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健康的概念與意義
健康是指一個人在身體、精神和社會等方面都處于良好的狀態。傳統的健康觀是“無病即健康”,現代人的健康觀是整體健康,世界衛生組織提出“健康不僅是軀體沒有疾病,還要具備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和有道德”。 因此,現代人的健康內容包括:軀體健康、心理健康、心靈健康、社會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環境健康等。
以前說“健康是革命的本錢”,現在我們說健康是一個人生命活動中最為寶貴與重要的東西。作為一個人,沒有一個健康的體魄,學習、生活、工作都必將受到嚴重影響。理想、抱負將成為泡影,人生的目標與價值自然無法實現。古人云:“三寸氣在千般用,一日無常萬事休。”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我們知道了健康是如此的重要,那么保證健康就成為了一個人生中的重要課題。大家會說健康問題是醫生的事情,現在工作已經分的很細致了,沒有必要花時間去學習有關健康知識,也不必過多去關心健康問題。那么我可以明確地告訴你,你這個想法錯了,而且是大錯特錯。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到你病的上醫院的時候,已經是病的不輕了,疾病對身體的傷害已經很嚴重。“防患于未然”,“未病先防”,“治未病”。就是告訴我們要在疾病還沒有發生時,就要預防疾病的發生,這樣不僅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能使身體免于傷害。
二、影響健康的因素
要預防疾病的發生,就得先弄懂引起疾病的原因,醫學上稱為病因,中醫學認為病因大致分為如下三類。
(一)外因,就是人體之外引起身體疾病的因素,也就是指自然界的因素。正常的自然現象不會導致人體疾病,中醫稱之為“六氣”,但異常的氣候變化必將損害人體健康。地震、海嘯、泥石流、火山爆發、龍卷風這些惡劣氣候對人體生命的直接威脅暫且不說,自然界中其它氣候反常的變化也同樣能引起疾病。中醫學上把這種反常的氣候變化概括并稱之為“六淫”。“六淫”就是指自然界中風、寒、暑、濕、燥、火(熱)六種氣候的太過、不及或非其時而來,從而引起身體疾病。如,春天風為常氣,假如風氣太過,就會“傷風感冒”;夏天氣候炎熱,容易出現上火、中暑等疾病,另則天氣太熱,水份散失過多,大量喝水、特別是過多喝冷飲,就可能引起寒濕太盛而泄瀉;秋天氣候干燥,容易出現口干唇裂等癥;冬天氣候寒冷,氣血流動變慢容易出現氣血凝滯之證,如痹證、關節疼痛、風寒感冒等證。久居濕地,可致風濕。還有疫癘之氣:就是具有強烈傳染的致病邪氣。比如“甲流”、“禽流感”等。
(二)內因,就是人體本身引起疾病的因素。一般分為以下三類:
1、七情所傷
七情其實是指人體的七種情志變化,包括喜、怒、憂、思、悲、恐、驚。正常適度的情志變化是人體相應臟腑對社會、自然環境的適應性反應,不會引起身體疾病,影響健康。然而過度的情志反應就會影響人體相關臟腑氣血機能運行,從而引發疾病,影響健康。“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悲傷肺、恐傷腎”。“怒則氣上(怒目園睜、怒發沖冠),喜則氣緩,思則氣結,悲則氣消,驚則氣下(屁滾尿流)”。七情傷及臟腑可以是單獨的也可能相互影響。
2、飲食不節
1)饑飽失常,饑則氣血生化乏源;過量則損傷脾胃,小兒脾胃本弱,更易形成積滯。
2)飲食不潔,可致蟲證、泄瀉、痢疾、食物中毒。
3)飲食偏嗜,引起身體陰陽偏盛偏衰,從而發生疾病。如夜盲、五軟證、五遲證;過食生冷致泄瀉,過食肥甘厚味,嗜酒等,可致痔瘡下血,癰瘡等病。
3、勞逸失度
正常的勞動,有利于氣血運行,增強體力。過勞過逸則可以影響氣血運行,導致疾病。勞力耗氣,勞心耗血,房勞耗損腎精,可致男子陽痿早泄,女子月經不調。過度安逸則氣血運行不暢,出現脾胃呆滯,抵抗力下降等。
“久行傷筋,久立傷骨,久坐傷肉,久臥傷氣”。說的就是長時間保持一種體位,可以損傷身體。比如現在的頸椎病、腰椎病,近視等。
(三)不內不外因,指的是外傷,動物所傷引起的疾病。
三、中醫與健康
運用中醫的理論與方法避免致病因素對人體的侵害,從而達到全面健康,主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調寒溫,適四季(天人合一)
順應氣候、自然環境變化,適時增減衣物,達到人體與自然環境和諧統一。春天風氣盛,冬寒未盡,故春天要“捂”,以免受寒;夏天天氣炎熱,避免中暑,少喝冷飲以免寒甚傷胃;秋天氣候干燥,氣溫漸降,但暑熱之氣未盡,不宜過快過多增加衣服,這就是“秋凍”。冬天氣候寒冷,多穿衣服,防寒防凍。
2、重道德,適人情(社人合一)
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道德觀。只有對生活充滿信心,有目標、有追求的人,才能很好地進行道德風貌的修養和精神調攝,更好地促進身心健康。利人利己事多做,損人利己事莫為。 “贈人玫瑰,手留余香”,說的就是助人為樂,能給自己帶來愉悅的心情。和睦融洽的人際關系,能使人心情舒暢,也能更好地調節個體的情志。如此,方能使個體與社會和諧統一。
3、調情志,養氣血(形神合一)
形體與精神的協調一致,是健康的一個標志。《靈樞?本臟篇》言:“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適寒溫,和喜怒者也”。就是說意志具有統帥精神,調和情志,抗邪防病等作用,意志堅強與否與健康密切相關。“形恃神以立,神須形以存”,說明形體與精神的依存關系。
人生活于自然與社會之中,自然因素、社會因素、家庭因素、個人因素都會引起情志變化,反應過度就會影響身體健康。學會控制與調節情緒,就能保持身體健康。生活、工作中切忌大喜大悲,遇事不急不躁,保持心態平和,使形與神合。
4、慎飲食,節欲望
飲食是人體氣血的來源,飲食要葷素搭配、精粗搭配,不可偏食,如此營養方能平衡。少食辛辣炙煿食品,少食油膩厚味,以免生濕上火。不酗酒、不吸煙,少食生冷。
適當的性生活,不可縱欲。少看或不看淫穢書刊、影視。
5、勞逸結合
“流水不腐,戶樞不蠢”,“生命在于運動”,就是說適當的勞動與運動對人體健康是十分必要的。堅持適度體力勞動或體育運動,有利于氣血運行,氣機升降。
綜上所述,一個健康的身體得益與人與自然、社會的和諧統一;也得益與精神與形體的協調統一,以及合理膳食,適度勞動或運動。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