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稀土材料。 |
近年來,稀土問題稱為國際政治中的一大熱點話題。5月15日,美國《國防》雜志網站刊發文章,稱美國稀土進口“幾乎完全依賴中國”。文章稱,美軍從電池到精確制導炸彈,幾乎所有需要用到稀土的武器裝備都得依賴中國。
美國進口稀土靠中國
文章以電池生產為例,稱美國材料生產商們意識到中國對稀土市場的近乎壟斷是一個國家安全議題,目前正在鼓勵對如何自行生產這一寶貴資源進行討論。文章指出,美國大多數軍用電池的生產都外包給中國。加利福尼亞州納米系統公司副總裁維杰德拉·薩伊表示:“中國正在緊追我們,我們生產的電池外殼中的絕大部分——依靠來自中國的稀土元素。”目前,很多美國電池生廠商在中國設廠,因為中國的勞動力和原材料價格遠遠低于美國。對此,薩伊表示:“如果我們坐視不管,我們的下一代鋰離子電池生產也將依賴中國。”
美國國會研究服務局于4月25日和30日先后出臺兩份稀土安全專題報告——《國防中的稀土元素》和《中國的稀土產業和出口》。報告稱,上世紀六十至八十年代,美國曾一度是全球稀土生產的領頭羊。此后,稀土生產便幾乎由中國壟斷。部分原因是中國的勞動力低廉,環境標準更低。目前,世界上97%的稀土產自中國。中國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出口商業品質精煉稀土元素的國家。一旦中國掐斷該供應鏈,將會對美國的商業和國防產生巨大影響。
報告指出,美國是稀土元素產品的主要消費國。在軍事和民用領域,很多科技產品都需要稀土元素。目前美國工業生產中所用的稀土元素幾乎完全依賴從中國進口,包括氧化物、磷光體、金屬、合金、磁鐵等。此外,美國國內日益擔心,美國正失去自行生產戰略和關鍵材料的能力,這將對美國國家安全極為不利。
報告指出,國會對稀土問題的關注主要出于以下原因:一、目前全球幾乎都完全依靠中國一個國家來提供稀土;二、美國國內不能生產鋱、镥、釔等重元素;三、美國稀土金屬、稀土粉體以及銣鐵硼磁鐵的產量很低;四、一旦美國無法獲得這些材料,商業和國防工業將會受到影響;五、稀土供給鏈的脆弱性將會對美國國家安全戰略規劃產生消極的影響。因此,報告建議,國會應要求美國政府進行稀土戰略儲備。
美國國防部曾于3月出臺了關于中國稀土的研究報告,稱中國對稀土生產的壟斷即將結束,因為美國和加拿大正在建設自己的生產線。美軍將在2013年前基本實現自給自足。然而,近期的美國國會研究服務局報告表示,美國國內整體的稀土生產至少需要10年至15年才能出現回升。
資料圖:2008年12月12日,包鋼集團工人在裝載稀土下游原料。 |
稀土——工業維生素
所謂稀土,實際上是化學元素周期表中的鑭系元素。18世紀末開始,稀土元素被陸續發現,由于當時人們常把不溶于水的固體氧化物稱為土,且這些元素通常較少見,因而得名為“稀土”。 稀土元素主要包括17種元素——鑭、鈰、鐠、釹、钷、釤、銪、釓、鋱、鏑、鈥、鉺、銩、鐿、镥,以及與鑭系元素密切相關的鈧和釔。
稀土是很多高精尖產業必不可少的原料,其用途廣泛,具有電、磁、光以及生物等多種特性,是信息、生物、能源等高技術領域和國防建設的重要基礎材料,同時也對改造農業、化工、建材等傳統工業起著重要作用,有著十分廣闊的市場前景和極為重要的戰略意義,因此被形象地稱為“工業維生素”。
在軍工領域,稀土堪稱工業“黃金”。由于其具有優良的光電磁等物理特性,軍工企業常常使用其合成性能各異、品種繁多的新型材料。稀土最為顯著的功能之一是大幅度提高其他產品的質量和性能,如用于制造坦克、飛機、導彈的特種鋼、鋁合金、鎂合金、鈦合金等金屬的戰術性能。此外,它也是電子、激光、核工業、超導等諸多高科技的潤滑劑。
據美國國會報告稱,美軍使用的稀土元素占國內總消耗量的5%。稀土元素存在于兩大類永磁物質中。它們分別是釤鈷磁鐵和釹鐵硼磁鐵,是生產很多武器系統的關鍵材料。其中,釹鐵硼磁鐵是世界上磁力最強的永久性磁鐵,其強磁力使得軍用武器系統中磁體的質量更輕,體積更小。而釤鈷磁鐵在溫度升高的情況下依舊可保持磁力,是生產精確制導導彈、智能彈藥和飛機等設備零件的理想材質。有專家甚至認為,美軍在冷戰后幾次局部戰爭中壓倒性優勢的體現,與稀土科技的運用密不可分。
資料圖:稀土樣本。 |
中國稀土現狀不容樂觀
中國是世界上稀土資源最豐富的國家,已探明的儲量約為6588萬噸。此外,我國稀土資源還具有礦種和元素齊全、品位及礦點分布合理等優勢。目前,中國稀土產業占據著數項世界第一:儲量總量第一(尤其是在軍事領域擁有重要意義且相對短缺的中重稀土)、生產規模第一、出口量世界第一。此外,我國還是世界上惟一大量供應不同等級、不同品種稀土產品的國家。鄧小平曾指出,稀土是我國最豐富的戰略資源,“中東有石油,我們有稀土。”
然而,再豐富的資源也有耗竭的時候。由于長期未引起政府重視,缺乏有效監管,被發達國家視為戰略資源的稀土在我國一度只被看作換取外匯的普通商品,其價格甚至賤過豬肉。數據顯示,1990年至2005年期間,世界對稀土的需求呈幾何級增長,我國稀土出口量增長近10倍,但平均價格卻被壓低至最初價格的64%。盡管我國稀土產業占據多項世界第一,卻在國際市場沒有價格話語權。
很多實力雄厚的國外貿易商往往會在低價時大量購進中國稀土產品進行儲存,價格上漲時則停止采購、使用庫存,待再次降價時再行購進。由于沒有有效的政府反制措施,我國企業只能競相降價出售。這種惡性競爭,使釹、鋱、鏑、銪等寶貴稀土元素低價外銷,而鈰、鑭、釔等則大量積壓。數據顯示,至2012年初,我國稀土的全球占有量在7年之間由2005年的96%下降至30%。
在中國稀土產品的進口國中,制造業和電子工業發達的日本和韓國是最大的買家,我國近70%的出口稀土流入這兩個國家。一直在哭窮的美國實際上是世界上第二大稀土國,卻早早封存了國內最大的稀土礦芒廷帕斯礦,并終止鉬的生產,轉而從中國大量進口。自身儲量較小的西歐更是大量從中國以“白菜價”買入稀土。除了購買,這些國家還通過投資等方式規避我國法律,名為參與稀土開發,實為公開掠奪。據稱,日本囤積的中國稀土已足夠其使用三十年。
專家指出,如果任這種趨勢發展,中國出口的稀土有朝一日將被對手用來對付自己,構成對國家安全及世界和平的嚴重威脅。
據我國商務部數據顯示,按現有生產速度,我國的中、重類稀土儲備僅能維持15年至20年,此后將有可能需要進口。“中國承擔了供應世界大多數稀土的角色,結果付出了破壞自身環境與消耗自身資源的代價。”意大利稀土問題研究專家德古拉伯爵曾指出,中國稀土儲量的三分之二已經流失,其實際儲量已不足世界的30%。
近年來,在專家學者的呼吁下,稀土問題已經引起了我國政府的重視。2010年7月,中國商務部宣布將稀土出口減少72%。同年9月,中國因海上領土爭端暫時中止對日稀土出口。然而,由于缺乏話語權,我國為保證長遠發展采取的合理政策卻被西方媒體強烈譴責。2012年3月13日,奧巴馬宣布美國將聯合日本和歐盟就中國限制稀土出口向世貿組織提起訴訟。直至今日,雙方仍未達成協商結果。我國稀土產業何去何從,未來形勢依舊不容樂觀。
資料圖:稀土鈣鋇。 |
電視截屏:央視曾邀專家專門解讀稀土問題。
|
資料圖:稀土礦石樣本。 |
資料圖:包鋼集團工人在裝載稀土下游原料。 |
資料圖:稀土樣品。 |
資料圖:稀土原料配置車間。 |
資料圖:中國稀土被盜采現場。 |
資料圖:內蒙古的稀土礦坑。 |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