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周舒教授是我國著名的病、生理專家,多年來從事針灸針麻原理的研究,取得顯著成績。周舒教授窮其一生,全身心投入中西醫結合的基礎研究。她曾任中日友好醫院臨床醫學研究所副所長,博士生導師,在 1988年至1998年十年間,領導了“克癌7851”的基礎實驗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她還親自指導自己的學生對銅元素與癌癥的關系進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達到了遠遠超出國際醫學界對銅的認識水平,也從另一個方面證明了劉同慶發明的“克癌7851”的正確性。周舒教授在自己的回憶錄《八十五年人生路》中,詳細回憶了在辛育齡教授親自操作下,“克癌7851”如何克服重重阻力,順利在中日友好醫院進行基礎實驗和臨床研究的經過。更有意義的是,他們在對“克癌7851”進行臨床實驗的過程中,還意外的發現這種藥物對于治療老年性前列腺肥大有著很出人意料的效果。鑒于回憶錄尚未公開出版,在征得周教授的同意的前提下,特在烏有之鄉發表,供有興趣的網友參考。本文選自周舒教授回憶錄第四部分:在中日友好醫院工作的日子。這篇文章,可以結合烏有之鄉中華文化欄目《劉同慶關于癌癥研究的重要論文》(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8/201106/243313.html)來閱讀。
我的第一個博士研究生高錦,從最基本的層面,研究揭示了銅在生物體內的分布特征和變化規律與腫瘤的關系。在祖國醫學“天人合一”和“陰陽平衡”等基本論點的啟示下,考慮到宇宙中存在著多種元素,在運動中相互依存,相互制約,保持著動態平衡。而人和宇宙息息相關又相應,在體內幾乎存在著宇宙間所有的物質。在生命的產生和進化中,形成了不同元素的特定含量和特殊組合。在多種元素相互作用與相互制約中,使生命能夠產生、存在和發展。不同元素在人體內有其特定的存在方式和代謝規律。保持著動態的“平衡”時,就意味著陰平陽秘,就是健康;一旦失去平衡,就意味著陰陽失調,就是疾病。幾千年來,我們的祖先就是依照這種論點,關注著機體的“平衡”、“失衡”、“復衡”與健康、疾病、康復的關系。學會了用宇宙間的自然物質補充體內之所需,將體內的失衡調整到平衡,達到祛病強身的目的。但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任務是如何用客觀指標和數據科學地揭示體內微量元素的這種“平衡”、“失衡”、“復衡”狀態,以及與腫瘤發生、發展、康復的關系。高錦開始了借助動物實驗進行這一基本問題的探索。他在小白鼠身上觀察了機體多種金屬微量元素的分布特征,對比了健康小鼠與荷瘤小鼠的不同。健康小鼠體內的狀態可謂“平衡狀態”,荷瘤小鼠所發生的變化可謂“失衡狀態”。治療使小鼠腫瘤得到控制或完全消失,可謂不全康復或完全康復時,體內微量元素的分布可呈現 “不全復衡”或是“完全復衡”的狀態。他將所得數據建成了數學模式,清楚地揭示了體內這些微量元素分布特征的變化規律。其實就是平衡―失衡—復衡的過程。在腫瘤病人身上看到的血銅水平升高,曾誤認為是體內發生了銅的過量積蓄。但是當看到用銅復方治療時,血內銅的水平不但不繼續升高,反而呈現下降。隨著腫瘤得到控制,血中銅的水平就會穩定在接近正常的水平。這一變化規律促使我們考慮,可能是由于腫瘤組織生長的需要,促使體內各個器官組織內的銅運往腫瘤組織,途經血液循環時,呈現了一過性的血銅“升高”。這是在 “平衡”、“失衡”、“復衡”動態過程中的一種現象。高錦用動物實驗證實了這一推論。他證實,接種了腫瘤細胞的小鼠,銅的分布發生了明顯變化。正常小鼠的肝臟和胃腸組織內銅含量最高,荷瘤后消失的最為明顯,其它器官組織內的銅含量也有所降低。此時血液中的銅含量則有所升高。給銅以后,器官組織的銅得到補充,血液內銅的水平就會下降。這就是各個器官組織銅的含量由“失衡”到“復衡” 的過程。高錦從事的這一工作,如果單從所用實驗方法而論,雖然工作量是很大的,但還不算是很復雜的。但他用科學數據揭示了一個深奧的哲理。從一個基本層面揭示了中醫“天人合一”的本質,陰陽“平衡”、“失衡”、“復衡”與健康、疾病、康復的關系,這是更可貴的。由此工作得到的啟示是,要做到中西醫的真正結合,必須是在更深層次諸如邏輯思維,指導思想等方面的溝通和融合,從而對具體問題才能產生共同的觀點,才能打破中醫與西醫的界限。這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卻是歷史發展的必然。
另一個博士研究生黃國健對金屬微量元素銅“驅邪扶正”的機理進行了探索。很幸運地是,他與北京大學技術物理系的兩位博士研究生方興旺和淮清,在同一領域進行研究。彼此的合作,加深了這一課題的研究深度,都寫出了很漂亮的論文。黃國健發揮他的中醫所長,認真地收集了祖國醫學中有關銅的資料。使我們驚奇地發現,二千七百多年前的祖國醫學中就有了金石類藥物,包括銅在內,用于治療疾病的記載。在《神農本草》、《新修本草》、《千金翼方》、《征類本草》、《本草綱目》、《本草拾遺》等著作中,有了用銅治療腫瘤的記載。稱銅具有堅肌、耐痛、鎮心、安五臟、破積聚、治惡瘡、止痛、生肌、祛瘀等功效。與此同時也有了銅強體健身的記述。如:久服有盛陰氣,養精神、通神明,延年益壽,輕身不老、明目、輕身等作用;還記載有通血脈、養肝膽,除寒熱,止煩渴等作用。也就是說,銅具有“驅邪”,又具有“不傷正”,甚至“扶正”的“雙重”作用。再看現代醫學中的記載,一方面銅是人體必需微量元素,對,循環、排泄、呼吸、消化、神經的生理功能具有重要的調節作用。內分泌調節、新陳代謝和生殖過程也都離不開銅。銅是血漿銅藍蛋白、細胞色素C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構成元素,對造血、中樞神經系統、骨骼及結綈組織的形成有重要作用。銅在人體自由基的形成與破壞中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體內自由基形成與破壞的平衡被打破,體內自由基過多,會使各種生理功能失調,加速機體的老化。在所有自由基中,羥自由基毒性最大,對人體的危害最重,可使體內多種重要酶活性降低或消失,更重要的是能夠破壞細胞核中的DNA和RNA,導致細胞死亡。體內的一種含銅蛋白,金屬硫蛋白(MT)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具有較強的抗氧化作用,能夠清除羥自由基和氧自由基。銅缺乏就會影響MT和SOD的形成,影響機體的自我調節功能。另一方面也記載銅離子在促進氧化還原反應中產生的自由基可損傷細胞膜、細胞核、DNA,引起細胞凋亡。這些不同的記載提示我們,要認真觀察銅的這種雙重作用,在腫瘤病人的治療中能否體現。在我們自己的臨床觀察中,可以見到腫瘤病人既使是長期服用含銅制劑,半年、一年,甚至更長,并未出現明顯的毒副作用。反而可見生活質量有所改善,表現在食欲、消化、大小便、精神狀態、體重等生活指標上;血象、肝、腎等功能指標也未見異常。而殺傷腫瘤的作用是明顯的。5%左右的病例腫瘤完全消退, 40%左右的病人腫瘤不同程度地縮小,有50%左右的病人,腫瘤不見縮小但也不見增大,可說是帶瘤生存的“穩定”狀態。也有少數無效果的病例大約是10%左右。可以認為在腫瘤病人的治療中體現了銅的“雙重”作用。在動物實驗中也同樣觀察到了銅的這種“雙重”作用。在荷瘤小鼠身上見到了瘤體生長慢、體積小、動物存活時間長。在體外細胞培養中,見到了銅有直接殺傷癌細胞的作用。殺傷程度與劑量多少相關。看到了對癌細胞內核糖核酸(DNA)合成的影響,看到了腫瘤細胞發生調亡的過程。但是在正常細胞,特別是肝臟內卻是相反的變化。雖有大量銅的顆粒,但看不到有任何損傷作用。可以說同時看到了銅對癌細胞的殺傷作用和對正常細胞的保護作用。或者說,體現了銅的“驅邪而不傷正”的雙向作用。
在進一步的研究中發現,銅的這種“驅邪而不傷正”的雙向作用中是金屬硫蛋白(MT)起著關鍵作用。當你用銅治療小鼠肝癌時,銅在正常的肝組織內可以誘導它合成金屬硫蛋白(MT),它與銅鰲合就使銅失去活性,儲藏在肝臟內,肝細胞也就不會受到銅的損傷。隨著機體的需要,銅再與MT分離,從肝臟內釋放出去,再與血液中的蛋白質結合,運送到各個器官。如此維持著體內銅的動態平衡,保證了體內各種生理功能的所需,起著微量元素的調節作用。但是在腫瘤細胞內,則是完全不同的景象。由于腫瘤細胞內幾乎不存在MT,進入腫瘤組織內的銅無物與之鰲合,銅就處于自由狀態,也就有利于發揮銅殺傷癌細胞的作用了。這個實驗有力地說明了銅祛邪而不傷正的機理。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