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聞著名的國醫大師、中醫眼科學家唐由之先生于7月28日3時22分在北京仙逝,筆者悲痛不已。
又一個與人民領袖毛主席有直接交集的人離開了我們,那個偉大的時代仿佛又遠離了我們一分……
1974年的臘月,48歲的唐由之是中國中醫研究院廣安門醫院的一名眼科主治大夫,有一天突然有人通知他去給毛主席看病。
當時毛主席患上了老年性白內障,視力下降,看書已經相當困難。全國各地來了七八位眼科專家要給毛主席治療眼睛,其中就有唯一的中醫師便是唐由之先生。
用古老的中醫治療白內障,這在列強用鴉片戰爭敲開中國大門的近代以來,完全是不可想象的;特別是國民黨反動統治下幾度推出的“廢止中醫案”,更讓中醫處于瀕臨滅絕的邊緣。
“搞不好中醫工作,我來當衛生部長。”這是新中國成立初期,毛主席發出的一句擲地有聲的指示,由此才挽救了這個古老而又偉大的中華文明瑰寶。
而唐由之說服毛主席做手術的過程也非常簡單,那就是“以詩會友”。 “盒中虛撚決明丸”,“金針一撥日當空”,當唐由之吟誦出唐代詩人白居易筆下的這兩句詩詞后,毛主席立刻了然,當場同意由中醫師唐由之為自己做眼科手術。不僅主治醫生是中醫,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就連手術所需的一切器具也全部用國產的。
唐代詩人白居易曾作七言《眼病二首》,其曰:“散亂空中千片雪,蒙籠物上一重紗。”(“空中紛紛散散好像有千萬片的雪,器物上仿佛蒙上了一重輕紗”)——這正是典型的白內障癥狀。詩人最后寫道,“人間方藥應無益,爭得金篦試刮看?”(“我這病大概是沒什么藥物可以治療了,用金針撥障術或許可以治療”。)
手術成功之后,白居易又欣然寫道:“案上漫鋪龍樹論,盒中虛撚決明丸,萬般靈藥皆無效,金針一撥日當空。”意思就是對于白內障患者而言,靠藥丸保守治療是徒勞的,想要立竿見影,只能用金針撥障術,金針一拔,豁然開朗!
唐代另一著名詩人杜牧在《樊川文集·上宰相求湖州第二啟》中也曾記載了當時的金針拔障術,“法以針旁入白睛穴上,針撥去之,如蠟塞管,蠟去管明。”
本身就是詩詞大家,又酷愛讀書的毛主席當然知道這些典故。
唐代的金針撥障術嚴格意義上來講,并非源自中國本土,而金針撥障術在唐代被發揚光大的歷史,恰恰說明中醫是一門開放、包容的科學,能夠時時綻放出嶄新的生命力,由此才得以延續數千年。
隨著漢代印度佛教到中國講經,印度醫學也逐步傳入中國;取長補短,其中的一些精華被吸收進了我國的傳統醫學,尤其是眼科。
唐代文獻大師王燾所整理的《外臺秘要》第21卷《出眼疾候》首敘“天竺經論眼序一首”記載:“龍上道人撰俗姓謝住齊州于西國胡僧處授”。“天竺經論眼”是唐代齊州的一位姓謝的道人受印度佛教僧人傳授所撰,首次記載了金針撥障術,“此宜用金蓖決—針之后豁若開云如見白日”,這種手術在南北朝時期已經得到了運用。
而白居易詩中所寫的“案上漫鋪龍樹論”,正是白居易所閱的《龍樹論》,很可能也是隨佛教傳來的印度醫藥文獻,但已無從考據。現存《醫方類聚》引輯的《龍樹菩薩眼論》以及宋代《太平圣惠方》看不到印度醫學的內容,主要屬于我國傳統的醫理,印度傳來的眼科已被我國傳統醫學所融化吸收,應用于臨床,并不斷改良、創新。
宋代太醫局將眼科專著《龍木論》列為醫師必讀之書,書中對于各型白內障“老年性、先天性、外傷性、并發性”的病因、癥狀作了詳細的描述,同時對白內障眼病的檢查、診斷、手術適應癥、禁忌癥以及手術前后的準備、手術方法、術后護理等,也均作了確切的論述;明代眼科專著《銀海精微》亦對金針撥障進行了詳盡的描述;清初的一些醫學專著,依然有對金針撥障術的介紹……這門在唐代從印度醫學吸收借鑒的古老療法由此薪火相傳并不斷創新改進。
到了唐由之這代中醫,在西醫的重重圍剿和主流社會歧視的環境下,傳承了千年的金針撥障術到了晚清以及民國,幾已失傳。
1926年7月1日,唐由之先生出生在浙江杭州;16歲時進入無錫國學專修館上海分校學習;其后經由大哥唐云的好友、僧人若瓢引薦,師從上海著名眼科中醫陸南山先生,因其勤奮好學深受陸先生喜愛,又引薦給自己的好友、上海中醫名家秦伯未,幫助唐由之奠定中醫基礎理論知識根基,由此步入攻讀岐黃書、鉆研龍木術的生涯。
新中國成立初期,在毛主席的倡導下,為了貫徹中醫政策,發展中醫事業,培養中醫高級人才,《人民日報》于1952年3月7日刊登了衛生部關于舉辦“全國首屆中醫藥專門研究人員班”的招生簡章,唐由之先生欣然報考,并順利進入北京大學醫學部學習。
在北京醫學院學習期間,唐由之與喜歡中醫眼科學的同學經常在一起查閱、探討古代文獻中記載或現實中幾乎失傳的中醫眼科術,其中對“金針撥障術”最為關注。唐由之結合現代解剖學,敏銳地將突破口集中在對睫狀體組織特點的分析研究上。
金針撥障術采取的是睫狀體平部切口,這在現代西醫看來是手術的禁區部位,西醫認為這個部位容易造成交感性眼炎、有出血和感染的危險。而唐由之認為,睫狀體分突起部和扁平二部分,睫狀體突起部有豐富的血管神經,切口的確可能有危險;但睫狀體扁平部則血管神經較少,很可能是理想的切口部位,古人既然選擇這里做切口,而且有豐富的實踐經歷,說明這個西醫禁區是完全可以被突破的。
于是,唐由之大膽提出將睫狀體平坦部正中作為針撥白內障手術的切口部位,并避免了以往在角鞏膜緣切口做內眼手術時可能發生的并發癥。這項技術作為現代解剖學的一個突破,比國外開展睫狀體平坦部切口施行玻璃體切割術先行了十多年,并啟發了現代眼科學用扁平部的切口解決疑難白內障和青光眼的醫學難題。
毛主席對中醫藥事業的強力支持以及唐由之本人的刻苦鉆研,最終讓唐由之研究出“白內障針撥術”,實現了把“睫狀體扁平部切口進針”提升到現代科學層面的創舉,令古老的金針撥障術煥發出了嶄新的生命力!
其后,唐由之將“白內障針撥術”帶到廣西的農村,一邊為廣大貧下中農治病,一邊繼續進行白內障針撥術的研究工作,繼續探究前行。1968年,他又在“白內障針撥術”基礎上發明了“白內障針撥套出術”;此外,他還發明出治療難治性青光眼的具有中醫特色的手術方法“睫狀體平坦部濾過術”,解決人民群眾的眼疾病患之苦。
在給毛主席手術前,唐由之已成功地做過數千例白內障針撥術,其中難度最大的要數柬埔寨前首相賓努親王的手術。賓努親王手術的成功,標志著唐由之的手術水平在當時的全世界都已達到相當高的境界。
手術正式開始前的幾個月時間里,唐由之經常到毛主席那里,給毛主席講解眼睛的生理解剖、老年性白內障生成原因、不同發展階段的治療方法,以及中西醫治療白內障手術的原理及特點,術前、術中、術后要求患者如何配合等。
1975年7月23日深夜11點許,中醫師唐由之先生親自為毛主席做眼科手術。
在高亢悅耳的《滿江紅》曲聲中,唐由之開始給毛主席實施手術,手術間就設在毛主席的書房。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
岳飛的這首《滿江紅》充滿著愛國英雄的悲壯情懷,也飽含著大丈夫視死如歸的氣概。毛主席平時喜歡這首詞,專門安排張玉鳳找來在手術中間播放的。
由于毛主席非常配合,唐由之心無旁騖,手術僅有幾分鐘就順利完成。當聽唐由之說手術已經做完之后,毛主席打趣說,“我還以為沒有開始做呢!”
深夜一點多,唐由之聽到毛主席醒來,急忙來到他身邊。毛主席請張玉鳳拿來紙,兩個眼睛還包著紗布,就盲寫了魯迅先生的詩作:“豈有豪情似舊時,花開花落兩由之。何期淚灑江南雨,又為斯民哭健兒。”并親手贈給唐由之。
詩中的“由之”二字正是唐由之的名字,這一方面是對唐由之為自己做手術的致謝,一方面算是對唐由之“以詩會友”的回饋。
毛主席的一生為了中國人民和中國革命事業做出了巨大的犧牲,他的六位親人為了革命而犧牲,唐由之先生怎能不為之動容?而毛主席對中醫藥事業的全力支持,給了唐由之先生事業上的生命,他又怎能不將毛主席引為知己而盡心盡力救治呢?更何況,正是全國人民衷心熱愛的人民領袖毛主席。
1975年8月毛主席與唐由之(左三)及醫療組全體合影
之后,唐由之盡心盡力地負責毛主席的術后恢復,幾乎寸步不離地在毛主席身邊待了三個月,與毛主席產生了一段特別的情誼,并為我們留一下了一段鮮為人知的回憶。
有一天,唐由之在毛主席書房里陪他看書,忽然聽到毛主席大哭起來,哭得渾身顫抖,哭得白發抖動,哭得滿臉淚水,哭得泣不成聲。唐由之趕忙制止,“主席,你不能哭,千萬不能哭。手術眼睛要哭壞的!”這一次,毛主席哭了好長時間才平靜下來。
毛主席為何會如此傷心?唐由之發現毛主席原來是讀到了南宋愛國詩人陳亮的詞《念奴嬌·登多景樓》:
“危樓還望,嘆此意、今古幾人曾會?鬼設神施,渾認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橫陳,連崗三面,做出爭雄勢。六朝何事,只成門戶私計?”
“六朝何事?只成門戶私計!”這最后一句,無疑牽出了毛主席的無限感慨;毛主席所擔心的是,他活著的時候就有人只為“門戶私計”,他死后,有些人會不會不顧老百姓死活呢?
而關于毛主席給唐由之盲寫增詩“豈有豪情似舊時,花開花落兩由之”還有一段故事。那是唐由之剛剛見到毛主席的1975年春,毛主席看著唐由之,反復念著他的名字“由之,由之”,毛主席風趣地問,“你的名字是出自《論語》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吧?”唐大夫笑著點點頭。毛主席繼續風趣地說,“你可不要按孔夫子的‘由之’去做,而要按魯迅講的‘由之’去做。”隨機吟誦起魯迅先生的《悼楊銓》:“豈有豪情似舊時,花開花落兩由之……”
唐由之謹記毛主席的教誨,“豈有豪情似舊時,花開花落兩由之”成了他后面整整半個人生的座右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了解決人民群眾的病患之苦,他應用現代化的手段進行臨床和實驗研究,運用中醫眼科理論辨證論治,在眼科疾病的臨床診療方面作出了卓越成績,在中醫眼科理論方面提出了諸多開創性觀點,積極提倡和推進中醫眼科的現代化,使祖國傳統醫學發揚光大,繼續造福人民。
即便在80年代后,唐由之先生已經是無數榮譽加身,享譽海內外,為多位國內外領導人做過手術,但是,唐由之先生也從來沒有忘本,他待患者如親人,不論城鄉貴賤,活出了一個不計個人利益、敢于擔當的人生,終究沒有辜負毛主席的期望。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