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稀土開采充斥著血與淚,稀土資源產地為此付出了極大的環境代價,卻由于缺乏在國際市場的定價權,稀土資源長期低價出口,遭遇嚴重掠奪。中國調整稀土出口政策后,卻無理地遭到了日美等國的反對,對這種掠奪式要求,中國理應強硬回擊。
“中國長期承擔了供應世界大多數稀土的角色,結果付出了破壞自身環境與消耗自身資源的代價。”意大利稀土問題研究專家德古拉伯爵曾指出,中國稀土儲量的三分之二已經流失,其實際儲量已不足世界的30%。
稀土開采帶來的環境污染與資源破壞是不可估量的。污染幾乎貫穿稀土從開采到成品的整個過程,對山體植被、土壤、飲用水、灌溉用水都會造成不可修復性的破壞。過度后的贛州,贛縣、信豐、龍南、定南和全南等多個礦區,農田絕收、山林盡毀、水庫魚死……稀土造成的污染觸目驚心,當地農民甚至被迫背井離鄉,稀土開采史成了一部血淚史。
據中投顧問冶金行業研究員安海軒表示,僅贛州一市的稀土污染治理費用就高達380億元,整個江西稀土企業幾十年的利潤,都無法填補這個巨大的治污黑洞。而贛州只是眾多稀土產地的一個縮影,中國大多稀土產區及周邊地區的生態都遭到了嚴重破壞,有的甚至已“不適合人類居住”。 就全國來說,稀土污染治理費用不會低于1000億元。高昂的污染治理費迫切要求中國調整稀土出口政策,提高國際市場定價權,中國不能在為世界提供稀土后,卻成為垃圾場。
由于資源稀缺性與開采的高污染性,日本、美國等都通過從中國進口滿足本國稀土需求。日本和韓國是中國稀土最大的買家,中國出口稀土的近70%流入這兩個國家。而世界上第二大稀土國--美國--封存了國內最大的稀土礦芒廷帕斯礦,轉而從中國大量進口。西歐等國更是大量從中國以“白菜價”購買稀土。2011年,中國稀土儲量為3600萬噸,占全球的36%;產量為12萬噸,占全球產量的97%。與之相對應的是,2011年,美國、俄羅斯、澳大利亞三國的稀土儲量分別為1300萬噸、1900萬噸和540萬噸,但三國的產量均為零,都從中國進口稀土。
國際貿易商的惡性競爭,與國內無休止、無規劃的濫采一起造成了中國稀土資源的迅速流失。數據顯示,至2012年初,中國稀土的全球占有量由2005年的96%下降至30%。按現有生產速度,中國的中、重類稀土儲備僅能維持15年至20年,此后將有可能需要進口。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日本囤積的中國稀土已足夠其使用三十年。
環境的巨大污染、資源的極度消耗、微不足道的收益、缺失的定價權,一系列的嚴重問題引起了中國政府的高度重視。近年來,中國針對原料出口開始實行較為嚴格的管理制度,其中包括稀土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制訂、稀土資源稅調整、稀土出口配額管理。之后,由于市場供應減少,稀土價格和價值相應地理性回歸。
但是,中國保護稀土資源的調控政策隨即遭到了美日等國的聯合反對,2012年3月13日,奧巴馬宣布美國將聯合日本和歐盟就中國限制稀土出口向世貿組織提起訴訟,意在要求中國取消有關稀土管理規定,目前尚未達成協商結果。
中國近年來的稀土出口限制政策,完全是出于保護資源、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的需要,日美等國沒有權力對中國指手畫腳。日美等國的聯合抗議和公開指責,意圖仍是讓中國為其繼續提供廉價稀土,這種要求自私而無理,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稀土出口國,中國應該有市場定價權,而不受他國制約。
中國應該走一條獨立自主的稀土開采和管理之路,而不是按日美等國的要求,繼續充當全世界廉價的稀土供應商。中國對稀土采取的管理措施,符合WTO規則,針對日美等國對中國的刁難,中國有必要針鋒相對,采取強硬措施來回擊,例如將稀土問題上升至國家安全范疇,必要時以“國家安全”為由停止稀土出口。說到底,中國需要讓日美等國明白,他們沒有權力對中國的稀土予取予求。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