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金融危機大事記(二十三)
馬也
2010年4月
1日,就奧巴馬政府一天前發表的關于全球貿易壁壘的年度報告,彭博新聞社報道,美國的方針是“避開人民幣,把矛頭對準中國的進口”。
2日,《香港經濟日報》發表《千萬富翁88萬,逾半居京滬粵》,稱內地富豪群體持續膨脹,擁有資產千萬以上的人數達87.5萬,億萬富豪5.5萬,分別比去年增長6.1%和7.8%。該報同日還有《樓價飆升,成造富搖籃》,說內地富豪十之八九來自房地產業。
法新社自華盛頓報道,奧巴馬說,美國經濟“開始轉危為安”。勞工部說,3月間就業崗位增加,“但還不足以改變9.7%的失業率”,“失業人數幾乎沒有變化,為1500萬人,失業率依然為9.7%”。
西班牙《公眾日報》載文,稱二十國集團與經合組織共同承諾采取措施打擊跨國避稅行為,“如今一年過去了,回顧打擊跨境避稅工作,感覺成績一般”。
美國《洛杉磯時報》發表《人民幣升值預期升高》。
美聯社新奧爾良電,據美國消費產品安全委員會公布的指導文件,數千住戶使用中國產石膏板而受污染的美國家庭應拆除內部裝修。大約3000名業主的報告說,中國產石膏板存在問題,可能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
3日,美國彭博新聞社報道,由于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將于本月訪美,美國方面發出信號,“美中貿易糾紛被‘放大’了,對華貿易糾紛并不比與其他國家的貿易糾紛嚴重”。
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載文,稱亞太地區企業并購激增,香港和澳大利亞最為活躍,中國企業領軍能源并購。
共同社報道,“世界一流企業欲借世博會平臺搶灘中國市場”。
臺灣中央社報道,“中國參與清明祭祖活動的民眾近年越來越多,社會上出現各種不文明現象,如豪華小車、精致別墅、美元冥幣、女明星結婚證等等,均在清明祭祖中出現,有人甚至租多位情婦祭祖。”
韓國《朝鮮日報》網站刊登報道,稱中國千萬富翁“平均年兩39歲,有三輛車,喜歡喝茅臺,夢想是買游艇和私人飛機”。平均年齡比世界富豪平均年齡低15歲。其中男性占70%,女性占30%。女富豪平均年齡38歲。從事房地產投資者最多。其次是商人、高收入者、專業炒股者。
4日,美國福克斯電視臺網站報道,白宮否認在貨幣問題上向中國屈服。
路透社波士頓電,美國的哈里斯網上評估公司出爐美國十大好評公司和十大惡評公司。十大好評公司包括強生公司(2)、谷歌公司(3)、英特爾公司(6)、微軟公司(7)、可口可樂公司(8)。十大惡評公司排名為:房地美公司、美國國際集團、房利美公司、花旗銀行集團、高盛集團、克萊斯勒汽車公司、通用汽車公司、摩根大通公司、美國銀行有限公司、達美航空公司。
5日,美國運輸部長雷·拉胡德在一項聲明中說,聯邦政府擬就日本豐田公司召回230萬輛汽車事件對該公司處以1637.5萬美元罰款。
英國《金融時報》載文,“中國資產規模第二大銀行——中國建設銀行董事長郭樹清對中國經濟快速增長的危險發出警告,而越來越多的經濟學家也對經濟過熱表示擔憂”。
6日,《環球時報》據英國《獨立報》消息報道,拉脫維亞失業率達到23%,為歐盟各國中失業率最高的國家。兩年前,拉脫維亞任何公開展示反對資本主義和懷念社會主義的宣傳品,都被視為是瘋狂的舉動。這是由于蘇聯解體以來,拉脫維亞經濟繁榮。“然而現在,一切都結束了。很多拉脫維亞人不約而同地認為,在社會主義時期生活得更好。大多數拉脫維亞人對西方經濟模式失去了信心。”《獨立報》網站有網友評論:“怪不得波羅的海國家對共產主義改變了看法。他們已經見識了全盤西化的惡果,就如同葉利欽時代的俄羅斯一樣。”
西班牙《起義報》刊出《華盛頓攻擊人民幣》:
美國將盡其所能阻止近年來經濟飛速增長,已經躍升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的中國在20多年后與美國爭奪世界第一的位置。
為了不惜一切代價贏得這場經濟戰,美國發起了逼迫人民幣升值的強大攻勢。美國將本國面臨的大部分問題都歸咎于人民幣匯率。
日本外相岡田克也向內閣會議匯報2010年外交藍皮書并獲通過,稱中國崛起為“不穩定因素”。
7日,德國《商報》刊登《債務超級大國》,稱美國應該敲響成為債務超級大國的警鐘。文中引述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所長弗雷德·伯格斯騰的話說,“除美國之外,還從來沒有過一個超級大國同時也是最大的債務國”。伯格斯騰認為,“中國在資助美國的赤字”,中國每天買進10億美元,“這超過世界其它國家購買的總合”。
格林斯潘在美國國會金融危機調查委員會作證,說金融危機國際方面的原因在于中國“東方式過度儲蓄”和中國成功地確立出口導向型經濟。
英國《金融時報》發表首席經濟評論家馬丁·沃爾夫《評估操縱人民幣匯率》,指中國為匯率操縱國,縱容美國對華施壓升值人民幣。
法新社圣地亞哥電,“業內專家今天在世界銅業大會上發言時表示,今年全球銅消費量預計將在中國的帶領下增長5.4%,而中國預計將購買全球出產的40%的銅。”2009年全球銅需求量下降29%,中國增長38%。
法新社、彭博新聞社分別報道,中國正在醞釀擴大外匯交易的幣種。
8日,英國《經濟學家》刊出《緩慢到來的危機——如果無法解決根深蒂固的債務危機和通貨膨脹問題,日本政府終將面臨災難》。
香港《明報》“聞風而動”專欄發表《人民幣波幅擴大在望,美傳媒驚嘆童話式外交》:
本欄上周四(4月1日)才報道,壓迫人民幣升值的外交風暴在國際政治舞臺上愈演愈烈。當時不少中國問題專家都在說,西方愈是施壓,中國愈不會讓步。翌日周五(4月2日),中美突然向外公布,美國總統奧巴馬通過熱線電話與國家主席胡錦濤通話一小時。再過一天的周六深夜,美國財長蓋特納突然宣布押后原定本月15日向國會提交的全球“受操縱貨幣”報告。這一刻,明眼人開始看到人民幣升值的爭拗出現了重大轉機。到了昨晚,美國又宣布派遣財政部長蓋特納今日飛赴北京訪問兩天。熟悉北京政情人士昨晚估計,種種跡象顯示,人民幣匯率可能會于日內透過擴大每天可容許的浮動波幅,回應美方的升值要求。
自上月14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中外記者招待會上強調“人民幣幣值并未被低估”之后,短短一個月內,中美兩國因人民幣匯率問題經歷了“冰炭兩重天”階段。
文章援引美國《華爾街日報》4月7日報道的語言稱,其間變化猶如“童話故事”,而“這正是政治的藝術”。
9日,美國宣布對中國產鋼管征收30%至99%的最終反傾銷稅,涉及產品價值超過10億美元。這是迄今為止美國針對中國的涉及金額最大的貿易案之一。
香港亞洲在線報道,美國可能對中國生產的石膏板提起大量訴訟。
美聯社自上海報道,中國3月份出現將近6年來的首次貿易赤字72.4億美元。
10日,日本第一生命保險研究機構宣布,日本全國債務規模將在2011年達到年度國內國民生產總值的200%,意味著國家破產的危機。
12日,俄羅斯《獨立報》刊發文章,說美國看好俄羅斯經濟不懷好意:
西方分析師對俄羅斯經濟前景的過分樂觀讓俄羅斯同行很不理解。美國最大的銀行——美國銀行的專家認為,俄羅斯經濟將在今年出現“全世界最強勢的反彈”,俄國內生產總值(GDP)將增長7%。俄羅斯分析家則認為,這些話是為了迎合投機客和煽動市場。
法新社自雷克雅未克報道,冰島經濟危機真相在于領導人玩忽職守、銀行業過度擴張。
美國《新聞周刊》發表《真正的綠色革命》,認為所謂清潔產業很難創造出“綠色崗位”,強調政府應該關心“現有經濟的每一個部門都變得綠色起來”。
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發表《中國發布修改后的采購政策》,說中國科技部日前發布修改后的采購新規草案,刪除了引起外國公司不滿的條文,即產品必須擁有中國的知識產權和專利品牌。中國方面“對批評做出了反應,這很好”。英國《金融時報》13日也發表《北京軟化采購政策》,稱“外國公司對中國在這一規定上轉變表示歡迎”。
13日,日本《經濟學人》發表《韓國企業積極開拓新興國家市場》,說韓國企業在日本企業之前,在海外市場扎根,包括液晶顯示屏、動態隨機存儲器、汽車等日本的優先領域,都在爭奪市場份額,其經驗值得日本企業學習。
法國《回聲報》發表《涉及2.4萬億美元的問題》,說上周中國官方表示,將改變把美元和人民幣匯率保持在1比6.83水平的做法,“華盛頓將把中國的這種政策轉變視為一個勝利”。
14日,《全球主義者》雜志刊出摩根士丹利亞洲主席斯蒂芬·羅奇《中國的全球作用》:
伯南克再次對人民幣施壓,要求重估人民幣匯率,說中國以一種低估了的匯率把人民幣同美元掛鉤,是“有害的全球失衡”背后的一個主要原因。
美國《紐約時報》發表社論《奧巴馬和胡錦濤》,稱說服中國改變的最好辦法,是讓很多國家一起不斷施壓。
15日,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報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昨天發表的研究報告說,“經濟復蘇不會有效降低發達國家的失業率”,到2011年,發達國家失業率仍將保持在9%的水平。
《日本經濟新聞》刊登《大量資金涌入房地產,中國政府擔心投機過熱》,說中國地方政府2009年通過向房地產商出售土地使用權獲得的收入,比前一年增長超過4倍,高達14239億元。
16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指控高盛公司在有關次級貸款的金融衍生品交易中涉嫌欺詐投資者,投資者因此損失超過10億美元。這被稱為高盛的“欺詐門”。當天紐約股市暴跌,高盛股值縮水超過100億美元。
法新社莫斯科電,俄羅斯億萬富翁的人數2009年一年里翻了一番,“俄羅斯首富的資產在金融危機后大增”。
17日,美國《紐約時報》網站發表《在全球失業大軍中,有無數張年輕的面孔》。包括29個最富裕國家在內的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本周發表一份研究年輕人失業狀況的報告,說目前經合組織國家將近1500萬年輕人失業,比2007年底多大約400萬。年輕人,一些國家指15歲到24歲,另一些國家指16歲到24歲。失業率最高的為西班牙——2009年第四季度39.9%,比兩年前的19.1%翻一番還不止。成年人失業率從7.4%上升到16.9%。
歐盟成員國財政部長在馬德里舉行非正式會議,稱“人民幣升值有助于糾正全球經濟失衡”。
美國彭博新聞社報道,歐盟威脅擴大對中國實施貿易保護措施的范圍,將首次對所謂中國產業補貼問題展開調查。
香港亞洲時報在線發表《游移的目光——金磚四國后華盛頓共識》。
18日,路透社華盛頓電,“民調顯示,近八成美國人表示不相信政府會做正確的事,該比例為約50年來最高”。
路透社新德里電,印度4億人生活在貧困線(每日1.25美元)下。現有貧困人口比2004年增加1億人,貧困率從2004年的27.5%上升到37.2%。
19日,美國《新聞周刊》發表《東山再起的國家》,認為“關于美國經濟長期陷入衰退的說法過于夸張。美國正東山再起,而且比大家預計的更強、更好、更快。此外,也比大多數外國競爭對手復蘇的都要快”。
美國《華爾街日報》刊登《升值的人民幣:不會使美國企業受益》,認為人民幣升值對中美關系的影響“被夸大”。
路透社報道,美國眾議院籌款委員會主席桑德·萊文發出警告,“如果中國未來幾個月不著手采取措施讓人民幣升值,美國將采取行動”。
日本豐田公司宣布,將召回3.4萬輛SUV車。此事不涉及中國。
20日,法新社報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警告說,“經濟危機可能正在進入‘新階段’,公債急劇增加,可能破壞全球金融體系的穩定”。
西班牙《起義報》刊登《大危機的第三階段:希臘到處可見》,認為“全球經濟危機隨著銀行和金融危機接踵而至,再之后全世界便迎來了公共財政危機,也就是所謂的大危機的第三階段”。
臺灣中央社據美國貝恩公司一項報告報道,“2009年中國奢侈品市場成長近12%,占全球市場的27.5%,其中50%的奢侈品是送禮。春節期間,上千名中國游客穿梭在紐約第五大道‘掃貨’,被戲稱為中國春節向世界發紅包”。
21日,美國《紐約時報》報道,日本貧困人口已經達到2000萬,政府被指多年隱瞞真相。
美聯社報道,冰島火山爆發引起的火山灰,造成航空業損失17億美元。
美國商務部表示,將就中國鋁制品得到政府補貼并以低于市場水平價格在美國傾銷展開調查。
美國彭博新聞社香港電,“中國調整幣值的行動可能妨礙香港避免泡沫的努力”。
德國《明鏡》周刊報道,印度首都新德里10萬民眾走上街頭,抗議國內食品價格持續暴漲,要求政府下臺。
美聯社自柏林報道,冰島火山灰已經至少造成航空業17億美元的損失。
《環球時報》發表《高盛的渾水到底有多深》,披露美國高盛集團在中國的作為:
2004年中國國有銀行改制。高盛連續發表報告,指中國國有銀行不值錢,壞賬太高,你們都別要。隨后以極便宜的價格收購中國銀行上市股權。僅某國有商業銀行的上市,高盛等華爾街銀行即賺取1300億人民幣,相當于每個中國人送給美國100元。
高盛2007年發表報告,稱原油將漲到200美元一桶,還與一些中國公司設“雙賭協議”。但是高盛自己拋售原油。年底,油價降到34美元一桶。中國國資委官員曾表示,保留對高盛等交易欺詐行為起訴的權利。
關于高盛和中國,該報4月30日《高盛為何在中國獲暴利》有所補充:截止2010年,不到3年的時間,高盛通過運作海普瑞股票獲利66.30億元,投資收益率218倍。香港星島環球網5月1日《高盛在中國到處吸金,涉及多家違規中國巨企》稱“中國到處都有高盛的影子”, “在中國政府和國內占據行業領導地位的大型企業以提供金融服務的名義進行滲透”:
1994年分別在北京和上海開設辦事處,正式進入中國內地市場。
入股中國石化(600028)、中糧等多家大型企業。
過去10年,主導中資公司海外股票發售:中國移動通信于1997年進行的首次公開招股發售,籌資40億美元,2000年10月進行后續股票交易(籌資69億美元)及可轉換債券發售交易;中國石油(601857)、中國銀行(601988)(香港)、平安保險先后進行的首次公開招股發售中高盛扮演重要角色;參與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A股公司中興通訊(000063)4億美元的香港首次公開招股發售。2005年,高盛完成交通銀行(601328)22億美元的海外上市項目以及中國石油后續股票發售,籌資27億美元。
以金融顧問角色多次參與在中國的重大并購案。如日產向東風汽車(600006)投資10億美元案;戴姆勒·克萊斯勒向北汽投資11億美元案;TCL與湯姆遜成立中國合資企業;匯豐銀行收購交通銀行20%股權案以及聯想收購IBM個人電腦部等。
從2007年到2009年,運作西部礦業(601168)股票,套現70億元。
2006年4月28日以25.822億美元總價認購工商銀行164.76億股,4年來獲利近120億美元,增4.65倍。
2008年,斥資養豬,滲透中國養殖業的整體產業鏈。
一篇流傳于因特網的文章《高盛中國二十年,一直在掠奪而未被揭穿》寫道:
2004年9月,國家發改委批準方風雷等6人向高盛借用國際商業貸款9775萬美元(合人民幣8.04億元),用于設立高華證券公司股權投資。2004年12月,中國證監會批準由北京高華證券有限責任公司和高盛(亞洲)有限責任公司共同設立中外合資券商——高盛高華證券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本8億人民幣,高盛持股33%,高華67%。時任高盛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后來出任美國財政部長的亨利·保爾森表示:“這一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標志高盛將在中國掀起激動人心的新篇章。”高盛高華和高華公司實際控制者均為高盛。
2006年7月20日,高盛以每股3元價格從西部礦業前股東風實業公司受讓3205萬股。高盛在西部礦業投資回報率高達974.3%。
高盛為中航油石油期權交易投資顧問。2004年底,中航油(新加坡)在與高盛的衍生品交易中虧損40多億美元。高盛新加坡杰潤公司成為中航油重要債權人。
2008年12月,高盛與深南電(000037.SZ)簽訂的兩份對賭協議曝光。2009年4月,國內三家大航空公司年度報告稱,合計虧損279.06億元。“高盛染指已成不爭事實。”
入主雙匯發展(000895),此前已擁有雙匯在肉制品領域最大競爭者雨潤食品集團13%股權。
22日,英國《金融時報》網站、合眾社和美國道-瓊斯新聞社網站分別報道,印度、巴西、加入要求中國允許人民幣升值的行列,日本反對向中國施壓。
美國《華爾街日報》刊出《中國加劇貿易緊張》,說由于中國方面的原因,中外貿易摩擦加劇。
世界報業辛迪加網站刊出《為何說中國在人民幣問題上的做法是正確的》,支持中國循序漸進地調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
23日,美國《紐約時報》網站發表《評級機構數據在抵押貸款投資合同中助華爾街為虐》。
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在華盛頓召開,24日至25日還將召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春季年度會議,美英輿論再度施壓人民幣升值。
香港《文匯報》報道,美國華爾街大銀行陸續公布今年第一季度業績,六大銀行——美國銀行、摩根大通、花旗集團、富國、高盛、摩根士丹利——共獲得盈利187億美元,為2009年第四季度的6倍多,是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盈利最多的季度。
德國《法蘭克福匯報》刊登《亞洲需要協調一致地升值》。
外電報道,“金磚伙伴”加入施壓人民幣升值行列。德國《商報》有《新興工業國家抱怨中國人民幣匯率過低》,稱印度、巴西向人民幣發難。稍后,法國《瑪麗安娜周刊》26日也有《中國受到新興盟友的公開批評》。
英國《金融時報》發表《中國擁抱道路自由》,說中國迅速形成“汽車崇拜”。
24日,法國《十字架報》發表文章評論中國舉辦世博會,說“中國決定著世界經濟未來”。
英國《獨立報》網站刊出《在銀行崩潰之際,金融業監管者卻在看色情網站》,披露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高級職員瀆職丑聞,“該機構的高級職員在上班期間抽檢的是網上的色情資料,而不是華爾街的數據”。
25日,《華盛頓郵報》網站文章說,美國參議院常設調查小組委員會發現,高盛公司主管唐納德·馬倫2007年秋季發出一份電子郵件,說因為信用評級公司降低了對與房貸相關的投資的評級,預計“我們要大賺一筆了”。郵件與高盛關于當時只想“保護自己”的辯解說法相矛盾,說明“在經濟陷入崩潰前夕,高盛存在更大范圍的欺騙行為”。
《日本經濟新聞》發表《歐美市場對日本愈發不信任》,說日本陷入債務危機風險增加。2009年日本政府負債相當于國內生產總值大約2倍。
26日,世界銀行發展委員會春季會議通過改革方案,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轉移投票權。中國在世界銀行投票權由2.77%提高到4.42%,成為僅次于美國(15.85%)和日本(6.84)的第三大股東。發展中國家整體投票權從44.06%提高到47.19%。新加坡《聯合早報》刊文《中國成為大贏家》。
英國《衛報》報道,英國渣打銀行警告,“西方資金大量涌入新興市場可能造成資產泡沫并引發新的全球金融危機”。文章說,亞洲是西方資本的主要目的地,拉美、東歐和非洲也出現投機活動加劇的跡象。
《日本經濟新聞》文章《世界經濟出現兩極分化趨勢》,說今年第一季度,中國從世界鉆石主要交易城市比利時安特衛普進口的鉆石,首次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由于經濟危機,發達國家需求減少,繪畫、珠寶市場急劇冷淡,“中國等新興國家則充當了救世主”。
27日,美國參議院針對高盛集團在相關交易中存在欺詐射線等問題舉行長達10小時的聽證會。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起訴書20多頁,指控高盛在一樁2006年啟動的CDO(譯抵押擔保債券,或擔保債券憑證)交易中,在關鍵信息的坡路上存在“實質性的”誤導和隱瞞行為。高盛對相關指控和猜疑予以否認。媒體有文指出,聽證會“疑成秀場”。
美國標準普爾公司將希臘主權信用評級下調至垃圾級,又將西班牙信用評級下調兩檔。全球股市暴跌,美股股指創三個月來最大單日跌幅。
英國《金融時報》網站刊文,說“因應投資者對道德股票的需求”,希望購買“與宗教原則相容、賺錢方式符合基督教價值觀的公司的股票”,歐洲第一支基督教股指問世。
28日,美聯儲決定保持利率穩定,表示希望延長將利率保持在低水平的時間。
29日,臺灣《工商時報》發表文章,稱歐洲債務危機對亞洲沖擊小。
香港《南華早報》載文,說面對三大鐵礦石企業提高價格,中國方面給予默認并“束手無策”。
30日,美國標準普爾公司下調希臘、葡萄牙、西班牙信用評級后,國家貨幣基金組織總裁多米尼克·斯特勞斯-卡恩說,不應“過于相信”評級機構。
《澳大利亞人報》發表《為什么說中國是解決歐洲債務問題的關鍵因素——救助希臘只是朝解決問題邁出的第一步》。
《環球時報》發表《金融暴利故事令全球反感》:
一個英國投資銀行高管紅利幾乎等于一個藍領工人2000年的工資。英國總商會的最新調查顯示,目前七成英國企業決定未來一年半凍結或削減員工工資,同時準備進一步裁員。
華爾街金融從業者2009年平均獎金增長25%,達12.385萬美元。高盛員工平均紅利超過51萬美元。美國平均年薪為3.239萬美元。
美國經濟增長多年依賴金融杠桿產品。金融危機前,美國企業利潤40%由金融業獲得。華爾街金融衍生品交易,從2000年的95萬億美元,升至2009年的600萬億美元。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