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是煤炭價格的下滑,另一方面卻又是煤炭市場產能的擴大,根據測算,2013年全社會煤炭庫存將約有5億噸的剩余。一方面是產能快速擴張的沖動,另一方面是煤炭資源整合,淘汰落后產能后,反而出現了越淘汰,產能越多的尷尬局面。
在山西省臨汾市洪洞縣通過對山西焦化集團下屬上市公司山西焦化股份有限公司實地探訪,挖掘出了這家焦化行業龍頭在市場遭受打擊時卻依然能夠盈利的原因。與此同時,另一組數據讓焦煤行業陷入了更加寒冷的冬天臨汾市焦化行業虧損程度已達90%,獨立焦化企業目前正掙扎在生存邊緣。
煤價一路下滑的背后,整個煤炭行業的產能過剩問題凸顯。
2009~2011年煤炭供不應求的局面,在2012年出現了大反轉,社會庫存首次突破了3億噸,達到3.44億噸。在《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采訪中,這已被機構定義為生產過剩、供大于求。
而2013年的產能過剩形勢或將加劇。根據測算,2013年煤炭產能可能達46.3億噸,將大幅超過需求41.2億噸,如果產能全部釋放,將約有5億噸的剩余,幾乎相當于內蒙古地區半年的產量。
煤炭市場供求關系逆轉
數據顯示,2011年全社會剩余庫存1.28億噸,而2010年全社會的煤炭庫存量為1億多噸,2009年僅為5000萬噸左右,煤炭一直處于供應相對偏緊的狀況。
而現在,這一供求關系已經發生了逆轉。盡管2012年煤炭產量34.5億噸相較2011年只增加了1.3億噸,也低于此前3年差不多每年3億噸的增量,但需求的驟減卻讓2012年的增量成為煤炭行業的一個大負擔。2011年社會的整體煤炭需求量為35.74億噸,2012年為35.95億噸,僅增加了0.2億噸,相當于需求幾乎沒有增加。
研究員任浩寧直言,煤炭行業產能過剩的問題主要針對需求而言,目前在煤炭供給方面并沒有大幅增加,每年的新增產能也保持在一個平穩的速度,但是煤炭需求的降幅更厲害,這些都加劇了煤炭產能過剩。
另外,進口煤的增加也加劇了社會煤炭庫存剩余。煤遠大咨詢中心張志斌表示,自2008年以來,有更多的低價煤出口到中國,從2009年至今,每年進口煤的增長幅度都超過30%。
“2012年之前的市場基本上是供不應求和供應偏緊,2012年這個狀況開始改變。”張志斌表示,該研究機構此前做過一個研究模型,一般情況下將3億噸作為煤炭社會庫存的標準,如果是小于2億噸或1.5億噸,表明煤炭市場供不應求,但如果大于3億噸,基本上就可以將市場定義為生產過剩、供大于求。
據統計,截至2011年末,我國煤炭產能已經達到39億噸左右,在建規模11億噸。全國現有煤礦和在建煤礦總產能超前問題比較嚴重,根據測算,2013年煤炭產能可能達46.3億噸,將大幅超過需求41.2億噸,如果產能全部釋放,將約有5億噸的剩余。
“逆市”擴張加劇過剩
一邊是產能快速上馬的沖動,另一方邊是煤炭資源整合,淘汰落后產能后,反而出現了越淘汰產能越多的尷尬局面。去年3月,山西省國資委和山西省煤炭工業廳都在媒體公開表示,山西同煤、陽煤、潞安、焦煤、晉煤五大國有煤企 “跨進了銷售收入千億元俱樂部”,資產和營收均超過千億元。
作為山西煤企的大佬,同煤集團在煤炭資源整合中受益匪淺。據煤炭營銷專家李朝林估計,整合后,大同地區80%以上的煤炭資源將集中到同煤集團一家名下。
公開數據顯示,在這次兼并重組整合中,同煤集團將山西省內大同、朔州、忻州、臨汾、運城等地78座煤礦整合成30座。整合前,同煤集團的井田面積為156平方千米,整合后增加為213平方千米,資源儲量由14.19億噸增加為21.69億噸,產能由1751萬噸/年提升到2340萬噸/年。
整合本來是淘汰上游產能,現在只是把過剩的、落后的產能用另外形式表現出來,但并沒有真正把這些產能消耗掉。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會長王顯政日前也表示,中國煤炭工業發展面臨嚴峻挑戰,煤炭總量過剩的矛盾越來越突出,結構不合理、發展方式粗放的問題依然嚴峻。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