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傳統源遠流長,蔚蔚然成為一座無限豐富的寶庫。它的精粹,不是某些維護陳舊社會秩序的僵化政治教條和倫理教條,而是把事物看做整體、看做過程,在這種整體和過程中,在相互聯系和向對立面轉化與不停的運動變化中,認識和把握事物的辯證思維能力。
中國文化的辯證法傳統始于先秦。孔子稱“辨惑”,老子稱“觀復”,莊子稱“反衍”,《周易》稱“通變”,荀子稱“解蔽”,皆具辯證法含義。其基本特征就是,天地萬物是一個整體,人是自然的產物和組成部分,人和自然不同又相互依存。漢宋儒家更論及“天人合一”的思想。任何事物都有相互對立的兩個方面,兩個方面相互包含、聯系、轉化,孔子有“叩其兩端”,老子有“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較,高下相傾”,《周易》有“一陰一陽謂之道”,《呂氏春秋》有“終則復始,極則復反”。事物是一種過程,即孔子所說“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強調歷史創造中積極進取的思想,即《周易》所謂“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直到清代王夫之的“天地之化日新”。長期封建專制制度阻礙辯證法傳統的充分展開,但是這一傳統仍然在艱難中延續下來。
這種辯證法思維,特別在中醫學中得以保存。診脈是一種從身體全貌判斷病情和治療的獨特方式。一種草藥,要考慮其品質、生長的年份和地點、部位和采集的季節甚至時辰、加工的程序和程度,用藥和配伍則因患者年齡、性別、體型、動靜、心情及病情變化而區別開來,煎藥服藥也因器皿、燃具、寒暑和時辰而有不同要求,充分考慮各種特殊性。這樣一種辯證思維的運用,實在已經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
中國在科技方面也對人類作出了自己的貢獻,但是沒有產生自己近代科技的巨大成就。除社會經濟、政治制度方面的因素,原因之一,恰恰在于中國文化傳統的保守方面,在于數千年來居于主導地位的儒家學說對自然科學的藐視,視自然科學的探索和創造為“小道”,所謂“君子不為也”。
當今時代世界市場的擴大、社會生產力和消費的巨大發展及相互聯系的空前密切與頻繁,已經徹底挖掉任何停滯、割裂的思維方式得以存在的最后根基。自然和社會的永恒的流動,事物的普遍聯系,對藐視、踐踏它的規律的行為的報復和懲罰,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成為全球性現象。研究太空和微生物的最新成就,越來越促使人們把宇宙和微觀世界看做一個統一、相互聯系、不停運動和無窮變化現象的整體。一場金融風暴轉瞬之間傳遍世界。一個局部地區的事件,一則因特網流傳的信息,在社會條件具備的遙遠萬里之外,會立即引發革命性的結果。排除、控制和奴役多數人的世界秩序——政治的或經濟的、軍事的或思想的世界秩序,到處暴露出深層的裂縫。在世界歷史進程中,這種秩序已經成為堵塞生命毛孔的贅物。
辯證法是歷史的代數學,日益成為避免災難和混亂,創造人和自然、人和人之間新的關系的世界觀原則。不僅在一個地區或國家而且在全球,不僅在自然科學和技術領域而且在整個社會,用辯證法從根本上改造全部政治經濟學、哲學和歷史學,作為推進人類社會發展的思潮,正在呼之欲出。
現代社會化大生產、科學技術的巨大成就及其發展前景,提供了人類原始的、直觀的、素樸的辯證法傳統通過相互融合、取長補短走向復興的深厚基礎。無論西方或是東方,這種復興都是辯證法傳統本身的否定之否定。中國文化辯證法傳統的原始形態和神秘主義的部分,有待剝離和剔出,舍此無以新生。整個辯證法,都將在其徹底的形態上,由技術層面擴展到自然科學領域,進而擴展到社會歷史領域,把世界看做世界人民的世界,看做尊重自然和社會規律、世界人民共同參與和實現世界人民共同利益的過程。辯證法對于形而上學的勝利,越來越成為不可阻擋的歷史之風。
(作者系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研究員)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