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瞻遠矚 安國強軍——毛澤東核戰略思想特征分析
趙恒
作為戰略家的毛澤東,對于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出現的超級武器——核武器給予高度關注是非常正常的。他提出的許多具有前瞻性、時代性的核戰略,不僅僅在他所處的時代是我國的核戰略指導思想,在發生了重大變化的今日世界,仍然具有指導意義。對于此問題,國內一些學者進行了多方面的探討,他們分別就毛澤東核戰略本身的發展、毛澤東的核武器觀、發展核武器的原因、毛澤東的核倫理思想提出了不少真知灼見。但從整體而言,還少見對毛澤東核戰略思想的特征進行深入分析,也少見對毛澤東核戰略思想的時代意義進行認真的評價。筆者不揣淺陋,試圖在此文中對此問題進行闡釋,以求教于方家。
一、發展核武器的戰略堅定性
作為一名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和戰略家,毛澤東深知核武器的極大威力,因而,他在多種場合表達了對核武器的重視。1955年4月29日,他在與英國共產黨主席波立特的談話中就指出:“美國手里有幾顆原子彈,如果說不怕它,那么我們為什么要搞和平運動呢?”同年10月15日,他在同日本國會議員代表團會談時,又指出:“丟原子彈誰也害怕,日本人怕,中國人也怕,所以最好還是不打,盡一切力量爭取不打……那么一炸,炸一個大窟窿,從中國炸進去,從美國炸出來。”作為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毛澤東深知,中國必須擁有這種先進的武器,在有了這樣的決心后,就一直堅持了下來。
早在1954年10月,毛澤東在會見印度總理尼赫魯時,就表示我們(中國)正在開始研究原子彈,這可能是他最早向外國領導人表達中國要發展核武器的信息。到了1956年4月,他在《論十大關系》一文中,更加明確地表述了發展核武器的思想:我們“不但要有更多的飛機和大炮,而且還要有原子彈。在今天的世界上,我們要不受人家欺負,就不能沒有這個東西”。從此以后,我國就加快了核武器的發展步伐,毛澤東也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和注意力,對有關核武器發展的計劃和報告都給予了極大的支持。1962年10月30日,解放軍總參謀長羅瑞卿向黨中央和毛澤東提交了題為《關于成立專門委員會加強對原子能工業領導的報告》,建議成立一個專門委員會,以便加強領導,取得各工業部門、科學研究單位的密切配合,并在必須的人力、物力上進行具體調度,及時解決(原子彈)在研究、設計和生產中所遇到的問題。毛澤東在11月3日即給予了批復:“很好,照辦。要大力協同做好這件工作。”從批復的語氣就可以明顯看出,他對此事的關切、滿意之情。1964年9月21日,毛澤東對周恩來總理的《關于立即準備進行核試驗的報告》用十分罕見的速度,在當天就給予了答復,且語氣十分堅決:“已閱,擬即辦。”可見,他對我國核武器發展的重視和急切程度。
在三年自然災害時期,國家在各個方面都很困難,國內有放慢或停止發展核武器的主張。但毛澤東經過慎重考慮后,主張堅決把核武器的發展搞下去。1960年7月18日,毛澤東明確指出:要下決心搞尖端技術。1962年,他仍然堅持必須把核武器的發展擺在戰略位置上,并提出爭取在1964年或1965年上半年實現爆炸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的目標。我國分別在1964年和1967年分別研制成功原子彈和氫彈,成為第五個核大國。這一地位的獲得,從政治上講,首功非毛澤東莫屬。
二、適度發展核武器的戰略遠見性
1955年1月15日,黨中央正式下定決心,做出了研制中國原子彈、發展中國原子能事業的重大決策,啟動了我國的核發展計劃。1956年3月14日,中央軍委做出了發展中國導彈試驗的重大決策。然而,對于像我國這樣的一窮二白的國家從事原子彈、導彈研究,到底該怎么搞?該如何處理好發展經濟與研制、擁有以“兩彈”為標志的尖端武器之間的關系?誰也沒有答案。毛澤東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氣魄和遠見,在這種情況下又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在《論十大關系》的第三對關系——“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關系”中,他是這樣闡述的:“你對原子彈是真正想要、十分想要,還是只有幾分想,沒有十分想呢?你是真正想要、十分想要,你就降低軍政費用的比重,多搞經濟建設。你不是真正想要、十分想要,你就還是按老章程辦事。”明確地表達了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辯證關系,即只有經濟建設發展得更快了,國防建設才能夠有更大的進步。要加強國防,就一定要首先加強經濟建設。這種充滿辯證唯物主義精神的真知灼見,到今天仍然是指導我國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思想基礎。
20世紀60年代初,我國經濟面臨著巨大的困難。在這種情況下,國內出現了“兩彈”是“上馬”還是“下馬”的爭論。對此,毛澤東是十分審慎的。他在聽取了聶榮臻的堅決上馬的決心和理由的報告后,當即同意了聶榮臻的意見。并說,在科學研究中,對尖端武器的研究試制工作,仍應抓緊進行不能放松或下馬。這對于困境中的核科學研究、研究工作者來說,是一個極大的鼓舞。這種鼓舞,使得中國人民在三年后看到了冉冉升起的蘑菇云。在這一點上,看似與上面的論述有矛盾的地方,實質上是一致的。如果因為兩年的暫時經濟困難而放棄正常的科學研究,這種目光是短淺的,損失將是很難予以彌補的。而三年后的實踐也充分地證明了這一點——經濟困難很快克服了,原子彈也搞成了。
在其他場合,包括外交場合,毛澤東也多次表達了這種思想。1961年9月24日,他與英國陸軍元帥蒙哥馬利進行了內容廣泛的談話,在回答蒙哥馬利的“我在想,在你們的各項事業的安排中,發展核武器恐怕要擺在很后的地位”這個問題時,他說:“就是,我們用很少一點錢搞試驗。我們沒有雄厚的經濟基礎,工業才開始有一點。美國、英國、法國、蘇聯,有雄厚的工業基礎。我們像窮人、叫化子,穿上漂亮衣服,到外面跑一跑。”他用通俗的語言表達了深邃的思想。
正是由于毛澤東的遠見卓識,由于中國具體的國情,在發展我國核武器的過程中,我國采取了十分克制的負責態度。只發展了數量極為有限的核武器,采取了最低限度的有限自衛反擊核戰略。英國學者勞倫斯•弗里德曼在其著名的著作《核戰略的演變》中指出:中國發展核力量的目標始終是很有節制的。
據世界著名的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的報告,2010年美、俄、中三國核武器的數量分別為:約9600、約12000、240枚。相比美國核武器擁有量最多時的32000枚,美國核彈頭的裁軍幅度是很大的,蘇聯(俄羅斯)的情況與美國的情況差不多。而按照2011年2月5日正式生效的美俄《削減和限制進攻性戰略武器條約》,美、俄雙方各自擁有的戰略核彈頭數量不能超過1550枚。美國、俄羅斯(蘇聯)幾十年的核軍備競賽似乎走了一個大彎路,期間所花費的精力、金錢是無法統計的。而我國由于毛澤東核戰略思想的影響,核戰略既捍衛了我國的主權、尊嚴,又沒有參與美國、蘇聯之間激烈的核軍備競賽,沒有進行大規模核裁軍的必要與損失,最大限度地發揮了核威懾的作用,確保了我國的安全,更沒有因此傷及我國的經濟,避免了蘇聯式的經濟崩潰,維護了我國的根本利益。毛澤東核戰略思想的遠見性得到了時間的驗證。
三、高瞻遠矚的戰略創新性
二戰后初期,如何看待原子彈這種劃時代的武器成為當時世界各國政府、各國人民面對的現實問題。有極力歡呼的,其結果是鼓動了很多國家加入擁有核武器的行列;有極為擔憂的,這是國際反核運動的基礎。在這樣的國際背景下,毛澤東提出了直到今天仍有意義的創新觀點。
第一,“紙老虎”理論。“原子彈是美國反動派用來嚇人的一只紙老虎,看樣子可怕,實際上并不可怕。當然,原子彈是一種大規模屠殺的武器,但是決定戰爭勝敗的是人民,而不是一兩件新式武器。”毛澤東對美國記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講的這句話,現在已經成為經典名句,成為核戰略領域重要的指導思想之一。
第二,“無核戰爭”理論。1961年9月24日,毛澤東在同蒙哥馬利的兩次談話中指出,“我對核武器不感興趣,這個東西不會用的,越造得多,核戰爭就越打不起來”。
第三,核武器的“常規”理論。針對當時人們對核武器的迷信,毛澤東又以他的睿智,用簡單、具體的比喻闡述了他對核武器作用的理解。他說:“(冷兵器和熱兵器)基本的差別就是,冷兵器殺傷的人較少,熱兵器殺傷的人多一些,原子彈殺傷的人更多。除了死傷的人數以外,沒有什么差別。過去,冷兵器和熱兵器雙方都有,現在,蘇聯和美國也都有原子彈。因此隨著武器的變化,無非是死傷的人數更多而已。”當然,他的意思并不是說核武器與常規的冷、熱兵器一樣可以在任何沖突中使用。1960年10月22日,毛澤東在同斯諾的談話中,針對一些美國人害怕中國一旦有了原子彈,就會馬上不負責任地使用它的擔憂,明確地表示:“不會的。原子彈哪里能亂甩呢?如果我們有,也不能亂甩,亂甩就要犯罪。”
第四,核武器的“埋葬”理論。在20世紀50年代朝鮮戰爭和臺海危機期間,美國曾先后四次對中國威脅使用核武器。面對嚴峻的國家安全形勢,毛澤東大無畏的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氣概充分顯示出來了。他多次強調指出,對于美國的威脅、赤裸裸的核訛詐,我們的態度一是反對,二是不怕。反對美國的戰爭政策,反對美國的訛詐政策。同時,號召全國人民不怕美國對中國的遏制和威脅,不怕美國對中國和社會主義陣營的核攻擊,要堅信東風會壓倒西風,堅信只要美國敢于反動核戰爭,結果只能是帝國主義被打平了,全世界社會主義化了。因而,不要每天怕戰爭,把戰爭和和平兩種可能都估計到,該從事建設時就一定要從事建設。如果帝國主義硬要打仗,只好橫下一條心,打了仗再建設。這種氣概在鼓舞了全國人民斗志的同時,也給試圖用核武器威脅中國的敵對國家以強烈的警告,從而保證了我國的國家安全。
第五,全面裁軍理論。毛澤東雖然在戰略上藐視核武器,也主張發展中國的核武器,但他對核裁軍也有極深的認識,提出的一系列裁軍理論也在世界上獨樹一幟。1950年5月23日,《中共中央關于保衛世界和平運動的指示》明確指出:“原子彈是一種大規模殺人的武器,因此必須禁用。”在當時的世界政治家中,有這種認識的,可以說是寥若晨星。1960年5月,他在同非洲國家代表團會談時,又指出:“現在世界人民要裁軍,我們贊成,看你美國裁不裁,你裁,那很好,不裁就證明你是欺騙。”后來,他在同斯諾談話時,又談到了裁軍問題:“現在不是在說裁軍嗎?過去蘇聯講,現在美國也講,我們也贊成普遍裁軍。事實上,現在是普遍、徹底擴軍,嘴里說普遍裁軍,實際上普遍擴軍。”同時,他又指出:“(美國、蘇聯)就是不許可中國有原子彈,我們也不希望自己有那么多原子彈,要那么多干什么?稍微有一點也好,做些科學實驗。”從內心講,他是希望實現核裁軍的。只是由于核大國的虛偽,才使得他的真正的核裁軍思想無從實現。毛澤東不僅僅主張核裁軍,還提出了更加大膽的建議:“是不是能夠像禁止化學武器那樣達成一個協議,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那樣,大家都不用?核武器也不用?”當然,從這句話里,可以引申出另一個問題:既然不想用,為什么還要制造呢?他老人家是這樣回答的:“我們的國家將來可能生產少量的原子彈,但是并不準備使用。既然不準備使用,為什么要生產呢?我們是用它作為防御的武器。現在一些核大國,特別是美國,拿原子彈嚇唬人。”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毛澤東對核武器的這種態度、提出的這些理論極大地鼓舞了當時全中國人民的士氣,提高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消除了對核武器的恐懼,消除了對美國、蘇聯力量的迷信,對新中國國家政權的鞏固,對凝聚全國人民的精神,都起到了其他言語和行動無法替代的積極作用。
四、具持久生命力的戰略延續性
最能完整體現毛澤東核戰略思想的文獻是1964年10月16日我國政府在核武器試制成功后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聲明》。聲明包含以下主要思想:中國進行核試驗,發展核武器,是被迫而為的。是美國對中國威脅的結果。中國政府一貫主張全面禁止和徹底銷毀核武器,如果這個主張能夠實現,中國本來用不著發展核武器。中國政府鄭重宣布,中國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會首先使用核武器。中國發展核武器,正是為了打破核大國的核壟斷,要消滅核武器。在核武器問題上,中國人民是可以信賴的。我們衷心希望,核戰爭將永遠不會發生,核戰爭是可以防止的。召開世界各國首腦會議,討論全面禁止和徹底銷毀核武器問題。作為第一步,擁有核武器的國家保證不使用核武器,不對無核武器國家、無核武器區使用核武器,彼此也不使用核武器。我們深信,核武器是人制造的,人一定能消滅核武器。
若與2005年我國政府發表的《中國的軍控、裁軍與防擴散努力》白皮書中關于核武器問題的內容做一比較,就可以感受到毛澤東核戰略思想的延續性。白皮書主要表達了這樣的思想:作為核武器國家,中國從不回避自己在核裁軍方面應盡的責任和義務;中國一貫主張全面禁止和徹底銷毀核武器;中國在核武器的規模和發展方面始終采取極為克制的態度,中國是核武器國家中核試驗次數最少的;在任何時候和任何情況下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中國呼吁其他核武器國家,無條件向所有無核武器國家提供安全保證,并就此盡早談判締結國際法律文書;核武器國家應尊重無核武器區的地位并承擔相應的義務。
可以清楚地看出,兩份文獻的基本精神甚至部分表述都是一致的,時間已經對毛澤東的思想給予了充分的評價。弗里德曼也指出:在核戰略問題上,中國的觀點是所有核國家中最始終如一的。
進入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的核政策與毛澤東領導的時代相比有了一些變化,主要是在核軍備控制領域,具體表現為加入《不擴散核武器》(NPT)、《全面禁止核武器試驗條約》(CTBT)、加入防止核擴散機制、向特定國家和地區提供安全保障等。但這并不是對毛澤東核戰略思想的否定,相反,更說明他的正確:畢竟,在沒有核武器的時候,出于國家安全的考慮,是不允許放棄國家發展核武器權利的,只有完成了這一進程,才有可能加入防止擴散的進程中。毛澤東以一個偉大戰略家的氣魄與眼光,對新出現的核武器的軍事作用及政治局限性都有清楚的認識,結合中國的國情,提出了以上極具特征的中國的核戰略,不僅滿足了當時國家的安全需要,對現今國家的核戰略仍具指導與實踐意義。
(《環球視野globalview.cn》第475期,摘自2012年第2期《毛澤東思想研究》)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