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外資藥企葛蘭素史克被公安機關立案調查后,同為全球領先藥企的阿斯利康也遭到警方調查,外資藥企風波再起。實際上,在中國醫藥產業中,外資的控制率已在警戒線邊緣。改革開放后,跨國藥企進駐中國,通過并購、參股或獨資等方式擴大對中國的投資;由于中國醫藥市場目前仍處于高速發展階段,是全球唯一規模巨大并且快速增長的市場,近幾年來,跨國藥企更是在中國大規模設立研發中心,不斷刷新投資量級。通過合資和合作開發等方式開拓市場,特別是開拓基層市場的人脈和渠道。從股權、技術控制等方面來看,在中國的醫藥產業中,外資的控制率已在警戒線邊緣。而由于管理上的一些失誤導致我國醫藥制造企業重復生產、過度競爭、新藥研發能力差的局面仍沒有得到改觀。而外資對醫藥產業的控制力過大是其主要根源之一。
據中國政協新聞網報道,醫藥產業外資市場控制率已在警戒線邊緣。自改革開放以來,已經有來自世界各地20多家大規模的跨國制藥企業在我國合資或獨資建立公司。由于其在批發、分銷、配送等方面具有的獨特優勢,外資企業很容易進入中國市場,并在中國市場占有一席之地。我國醫藥產業的外資市場控制率在2000~2004年呈下降的趨勢,2005~2009年呈上升的態勢,之后到2011年又開始呈現下降的趨勢。最高水平為2009年的28.02%,最低水平為2004年的19.82%,平均值為23.96%。
近12年來,我國的外資市場控制率一直維持在25%左右,國際通行的外資市場控制警戒線標準是30%。可以看出我國的外資市場控制率尚在可接受范圍之內,但是由于我國醫藥產業存在企業規模小、行業集中度低、技術含量低且缺乏自主知識產權的藥品等問題,外資企業對于我國醫藥產業安全的威脅仍不可忽視。
醫藥產業股權長期處于相對控制狀態。
近幾年來,國外企業紛紛通過并購、參股或獨資等方式擴大對中國的投資。列入我國外資500強名單的醫藥企業共有14家。其中,外方控股的醫藥企業有13家,如西安楊森外方控股52%,天津中美史克外方控股55%。外資股權控制率是從股權角度反映外資對國內產業控制的程度。一般來講,單個企業外資股權份額超過20%便達到對該企業的相對控制,超過50%即達到對該企業的絕對控制。我國醫藥產業的外資股權控制率自2000年開始下降,2001~2003年都在18.5%附近徘徊,2004年后呈現緩慢上漲的趨勢,從2009年開始,又有小幅回落。
可以說,12年的中國外資股權控制率的波動幅度并不大。12年的平均值為22.91%,說明總體來說外資企業對于中國的醫藥制造業一直處于相對控制的狀態,但仍未超過50%絕對控制的界限。很多外資企業利用其在醫藥制造業的一些經濟技術優勢,通過外商直接投資的方式發展外資控股企業,而由于中國企業沒有能力增資擴股,進而外資比例相應上升,企業漸漸演變成了外商控股企業。因此,應當重視外資股權控制率的大小,通過產業結構等方面的優化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外商直接投資的比例,從而保障醫藥產業安全。
醫藥產業外資技術控制情況仍未扭轉。
由于20世紀90年代之前,中國《專利法》不承認外國藥品專利,國內企業可以自由仿制國外的專利藥品,導致新藥研制嚴重滯后,絕大多數企業沒有研制新藥的能力,我國至今也沒有能在國際市場上叫響的西藥品牌藥,研發領域呈現規模小、能力弱、人才嚴重不足的特點。外資研發費用控制率、外資專利控制率和外資新產品控制率可以從技術的角度反映外資對國內產業控制的情況。外資技術控制率越高,產業發展安全所受的影響程度也就越大。
據統計,我國近年來生產的837種西藥制劑中,有97.4%為仿制藥,新藥的比例不足3%。也就是說,幾乎全部的先進制藥技術來自于國外,新藥市場基本為外資公司控制,整個產業的對外技術依存度非常高。外資技術控制率雖然2001~2002年間呈下降趨勢,但是總體來說處于上升的,尤其是研發費用控制率。
據第一財經日報報道,30年后,當幾乎全球的跨國制藥公司都落戶中國后,怎么能把觸角伸向更深的市場,覆蓋更廣的范圍,以及賺取更多的利潤,是他們現在更關心的事。
搶上市,搶渠道
建立規模龐大的研發中心
根據全球知名健康咨詢服務公司IMS Health報告,2012年,整個中國醫藥市場規模達到6000億元,過去5年增速平均在20%以上,相較于成熟市場每年0~3%的增長率來說,中國作為醫藥新興市場的領頭羊,目前仍處于高速發展階段,是全球唯一規模巨大并且快速增長的市場。
“盡管整體環境存在一些不確定因素,但由于市場上行趨勢明顯,從研發中心到中國區升級,跨國制藥公司這些年普遍加大了對中國市場的投入,投資量級也不斷被刷新。”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會長于明德近日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表示。
2014年,瑞士諾華耗資10億美元的中國研發中心將在上海張江開始運營;同年,美國默沙東投入15億美元的北京研發中心也將完成一期工程。而此前不久,英國GSK剛剛宣布中國區研發中心升級為全球精神科學研究總部。
“外資最直接的目的是縮短新藥上市的審批流程,時間就是金錢,特別是專利藥品的時間。”昨日,曼哈頓資本總裁王琎表示。
由于處在新藥專利期內的藥品可以享受專利價格和政策保護,在市場上明顯占優,近年來,跨國藥企對于在中國設立研發中心普遍非常積極,“對競爭品種來說,誰能先上市2個月,誰就幾乎占據了市場。”王琎說。
來自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藥品研制和開發行業委員會(RDPAC)統計顯示,RDPAC 37家成員公司中已有17家在華設立了研發中心,數量已達22個,這一數字比十年前增長了10倍,而截至2013年,幾乎主要的跨國制藥巨頭都在中國建立了規模龐大的研發中心。
建立合資公司,資本合作
但這樣的長線投資顯然過于漫長,作為補充,資本層面的合作越來越普遍地成為跨國藥企在中國的新模式。
2012年9月,默沙東與中國先聲藥業在中國的合資公司先聲默沙東(上海)藥業有限公司正式開始運營,緊隨其后,輝瑞與浙江海正藥業合資組建的“海正輝瑞制藥有限公司”也宣布正式成立。
通過直接建立合資公司,一方面是為了加快進入中國市場的注冊審評,另一方面也是希望借本土企業在市場開拓,特別是基層市場開拓的人脈和渠道,把外資的藥品帶進這個廣闊的新市場,綜合來說,這個方法性價比最高。
除直接合資公司外,合作開發成為另一條穩妥途徑
本月初,繼抗腫瘤領域和心血管化合物的研發合作后,百時美施貴寶(BMS)宣布與先聲藥業繼續合作開發生物制劑阿巴西普,作為BMS全球最新的一個重磅產品,2012年該產品銷售額12億美元,先聲將負責該藥在中國的審批及審批前的研發事務;而在審批過關之后,雙方將共同負責該藥在華的上市事宜并分享收益。
此前不久,羅氏制藥剛剛宣布,與杭州歌禮生物合作開發藥物,歌禮生物將出資并負責Danoprevir在中國內地和港澳臺地區的開發、注冊以及生產工作;羅氏則將根據階段性成果向歌禮生物支付藥物開發及商業化里程金。
搶醫院,下基層
在源頭通過研發中心縮短注冊環節、推快上市速度之外,在整個銷售鏈條中,將每個環節價值最大化也成為共識。
“簡單地說,保證價格、擴大市場,終端的重點大醫院要守住,醫保目錄一定要進去,而且不能被降價,這是我們必須要保住的幾個陣地。”昨日,某外資制藥公司區域負責人向本報透露。
自跨國制藥公司進入中國以來,學術推廣一直是其營銷最具代表性的一面
“這個銷售的本質,是通過和醫生學術上的溝通、交流、指導等,讓醫生認可你的產品,最終實現銷售,這也是我們一直區別于國內企業的營銷方式。”前述銷售代表表示。
上述銷售代表告訴記者,像大部分外企一樣,此前將近20年在中國的市場鋪墊中,他所在的企業已經在長三角和華北、華南等重點城市的大醫院完成了相關科室的覆蓋,“藥劑科、科室主任、有處方權的醫生關系都很好,我們平時辦的各種學術會議,既可以給普通醫生攢繼續教育的學分,也可以給學霸級的專家們提供各種平臺,他們都認可。”
這樣處于學術和商業之間的營銷方式,是幾乎所有跨國制藥公司都會采用的方式,所不同的只是根據不同產品在不同科室、不同醫生之間逐個擊破。
鎖定新醫改政策傾向的基層市場
在過去3年里,幾乎在華跨國制藥公司都加大了對基層市場的投入,甚至專門組建了針對基層市場開發的部門,法國賽諾菲索性在2011年直接成立了外企中首家基層醫療事業部,并計劃組建一個1000人規模的超級團隊。
“盡管隨后被證明這一市場困難重重,但內部只是調整了策略和預期,但是這個市場仍然會是下一階段開發的重點。”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外企負責人告訴記者,“大醫院市場已經看到了天花板,要想持續保持20%以上的高增速,必須依靠新市場的帶動。”
相關報道:
人民日報:漳州醫療購銷領域腐敗窩案大起底 藥價一半用于“公關”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