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不少分析人士指出,美國在網絡安全問題上演出的是一部“賊喊捉賊”的戲碼。長期以來,美國政府指責中國通過“有組織”的黑客攻擊竊取其政府和商業情報,對美國國家安全和經濟利益構成了威脅。然而自“棱鏡門”曝光之后,美國國家安全局實施的一系列大規模對內、對外監控計劃被公之于眾。
近期,轟動一時的美國監控丑聞又爆出了新情節。2014年3月22日,德國《明鏡》周刊和《紐約時報》等西方媒體通過斯諾登提供的相關文件披露,美國國家安全局近年對中國華為公司進行了大規模網絡監控和竊密活動,美國情報機構的目標還包括中國前國家領導人、外交部、商務部、銀行和電信公司等。
平心而論,這一消息并沒有令人感到特別震驚和意外——一個連自己盟國領導人都監聽的國家又怎么會對其“高度關注對象”網開一面呢?不少分析人士指出,美國在網絡安全問題上演出的是一部“賊喊捉賊”的戲碼。長期以來,美國政府指責中國通過“有組織”的黑客攻擊竊取其政府和商業情報,對美國國家安全和經濟利益構成了威脅。然而自“棱鏡門”曝光之后,美國國家安全局實施的一系列大規模對內、對外監控計劃被公之于眾。友邦也好,對手也罷,全在一瞬間恍然大悟,危害網絡安全的始作俑者原來就在這里。美國“網絡安全衛士”的道義形象頓時轟然坍塌。
與監控丑聞一起曝光的其實還有美國在冷戰后所遵循的安全邏輯。一言以蔽之,美國努力獲取的是不論在現實世界還是網絡空間中的“絕對安全”。從當年建設戰區導彈防御系統到今日的“棱鏡計劃”,美國以近乎偏執的狀態追求在安全領域不受任何威脅和挑戰。“9·11”事件后,美國更是高度重視情報搜集工作。作為互聯網技術的發源地,美國在信息獲取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因此,美國情報部門相當倚重各種網絡手段獲取其想要得到的信息。只要與所謂的安全問題掛鉤,個人隱私、法律限制和道義原則就都被拋諸腦后了。但攻擊服務器、竊取機密的行為畢竟難登大雅之堂。自認為是人類社會“山巔之城”的道德潔癖促使其大加鞭撻上述“不道德”的危險行為,只不過這個時候需要祭出“雙重標準”的慣用法寶,將板子都打在別人身上。因而在指控別國構成網絡安全威脅時,其嗓門之大、底氣之足都似乎表明美國從來不曾從事此類活動。由是觀之,美國心目中理想化的網絡安全形態大有一種“只許州官放火”的意味,即美國可以不受限制地監控任何對象,而其他任何國家都不能對美國做類似的事情。一個有力證據就是“棱鏡計劃”曝光之后,奧巴馬總統多次辯護,說明該計劃在安全上的必要性,但卻從來沒有承認監控監聽是錯誤行為。
然而,追求絕對安全的邏輯實是經不起推敲的。在冷戰期間,美蘇兩個超級大國沒有爆發直接沖突的重要原因恰恰在于沒有任何一方擁有絕對安全,“相互確保摧毀”的現實導致雙方在決策時必須慎之又慎。隨著冷戰結束,真正能夠直接威脅美國安全的對手消失了。然而美國在安全問題上卻越發變得急躁和冒進。由此造成的事實是,美國越是急于追求絕對安全,反而越容易激起其他國家的警惕與不安,進而影響整個國際秩序的穩定。
毫無疑問,基于網絡空間的安全競爭并不會因為某個具體計劃的曝光而減弱。對于中國而言,與其寄希望于美國“高抬貴手”,不如認清現實,提高網絡安全防范意識,并且腳踏實地地發展真正屬于自己的核心網絡技術。這才是確保自身安全、不再受制于人的關鍵所在。
(作者單位: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