡司令部,以“保護重要的網絡并在網絡領域投送力量”;在白宮內設網絡安全辦公室,網絡安全協調官也是國家安全委員會和國家經濟委員會的成員,以制定和整合所有政府的網絡安全政策,協調政府應對重大網絡事件和采取攻擊的行動;在國內外大規模招募計算機高手,建立起近9萬人的網絡部隊,并將“網絡戰士”部署到海外,打入對手網絡;實施代號為“網絡風暴”的大規模網絡攻防演習;在外宣上,積極以“連接自由”推動“全球社區”發展,將促進互聯網自由作為21世紀美國外交方略。
美國網絡備戰,不僅是政府、軍方的行為,而且囊括了各大信息技術公司。2008年“網絡風暴II”有40多家公司參與演習,包括思科和微軟?!毒W絡空間政策評估》明確強調,政府部門與私營部門的利益是交織在一起的。政府與私營部門網絡安全的合作伙伴關系必須得以發展,并清晰地界定這種關系的性質,包括明確各自的分工和職責。二戰以后,美國從未如此公開地動用私營企業力量參與國家戰備。正是在這一大背景下,涉嫌長期侵犯多國知識產權的谷歌公司公開與美中央情報局聯手,甚至公然向多個主權國家挑戰。
美國提升網絡戰備,不僅是要實現不容他國置喙的網絡霸權,而且是要為美國贏得巨大經濟利益與產業發展制高點。網絡戰備會直接增加對軍工企業、信息技術企業的撥款,進一步提升相關企業實力,也間接為美國的軍事網絡技術提供巨大市場。專家預計,未來10年網絡安全市場的收入將超過1000億美元,而網絡信息市場更是不可估量。在國際競爭中,信息優勢正在成為決定未來綜合國力的關鍵。美國實施網絡威懾,謀求網絡霸權,勢必會促進國際網絡戰備競賽,客觀上有可能促進國際網絡與信息產業的更快發展,同時也使得世界經濟的發展前景更加充滿變數。
?。ㄗ髡撸褐袊F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經濟安全研究中心主任)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