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亭:我們為什么會生病?
——學醫談體會之三
在我的學醫談體會系列的三篇文章里,應該先寫這篇《我們為什么會生病》,然后再寫《中藥是怎么治病的》,最后再說《我們是怎樣看病的》,這是因為只有知道為什么生病,才能知道應該怎樣防病、怎樣治病,現在博文的順序正好寫反了,應該先說的卻給寫成之三了,這也是寫博客想到哪寫到哪的局限,可現在再想改也來不及了,那怎么辦?只好請您讀完之三讀之二,讀完之二再讀之一了。其實這樣也好,也請您把我原來的文章再重新讀一遍,這樣不但溫故知新了,而且還有了整體感了,可謂一箭三雕。博文順序寫反了,說實話也是因為《我們為什么會生病》這一篇太難寫的緣故,它涉及的內容方方面面,問題也太復雜,不是三句兩句能說清楚的,但寫得太多也確實招人煩,這對于初次學醫的我來說,還真不敢貿然動筆,一是怕寫得不對誤人子弟,二是怕說得不準讓專家笑掉大牙,這就是我一直沒敢動筆的原因,最近讀了幾篇文章頗有斬獲,故此,現學現賣,奉獻大家,娛樂自己,妙哉!
在我的親屬中有四個人因癌癥病死的,其中年齡最小的二十八歲,我還有同學、戰友、同事、領導等死于癌癥,他們在與病魔搏斗的最后階段里的痛苦,深深地刻在我的腦海里。在10月16日召開的首都國際癌癥論壇上,中國抗癌協會秘書長王瑛說,據2012年癌癥有關報告顯示,我國每年新發癌癥病例約337萬,死亡約211萬。"面對這種殘酷的現實,我這個人愛刨根問底,每次我都問醫生,他(她)因為什么原因得的病?每次醫生都告訴我“原因多了”,這等于說沒有原因。我又問為什么治不好?答曰:“這是絕癥!”。我不相信絕癥,可現實又讓我不得不相信可能是絕癥,要不然為什么我們有些癌癥專家也死于癌癥呢。然而,我的理性告訴我,癌癥是有原因的,而且是可以治愈的,它絕不是什么絕癥!而且其他所有的疾病都是有原因的,都是可以防治的,這就是促使我探求人為什么會生病的主要原因,這也是本篇博文的寫作目的之所在。
我們為什么會生病?相信誰都能說出許多原因來,比如環境污染啦,水質下降啦,生活節奏快啦,競爭激烈啦,等等,不錯,這些確實都是得病的原因,但這些不是主要原因,古人早在二千多年前就說過了: “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 (《內經》素問)。所以,我認為,人們為什么會生病,主要原因在于自己。為什么?您且聽我慢慢說來。
其實,人類由單細胞生物到人的漫長進化過程中,自身早就形成了一套抵抗細菌、病毒和疾病的能力,“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意思就是說我們人體早已造就了完整的人體結構和維持人體內及體內外環境相對平衡的生理機能,只要保持這種機能,任何疾病都對我們身體無可奈何。用毛主席的話說,就是“事物發展變化的根本原因不在事物外部而在事物內部,在于事物內部的矛盾性。事物內部的這種矛盾性是事物發展變化的第一位原因。“(《矛盾論》)
看!這是一個巨噬細胞(左)獵捕細菌(右)的瞬間
瞧!這是一個中性粒細胞(藍色)吞噬真菌(紅色)的瞬間
人體是一個有機協調的整體,這個整體各組成部分之間的聯系和制約,使得任何疾病都難以沖破人體的自衛防線。聯系是保證各組織器官成為一個整體,使各部分組織器官的功能達到最大化;制約則是保證各組成部分發揮功能指向的正確性和有效性,沒有制約,人體的各組織器官就不能協調工作,那就無法實現人體的動態平衡。既有聯系又有制約,這才能最大限度保證人體作為一個整體的各系統、各器官之間的協調運轉和動態平衡。正是有了這種聯系,才使我們的抵抗能力無比強大,再大的細菌也沒有人體的一個細胞大,更何況相對于人的整個系統了;正是有了這種制約,才使我們的抵抗力變得無比靈活善變、巧妙應對,再狡猾的疾病也逃不過人體細胞的追殺。這種聯系和制約,用中醫的話來講就是相生、相克。所謂相生,是指這一事物對另一事物具有促進、助長和滋生作用。所謂相克,是指這一事物對另一事物的生長和功能,具有抑制和制約作用。相克關系可以使得各臟器的功能活動受到一定的制約,從而使各個臟器之間能達到一種相互協調和動態平衡狀態。相克關系是一個系統對另一系統的制約,根據其制約的程度,往往會產生三種結果:一是平衡,二是不及,三是太過。制約平衡是制約關系的最佳結合點,在這種狀態下,各臟腑之間處于一種動態平衡、相互協調的關系,是各臟腑發揮最大工作效率的一種狀態。制約不及,則會導致被制約方的功能過于旺盛,甚至會導致被制約方反過來克制制約方的情況(這在中醫上稱為“反侮”),從而使整體平衡受到破壞。比如說,脾屬土,腎屬水,正常情況下,脾對腎有克制作用,使水分在體內能正常代謝,順著自身的通道排出體外,如果脾功能不足,對腎的克制不足,則會導致水濕在體內泛濫而出現水腫、小便不通、嘔吐清水等疾病。制約太過,則會導致被制約方功能過度抑制,也會影響整體平衡的正常狀態。比如說,肝克脾,當肝的功能過于旺盛,就會過度抑制脾的功能。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有這樣的體會,生氣或發怒往往會使食欲下降,甚至會出現胃脘脹悶、噯腐吞酸等消化不良的癥狀,這是因為生氣或發怒是肝木過度旺盛的表現,肝木過旺則對脾土克制過度,導致脾的運化飲食功能下降,從而出現上述癥狀。通過五行之間的相生相克,五臟就不再是五個獨立的系統,而是構成了一個動態的、生生不息的平衡整體。
我們為什么會生病?概括地說,就是人體內部出現了問題,造成了人體內部各器官聯系與制約的失衡,造成了人體自身與外界生存環境的失衡。
機體與外界生存環境的失衡,主要是受自然界“六氣”侵攏所致。中醫講的六氣,亦稱六淫,是指風、寒、暑、濕、燥、火六種正常的自然界氣候。機體通過自身的調節,對六氣有一定的適應能力,一般不會使人體發病。當氣候變化異常,超過了一定限度,如六氣的太過或不及,非其時而有其氣(如春天應溫而反寒,秋天應涼而反熱等),以及氣候變化過于急驟(如急驟冷、暴熱等),機體不能適應,可導致疾病的發生;或當人體的正氣不足,抵抗力下降時,風、寒、暑、濕、燥、火乘虛而入,導致人體發生疾病。
機體自身的失衡,又稱為內生五邪,則是指臟腑陰陽氣血失調所產生的內風、內寒、內濕、內燥、內熱(火)等五種病理變化。寒則氣收;熱則氣泄;驚則氣亂;勞則氣耗;寒氣侵襲使人體的氣體收斂于內,不能暢行于體表所以氣收;火熱之氣使氣運順暢通達令汗液外浸,由于氣隨汗液外泄所以氣泄;受驚則心悸,使神志無所歸宿依附所以氣亂;勞累過度則氣動喘息,汗出過多使氣息外越所以氣耗;靜神寧思則精神集中神歸一處,以致于正氣凝結而不運行所以氣結。內生五邪一方面是由不良的生活習慣引起的,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由情志引發的。所謂的情志,即人的意識、情緒,這是人類所獨有的。情志致病只有中醫才會這樣講,而有些醫生卻不大講,這些人應該去當獸醫。因為人的精神的、思想和感情,這些都是因人而易、隨時隨地變化的,我在博文《我們是怎樣看病的》一文中抨擊那種獸醫的做法。情志失調是機體器官功能失調的兩個更為普遍而又容易被人忽視的原因。百病皆生于氣,“九氣”不同,病象各異。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思則氣結。大怒使肝氣上逆血隨氣行,重則嘔血;歡喜使氣機和順暢達,所以氣緩;悲傷過度心情急迫,肺葉張舉至上焦閉合,使熱氣閉于中而耗損肺氣,所以氣消;恐懼使精氣下沉,上焦閉塞氣不能上行只能還歸于下,使下焦脹滿所以氣下;黃帝內經》歸納出“七情”所傷: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悲傷肺、恐傷腎,這就是大腦皮層區域的興奮與抑制失去相對平衡所引發的疾病。外感六氣與內生五邪,一為致病因素,一為病理結果,雖有區別,又有密切聯系。六氣傷人,由表人里,損及臟腑,則易致內生五邪之害。內生五邪,臟腑功能失調,則又易感六氣之邪。內生五邪的臨床表現雖與風、寒、濕、燥、火等六淫致病特點及其病理反應相似,但內生五邪的臨床表現,多表現為或虛證或實證或虛實夾雜證,而外感六淫其臨床表現多有表證,而且多屬實證。
上述兩個平衡失調密切相關,前者往往是后者的基礎,而后者則反過來加劇前者。比如,每個人都有天生的抗結核菌功能,結核病的發生,在多數情況下主要是機體防御系統的抗結核菌功能低落,結核菌的入侵才能得逞,而機體防御系統的抗結核菌功能之所以低落,必然是因為有另外一些器官系統的功能上亢與其相對立。總之是機體內在的平衡一旦失調,機體與外界環境的相對平衡也就失調了,外邪乘虛侵襲而致病。”
然而,有人不同意以上觀點,有人認為,人之所以生病是因為細菌病毒造成的,是因為不吃藥造成的,是因為吃藥不夠造成的等等,其實不然。
在中醫里沒有細菌、病毒一說,不是對其視而不見,而是始終都沒把它放在重要的位置。而有些人得病卻怪細菌,怪病毒,所以就濫吃消炎藥、殺菌藥。是的,有些病是由于細菌病毒泛濫,但細菌病毒為什么會泛濫?細菌病毒它早不泛濫、晚不泛濫,為什么偏偏這時候泛濫?再者說,你能找一個沒有細菌和病毒的地方嗎?找不到。在同樣的環境里,為什么有些人不得病,而偏偏有人卻得病呢?現實生活中也有類似的問題,有人自己的媳婦跟別人跑了,他不怪自己沒管住自己的媳婦,卻打第三者,這就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可以想見,第三者你打的了嗎?第三者你打得完嗎?打不好自己還違法了,弄不好自己還有被抓進監牢獄的可能,細菌病毒也是這樣,它也在不斷地變化、變異,它詭計多端,變化莫測,你打不盡殺不絕。如果按照西醫防治細菌病毒的路子走下去,對待癌癥之類的病,上來也只能就是手術,放療、化療之后了事,用一成不變的辦法對待變化多端的病毒,結果是可想而知的了,成活下來的人,您就“想吃什么就吃點什么吧”。
中醫讓人把飯當藥吃,講究養生,而現實中有人卻把藥當飯吃,吃出許多病來。有些開始不是病,后來卻變成病。什么叫藥,為什么不叫飯?這有其特殊的含義,我們用的藥和“鑰”同音,同音就同源。門打不開了,找大夫配把鑰匙。好的大夫配的特別好,鑰匙捅進去,門(鎖)就開了。如果門開得好好的,天天拿鑰匙捅什么?現在很多人把藥當飯吃,本來門好好的,沒事瞎捅,把一個很好的門(鎖)就捅壞了。如果說藥物的副作用僅僅是干擾了人體的正常調節,那么長期使用化學藥物而產生的耐藥性則會使病越治越多,藥越來越不好使。耐藥性又稱抗藥性,指病原體對藥物反應降低的狀態。如果長期使用抗菌藥物,一旦應用劑量不足,病原體就通過產生使藥物失活的酶、改變膜通透性阻滯藥物進入、改變靶結構或改變原有代謝過程而產生耐藥性。總之,耐藥性嚴重者,多種抗菌藥物都對其失效。隨著抗生素的應用日益廣泛,細菌對一些常用藥物表現出程度不同的耐藥性。越是使用時間長、應用范圍廣的藥物,耐藥性就越嚴重,致病細菌會大量繁殖,正常菌群被破壞,容易引起二重感染。如四環素、頭孢菌素、氯霉素等,可引起細菌間正常菌群平衡的破壞,出現白色念珠菌及抗葡萄球菌的繁殖,引起繼發性二重感染,如鵝口瘡、霉菌性陰道炎等真菌感染。除了抗生素之外,止痛藥也會造成耐藥性,導致慢性成癮。一些止痛藥,病人長期服用就會產生藥物依賴,藥物越是高效,這種依賴就越嚴重,其中需要特別注意的是以曲馬多為代表的中樞性止痛藥。另外,止痛藥還會掩蓋病情,使病情在不覺中惡化,或者引起很多過敏反應,如哮喘、蕁麻疹、過敏性鼻炎等,比如阿司匹林、消炎痛就會可引起哮喘。近年來臨床研究證明,不合理使用二類精神藥品也會成癮,因此,在使用時應該注意。據報道,德國明斯特大學的調查表明,濫用止痛劑能引起腎臟病。明斯特大學的利宋教授說:在原聯邦德國,腎臟病患者中有三分之二是濫用藥物引起的,尤其是婦女,偶感頭痛或身體不適便服用止痛劑,其實就埋下了禍根。他還說,長期服用止痛劑,會使體內不能制造出輸送氧氣所需要的足夠的血紅蛋白,進而便引起腎病以至腎功能衰竭。更為嚴重的是,濫用止痛藥甚至誘發某些腫瘤,會置人于死地。總之,無論是藥物的副作用,還是人體由于服藥而產生的耐藥性,最終都影響了機體的自我修復能力。所以盡管現在的醫療條件很好,各種各樣的病癥卻比以前更多、更年輕化、復雜化。
為什么要少吃藥?因為人有一定的自愈能力。毛主席也這樣說,他的保健醫生就說了,照您這樣說吃藥沒用啦,醫生也沒用啦?毛主席回答道:只有當人體不能抵擋的時候,才需要用藥幫一把。如果我一年沒生病,就是你醫生的功勞,若是我天天得病就是你醫生的失職。說起人體的自愈能力,我還真有切身體會:去年夏天一次吃飯,不小心我的一顆槽牙崩了一塊去,露出了神經很疼,連吸氣都疼。有人說趕快到醫院殺死神經,有人說得拔牙,有人說得鑲牙。我就想,不是說人體有自我恢復功能嗎,我這牙壞了有沒有自動修復功能呀,我得檢驗一下,所以我堅持不打針不拔牙,開始好了,我放松了警惕,結果過一段時間它發炎了,腮幫子腫得老高,我擔心轉為骨髓炎,就按同事們告訴我的一種藥,買了吃了兩次就消炎了,后來還真的自我修復了。我上次崩牙可沒這么幸運,上次崩了牙,還沒露出神經,只是牙茬有點刮舌頭,有點塞牙,我就去補牙,又是磨又是打洞,兩年下來那顆牙不但沒保住,還把旁邊的那顆牙也賠進去了,看來能自愈的病還是自愈好。現代科學研究指出:自愈系統包括防御系統、應激系統、免疫系統、修復系統、內分泌系統等若干個子系統,其中任何一個子系統發生協調性、功能性障礙或者受到外來因素破壞時,自愈系統會調動其他子系統來"替補",使機體維持健康狀態,例如人體的發燒,可能是提醒人體某些地方有炎癥,而發熱則是自愈系統為了醫治人體而做的有益調節。而當其他子系統的代償能力不足以"替補"時,人就會生病,或者處于亞健康狀態,所以人體需要不斷的調養。需要注意的是,在人體自愈系統的調節過程中,常常以減弱身體某些生理活動為代價,甚至暫時關閉某些機能,以減少養分的消耗,而將養分分配給身體出現問題的部位。因此,這個過程會使人體某些局部表現出一些癥狀,“一休息就來病”,這其實是一種身體警告,提醒人體出現了某些不平衡。因此說,自愈系統的調節包納了整個人體,其復雜和精密程度是今天的科學技術所不能比擬的。不過,雖然我們不能完全讀懂身體的語言,卻可以正確認識身體的用意,只要不去阻止、干擾和破壞身體的正常行為,就可以充分利用自愈力來防病健身。
中醫講究治未病,預防為主,與前面太重視病的人正好相反,現實生活中有人卻把病一點也不當回事,把醫生的提示、家人的勸告根本當作耳旁風,我行我素,這也是生病的主要原因。抽煙的害處是盡人皆知,但真正能重視起來的人卻很少。熬夜的害處也是盡人皆知,但有些人卻樂此不疲,這些人若生病老天爺也沒辦法。不良的生活習慣和方式是造成疾病的重要原因,《黃帝內經》將其歸納“五勞”,即:多臥傷氣、多坐傷肉,多立傷骨,多行傷筋,多視傷血等等,也就是軀體各部分骨胳肌肉的興奮與抑制兩種運動態,或者興奮(肌肉緊張)太過,或者抑制(肌肉松馳)太過,失去了相對平衡。實質上其傷害是整體性的,而不僅只是所指的肝、心、脾、肺、腎或氣、肉、骨、筋、血等局部。特別是,由于人類社會職業分工的相對穩定,以及分工愈來愈細,為了適應某種社會生產、工作、學習和各種生活方式的需要,人們總是由大腦發出指令,促使某些器官直接參與該項活動而處于興奮狀態,同時又要抑制另外一些器官的活動。如看書時主要是眼睛和大腦皮層的視中樞和語言思維中樞、支持閱讀活動旳內臟交感神經系統支配下旳心肺等臟噐組織隨之趨于興奮;同時又要適當抑制另外很多器官組織的活動,如頭面部的耳、鼻、口、唇、舌、咽、頸項、軀干、四肢和內臟付交感神經系統支配下的消化道和腺體,都被程度不等地抑制著,形成興奮與抑制的兩種不平衡狀態。各種社會生產和生活活動、心理活動是在大腦精神意識支配下進行的,由于神經支配不平衡而形成器官動態的各種不平衡狀態。在神經和體液(內分泌)的配合下,處于興奮狀態的器官組織,其動脈血管比較擴張,供血必然較多,代謝率較高;被抑制著的部份則供血較少,代謝率較低。時間長了,各器官組織的物質結構與生理功能就要發生改變:直接參與該項活動的器官組織由于代償作用相對地比較發達,功能增強,沒有直接參與而被抑制的那些器官組織則發育不足,組織萎縮,功能較差。這種改變使人得以適應一定的自然與社會生活環境,對人的生存與發展本是有益的,但同時也包含著不利的因素。在日常生活中,對器官動態的不平衡狀況,若不加以適當控制與調整,則可能導致機體器官組織的物質結構與生理功能向兩極分比,即老參與活動的器官組織相對說來過于發達(對萎縮而言) ,功能亢進,老被抑制的器官組織則萎縮日趨嚴重,功能過于低落。亢進與低落均屬失常,作為對立的兩種癥狀,構成了所謂的機能疾病。如前述的失眠癥患者,一方面表現為失眠、多夢、心跳、煩燥、易怒等皮質神經興奮功能亢進,另一方面則除消化功能低落外,往往還伴有腦力、視力、和聽力衰退、嗅覺不靈、面色蒼白,四肢乏力等癥狀。正是器官功能的這種兩極分化,削弱了機體自身防御力,為外邪入侵提供了內因條件,導致各種外感疾患,這必須引起我們的足夠重視。不但吃不對會生病,睡不好會生病,就連排泄不好也會生病。排泄不好也會生病常常被我們忽略,腸內毒素排泄不清出現血小板聚集,腸內毒素排泄不清可出現高血脂,可出現高血糖,可出現高膽固醇,既然排泄不清就一定有毒素在里面,血脂、膽固醇不是毒素是什么?很多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高膽固醇的人大多大便異常,不是干就是稀,要不然就莫名其妙地腹瀉,或是先干后稀。現在得氣、陰方面病的人非常多,因為現在的這種生活節奏太快。
說來說去,您一定要問了,那具體到癌癥是怎么得的?要回答這個問題,不是一句兩句能說清楚的,找機會以后專門再談。
生病的原因基本弄清楚以后,疾病的預防和治療治也就不難找到,人們就可以少生病或不生病。怎樣少得病?按《內經》上“知其要者一言而終”來說:少得病主要靠自身的免疫力的提高,這也是我們唯一所能決定的。說來說去,還是老祖宗的那句話: “正氣存內,邪不可干”。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