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壓中國能源安全 美國重返亞太的重要思路
在美國“重返亞洲”大思路中重要的一條,就是對中國能源安全的進一步施壓。
亞太地區繼4月朝鮮衛星試射牽動全球神經之后,南海局勢近期又成為焦點。而自年初美國稱將戰略重心由中東轉向亞太以來,雖然伊朗和敘利亞局勢吸引了全球眼光,但時至今日也未見任何“激化”;同時,亞太地區的火藥味則越來越重,鄰國之間頗有劍拔弩張之勢。
在黃巖島爭端中,美國一方面表示“中立”,另一方面,卻又承諾菲律賓將遵守《共同防御條約》,保護菲律賓免受攻擊。從地圖上可以看到,黃巖島位 于馬尼拉海溝以西,是中沙群島中唯一露出水面的島嶼,戰略意義極其重要,是南海的東大門,守護著中國原油的生命線:馬六甲——南海航線。中國原油進口路徑 中,南海航線占比近70%,每天有約350萬桶的原油經由此線路流入國內。此外,南海亦是國內油氣儲備非常豐富的地區,整個南海盆地群石油地質資源量約在 230億—300億噸,天然氣總地質資源量約為16萬億立方米,占國內油氣總資源量的1/3。
國內經濟自改革開放后,歷經了從人口紅利到資源紅利的轉型,而近十年高速發展的背后,則是能源消耗的快速增長。從2000年以來,國內單位 GDP能耗增長逾2.5倍,原油進口量從150萬桶/天快速增至500萬桶/天。由于中國早期的封閉,對于發達國家經歷的兩次石油危機并無切膚之痛,至今 也并未建立起有效的能源戰略機制。原油輸送的安全系不僅系關國計民生,更是國家安全性的根本所在,而控制中國能源路線,就等于抓住了中國經濟和國家安全的 命脈,這也是美國至今仍牢牢抓住第一島鏈的重要原因。
自2000年發動兩次地區戰爭以來,美國目前已形成了對中國西部的圍裹之勢。但由于兩次戰爭后都難以尋求到有效的退出機制,加上歐盟、東盟等地 區性組織的形成以及中國近年來的快速發展,使得美國對于全球的控制力開始逐步削弱。美國在全球戰略上也開始積極尋求新的方式,2008年民主黨人奧巴馬上 臺,對于地緣政治開始以合縱連橫的方式,用平衡取代掌控,形成美國在地區間的影響力。
實際上,從去年10月伊朗核危機開始,就已經體現出美國戰略思路的轉型。近兩年以來,伊朗積極加強在中東的影響力,一方面與阿盟加強往來,另一 方面也在不斷增強對伊拉克的影響力。美國戰略重心自中東向東轉移,沒有過多的精力專門針對伊朗,便采取圍而不打的方式,一方面在中東削弱伊朗的影響力,另 一方面亦加強伊朗與以色列的對抗,疏遠伊朗與阿盟,實現地區內的平衡。
美國之所以在近兩年加大了對亞太地區的滲透,在今年更是露骨地表示亞太地區是美國的“戰略心臟”所在,主要原因還是在于對中國崛起的擔憂和遏制。自2000年以來,雖然歐元區逐步形成影響力,但距離歐洲形成統一力量還是太遠,且近兩年歐債危機爆發,其后也不乏美國的背景,阿盟歷經了美國多年 “整改”,目前也已分崩離析,無法形成任何影響力。而亞太地區,中國影響力的逐步擴大是美國最不愿意看到的。
美國在國際的影響力,除軍事、政治、外交和文化層面外,在經濟上最擅長的三套工具是美元、糧食和原油。就美元來說,中國近年來維持對美國的巨額 貿易順差,累積了大量的美元儲備,在全球范圍內來看,僅有美國和歐洲適合進行投資,然而歐元區瀕臨解體風險,中國也只能將巨額儲備購買美國國債,通過資本 途徑將美元送回美國,美國以此形式享受著中國經濟增長的“盛宴”。
糧食方面,近年來美國對中國糧食領域的影響力在大豆上一覽無余,糧商在中國影響力不斷加強,中國糧食安全也在逐步走上美國主導的路線。
能源方面,美國近兩年也在積極加大對中國的影響。自2005年開始,加拿大原油產量的快速增長為美國提供了安全低廉且穩定的能源供給,美國開始 逐步削弱從中東的原油進口,與此同時,中東的穩定和統一對于美國的重要性開始逐步降低。但對中國來說,隨著進口的增長,中東的局勢愈發重要,在此背景之 下,中東局勢的動蕩就更加符合美國的戰略需求。
2011年利比亞一戰,中國近200億美元投資打了水漂;蘇丹局勢的變局,更是讓中國無所適從。而反觀美國目前在中東北非最大的進口國尼日利 亞,多年的動亂卻從未影響過其原油生產和出口,更未傷及美國的投資。其背后反映的,莫不都是隨著對中東能源依賴度的降低,美國開始傾向于離散中東國家親和 力,繼而換取地區間的勢力平衡。一方面,美國可以以較小的精力實現對整個中東的影響,繼而可以將戰略重心東移至亞太,加強對中國的直接遏制;另一方面,中 東局勢的整體升溫將顯著抬高中國能源進口的難度和成本,加大中國能源安全風險,在能源層面實現對中國的抑制。
美國“重返亞洲”大思路中重要的一條,就是對中國能源安全的進一步施壓。年初以來,中東局勢的動亂,不僅影響到了中國的進口,也同樣傷及了歐 洲。從歷史上來看,中國從中東進口同樣的原油,卻要付出高于美歐的價格,近十年平均為3.42%和3.19%,每年僅原油進口,中國就要額外支付逾10億 美元。但從年初以來,伊朗受到制裁后,加大了對亞太地區的優惠力度并拉低了亞太地區整體原油進口價格,3月份中國進口原油價格甚至一度低于歐洲。這顯然不 是美國希望看到的。此外,近兩年隨著原油開采水平的不斷提高,深海原油開采技術逐步成熟,南海豐富的油氣資源將成為中國能源供給的一大寶庫,這對于美國的 能源戰略而言,亦是不可接受的。但是為避免與中國的直接沖突,美國通過挑起周邊國家對中國領海主權的要求,引發南海局勢的緊張,繼而提高原油運輸和開采的 難度。
因此,就中國而言,想要破解能源封鎖,關鍵在于加強能源戰略意識,重視能源安全。就操作而言,除了拓展原油進口來源地,加大從俄羅斯以及周邊國 家油氣的進口,加快中緬、中哈油氣管道的建設,加大原油戰略儲備的建立等之外,也應加快原油期貨的上市,這樣既可促進在境內建立起國際原油現貨市場,又可 加快原油儲備的建立,美國NYMEX交割地庫欣原油庫存就達4200萬桶,接近中國戰略儲備的20%,即是最好的例證。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