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年歲末的十五日凌晨,一陣急促的手機聲喚醒了我,三弟催我趕快回老家,我還以為老母病危,在回家路上又聽到大姐勸我別太著急,方知老母親1點20已經去世,盡管老母已經93周歲,也的確經受著多種疾病的煎熬,按常理應早有思想準備,但老母親都次戰勝疾病的奇跡,又使我抱著幻想,所以聽到噩耗總感突然,巨大悲痛不由涌上心頭,又不能不使我回顧老母特別的人生,特別境遇,特別品行,生命的頑強,和她身上留下的種種時代印記,尤其是她為當年重獎重罰付出的終生代價。
老母親張立榮,河南焦作市,生于1932年1月,農歷辛未年臘月,2025年1月14日,農歷甲辰臘月十五凌晨去世,享年93周歲。人生極其平凡,又充滿坎坷和傳奇,母親是普通的家庭婦女,又以剛毅與頑強,寫下了不平凡的人生。
母親堅強,也要強。母親在艱苦的歲月里,以超乎尋常的膽識創造了很多“第一”,一是打破了女人不能進麥場的陋俗,揚場放磙,樣樣能干;二是打破女人不能挖井的傳統,她自己在家里挖了眼水井,讓我們乃至四鄰都很佩服;三是打破農村信神信鬼的習慣,敢于在被認為有神的樹上掛玉米,抵制用鬼嚇唬人的種種行為;四是打破農村喜愛算命或遇事求教“陰陽先”的習慣,堅決不信命,信自己信努力奮斗,把那些信命的行為看作是懶人所為和企圖不勞而獲的說辭……,由于母親的堅強,即使在貧困的年月里,也能通過自己的百折不屈努力,讓家里過上平常人家的日子,不顯示家庭困難和寒酸,讓子女自強不息,顯示出窮人孩子早當家的出息。
母親勤勞,心靈手巧,織布紡花,縫衣匠洗,都顯示超群的技藝,各式農活,犁耩鋤耙,都表現出來精湛的水平。母親能用白菜和野菜腌制酸菜,所腌制的酸菜勝過今天賣的酸菜;母親會自己用南瓜做漿水,所做的漿水面條堪稱一絕;母親很會處理各種野菜,或調,或炒,或包包子,無論什么野菜經她一簸治都會成為美味,記得小時候我挖曲曲菜,別人知道我家是吃的,勸我挖嫩的,但有時嫩的又不太好找,母親卻鼓勵我“有啥挖啥,菜老鍋不老”,她包的曲曲菜包子很是好吃。不過,母親脾氣有些急,她干活特別快也就煩磨磨唧唧,她太過精打細算也就很注意細水長流的小事,她過于能干也就經常吵我們姊妹幾個學東西慢,也正是她這些李雙雙似的優點,也為她日后承受不了打擊患精神病埋下伏筆。
母親善良,充滿愛心,遇到討飯和比自己困難的人,都不遺余力幫助,堪稱典型的窮大方,很節儉,很會過日子,但凡家來了親戚和客人,格外的親,特別的熱情,傾家所有給予招待,哪怕多少日子勒緊褲腰帶。同時對待鄰居和本家也格外的親切,不論誰家有可能,都不遺余力幫助。尤其不可思議的是,她對待路人和要飯的也特別的大方,弄得家里不斷有討飯的上門。母親去世后,沒有血緣可比親哥還親的雨生哥,專門寫下悼文(附后),并在眾人面前宣讀,感動了很多人。此前我一直認為他對我們特別的親,勝過親哥弟兄的好,是因為他繼承和發展了父輩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優良傳統,自己是活雷鋒總愛幫助生活困難的人們,卻不知道母親曾給予特殊的母愛,直到他念悼文才恍然大悟,益發敬重母親,也益發敬重雨生哥超出母親的與人為善和一心為他人著想的大度。
母親很慈愛,對我們姊妹6個獻出偉大母親特別的母愛,寄予特別的厚望,尤其是對我多少勉勵,多少次夸贊。又特別的嚴格,嚴厲,不容許任何不誠實和不求上進,我們幾個大的都挨打母親的打,好像哥哥挨打更多一些,記得上小學時校園很多杏樹,不斷有學生偷吃,哥哥很滑溜,爬樹是好手,也學著別人偷杏,母親知道后把哥哥使勁打了一頓,學校主任不知怎么聽說了,還在全校大會上贊揚母親管教哥哥,警示學生們不能偷集體財產。恨鐵不成鋼在母親那里,表現的特別明顯,但打過又給予特殊的安慰。即使母親后來得了病,也一直怕我們餓著,能夠不厭其煩地無數遍喊我們吃飯,能夠一次次給我們端飯,有外人時總顯得哭笑不得;夏天暑天我們睡覺不愛蓋東西(因為沒有毛巾被之類的東西),母親怕涼著就一次次幫我們蓋,我們都一次次掀開,又是還對母親發急,現在想來真正覺得母親對子女的愛和關懷真的是無所不至,而很多子女不珍惜這種偉大的母愛,可老人去世了再沒有人如此心疼自己,又往往悔恨不已。當然,母親畢竟是病人,她不知道洗衣粉與肥皂有同樣的用途,記得一次二外甥玩洗衣粉被母親發現,她把洗衣粉當作農藥“六六六粉”,一遍又一遍給孩子洗,一邊洗還一邊吵,弄的外甥大哭,盡管如此,也足以表明母親對后代的關愛關心。
母親又過于愛憎分,對那些自私自利看不慣,對那些好沾集體光的公開表現不滿,很有些李雙雙的大公無私一心為集體的氣派。最讓我難忘的是,有次我和一個伙伴,連續幾天在地里撿了些豆,想著讓大人幫我們煮煮吃,她發現后卻吵了我一頓,教導同伴不能沾集體的光,堅決要求把豆上交生產隊,我們有些舍不得,她就自己交給了生產隊會計,(需要注意的是,這時她已經有病),我和伙伴很恨她,可讓我倆想不到的是,生產隊會計專門出一期黑板報表揚我們,題目就是我隊小學生撿豆主動上交,我倆都很高興。而此后我又與伙伴撿幾次粉條(當時生產隊有粉坊專做紅薯粉條),伙伴的母親則煮給我們吃,且只給我們吃一次,剩下的就留了下來,相比益發顯出母親的一心為公風格。
母親的重大人生轉折,亦即人生悲劇,是她承受不了重獎重罰的殘酷打擊,年紀輕輕33歲患上了精神病,而且折磨她60年,整整一個甲子。那是1965年農村推行重獎重罰,即勞力多的掙工分多的重重的獎,勞力少掙工分少重重的罰,那年我家八口人,夏季只分得百十斤麥子,她算計著怎么節儉,怎么吃糠咽菜,也撐不到新糧下來,想著三年自然災害那么難都挺過來了,孩子沒有一個送人(曾經有過把我送給舅爺的伯伯家,弟弟送給堂姑家),現在日子好了反倒活不下去了,一著急,想不開,患上了精神病,怕家里吃不飽,成了她人生最大的結,也跟隨她一輩子。
她一直舍不得吃,連豆腐都舍不得吃,每次家里做好飯,都要到大街上把我們姊妹們包括后來我的妻子兒子喊一遍,讓我們回家吃飯,我們回家總怕沒有吃飯抑或吃不飽,不斷地端飯送饃,只有你同著她面吃飯才肯相信。
她也舍不得穿,給她買的衣服和鞋都舍不得穿,大冬天穿兩條單褲,我愛人給她織了件開口毛衣,袖胳膊肘都磨破了也舍不得扔,為此姐姐妹妹一年四季給她買衣服,她都放起來,說是留給我們,怎么都打不開的她的心結,由于她穿的衣服太破爛,弄得很多外地人產生對我們姊妹們的誤解。
她一直擔心家里沒有房子住,由于家里住的房子不好,也不寬余,無論誰家蓋房子,她都看作是我們家蓋房子,都沒明沒夜給人家幫忙,即使后來我們日子寬裕了,大哥四弟都蓋了房子,她還是認為沒地方住。
尤其是母親得病后還一直向往著集體,三夏生產隊打麥子,她干的比誰都賣力,三秋收玉米,騰茬,保墑,種麥子,她樣樣參加,雖然生產隊從來沒有給過她工分,也從來沒有給過她應有的地位,但她就是一個心撲在生產隊農活上,惹得不少人嘲笑,甚至不懷好意慫恿她破死干活,直到生產隊解散。
母親得病后,最大的特點就是一直干活,幫人家,也往家里拾柴,堆得滿院都是,也客觀上鍛煉了身體。她的生命頑強,更表現在嚴重腦梗后的恢復鍛煉,2006年她患腦梗不會說話,但在家人幫助堅持鍛煉,推著小車子在前后院大約50米的距離一天來回推幾十趟,一直推了15年,僅小車子就推壞了6輛,期間雖因重病住了幾次縣鄉醫院,都奇怪般挺過來,即使母親腿站立不起來,不會推小車了,也堅持每天吃飯坐一個多小時。新冠疫情大放開后,她也染上重病,尤其是2024年5月因吃飯嗆著住進重癥監護室也都挺過來了。萬萬沒有想到,這次居然因為呼吸道感染,撒手而去。在我的意識里真的以為老母親能一直戰勝病魔,所以聽到母親去世,真的是不敢相信,但母親真的離開了我們,的的確確走了。
可母親的堅強與頑強,勤勞善良,克已為人,嚴格嚴厲,寧可委屈自己也不能委屈別人,寧可讓自己家人吃虧,也不讓別人吃虧,不顧自己家庭困難也要幫助別人的品質,一直展現在我們面前,一直激勵和鼓舞著我們!
可以說,母親是千千萬萬偉大母親的一個,又是偉大母親最特別的一個!母親是個接連遭受病魔折磨的一個,又是不斷戰勝病魔創造生命奇跡的一個,母親雖經受了近60年精神病的煎熬,但她始終表達著善良勤勞和對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所以,老母親去世后,眾鄉親和鄰居主動幫忙,以最樸素的形式祭奠母親,眾親友和領導以不同形式表示哀悼。
我寫母親,不是索取大家的同情悲憫,也不是讓大家與我一起悲傷,而是通過母親年輕時就被生活奪取了自主的意識,一輩子被排除在正常人之外,表明母親的人生無疑是個悲劇;通過母親能夠在神志不正常下用行動特別的方式無意識教兒育女,最終兒孫滿堂,享受著晚年被別人羨慕的生活,成為全村為數不多的壽星,表明母親又當之無愧書寫了人生喜劇。而這悲喜交加突出反映在:母親是偉大時代的幸運者,又為時代的某些風氣所不容;母親是個生命的奇跡,又是人生不幸的典型;母親是勤勞善良的特殊創造者,又為勤勞善良付出了終生特殊代價。寫下此文,既是懷念母親,又期望母親的悲劇不再重演,因為現在生活工作壓力超過母親當年,還有可能上演承受不了而精神失常的悲劇。更期盼母親的勤勞善良樂善好施和一心為公優秀品德重放光輝!
紅燈記有段《爹爹給我無價寶》,那“爹爹給我無價寶,光輝照兒永向前”“家傳的紅燈有一盞”,“你的財寶車兒載,船兒裝,千車也載不盡,萬船也載不完”,“鐵梅我,定要把它好好保留在身邊”經典戲詞,仿佛就在說母親留下的良好家風和高尚品德,以及自強不息的剛毅性格,真的是比財富金錢寶貴,我們一定要“把它好好保留在身邊”,做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
2025年1月
附件一侯雨生《懷念嬸娘》
今天早起聽到嬸娘去世的消息,真的是不敢相信,當確認后,又像晴天霹靂,回想嬸娘的母愛,回想嬸娘的無微不至關懷,當年的一幕幕情景浮現在眼前。
可親、可敬、可愛的嬸娘啊!在我記事那年,我去陽廟(河南焦作新區陽廟鎮)顏色部楊天泰老先生對我說“不吃蒸饃的小孩又來了。”老先生的話,勾起了我幼年的回憶,我之所以不吃蒸饃,是因為嬸娘的母乳哺養了我這個小生命。
在剛解放的年代,家家窮,您家更窮,是您千辛萬苦,紡花織布,千針萬線,給我做粗布棉被,送我去磨頭上學。我們的校舍是勞改犯的遺址,那低矮的草房,百下透風的茅草房宿舍,是您給我的粗布棉被使我渡過了求學那十年寒冷的冬天,是您給我做的白粗布背心,使我爽快地渡過炎熱的夏天。也記不得多少次您總給我往磨房送饃送飯送食物,可您老人家自己一直舍不得吃,即使您老人家有病了,糊涂了,也始終沒有忘記您這個侄兒,也始終關心著我的冷暖,這一樁樁,一件件,怎能不讓我感激萬分?您老人家的突然去世又怎能不讓我悲痛萬分?
嬸娘啊,您把您的愛無私的奉獻給了一個與您沒有任何血緣失系的干兒子侯雨生身上,您可是苦了你的親生兒女。您的親生兒子卻跟著我的叔父侯可來住在侯卜昌村南的大染房里,染房里的布匹當鋪蓋,渡過漫長而寒冷的苦難年代。
嬸娘啊,您在紡車前抽出的一絲絲線條,在織機上梭梭往復織出的布匹都是您火熱的愛心無私奉獻給人類的偉大愛心。在那貧窮的年代,生活是那樣的苦.吃著菜多米少的稀湯,忍饑挨餓,您浮腫病了,您確有偉大的愛心作動力,忘掉疲勞和饑餓,維持著您的愛心,不斷地奉獻給人類您的愛心令世人感動。
世界上就是有了像您這樣千千萬萬個無私奉獻出愛心的偉大母親們,人類才得以沿綿不斷地創造了和創造著幾千年的文明史。
嬸娘啊,您那偉大的愛心,和高尚的人格,與天地并存,與日月同輝,您那熱心助人的音家笑貌永遠活在人們的心中。
嬸娘啊,您的兒孫一定要繼承叔父和您的良好家風,也就是勤儉節約、任勞任怨,以恩報恩、以德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怨的令人敬佩家風,也就是宅心仁厚,樂善好施,教育子女為官清廉、為民勤逸,男不以存亡而易心,女不以盛衰而改節,弘揚中華民族勤勞善良傳統美德的激勵示范他人他家的偉大家風,激勵著我,激勵我們全家,也激勵全村村民。盡管您老人家走了,但您老的家風一定會像初生的太陽,永放光芒。
嬸娘啊,您走吧,您放心的走吧,您一路走好。
附件二老母親90歲鍛煉照片
附件三老母親曬太陽照片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