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文化革命理解成為了權力而搞斗爭,為了享受大家吹捧而搞個人崇拜,那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是別有用心。
毛主席的晚年,是和中國幾千年的封建慣性做斗爭,是和全世界發展幾百年的資本法權做斗爭,是為后人跳出歷史周期律做了場大實驗,是為避免出現蘇聯將會“紅旗落地”的悲劇。
那場實驗他已做好摔得粉身碎骨的準備,他真正做到了自我革命,他不僅要自我革命,還違心做了回“鐘馗”,迫使出現“背叛利益的階級”,進行自下而上地革命。
文化革命,首先就離不開文化上的批判。
其中有三大批判我們現在仍然需要警惕:
1.批判宋江,是批判投降派的軟弱妥協。
2.批判孔子,是批判被異化的儒家學說。
3.批判武訓,是批判變成剝削者去改變。
壹
毛主席說:《水滸》這部書,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水滸》只反貪官,不反皇帝。宋江投降,搞修正主義,把晁蓋的聚義廳改為忠義堂,讓人招安。
投降后,大多數人的下場并不好。
毛主席說:“《水滸》要當作一部政治書看。”確實如此,其中有革命元素、反抗精神、修正主義、投機分子、投降路線。
魯智深、武松等人踐踏規則蔑視法律,為什么反而被人民大眾認為是英雄?
因為當時的封建統治者對人民壓迫,統治階級制定的法律對人民來說也是反動的,所以他們破壞這個反動的、腐朽的、落后的東西是進步的、高尚的、替天行道的。
當然像李逵的反人類恐怖主義行徑,還有投降路線和投機主義我們必須要批判的。
毛主席說馬克思主義歸根結底就是一句話:造反有理。這個“理”是“替天行道”,這個“道”是人民要生存,要解放束縛,要反抗壓迫。
但從《水滸傳》我們又了解到另一面:古人造反的動機很多,甚至是心懷鬼胎。
有替天行道,有路見不平,有走投無路,有官逼民反,有體制內提升自己議價能力,很多人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反,像張麻子這樣搶有錢人發給窮人的少之又少。
而我們黨作為先鋒隊,是要反抗封建主義、帝國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是要為人民服務,是要跳出歷史周期律,所以僅僅是“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行不通,也不應該停留在這。
所以必須批評與自我批評,進行自我革命,否則就像梁山泊這樣,讓投機分子混進內部,最后走上右傾投降主義這條路。
毛主席批判宋江,就是為了告訴人民:
投降修正,梁山好漢多數的下場很悲慘。
敵人得寸一定會進尺,沒有例外。
底層的命運被捉弄一回,惡魔嘗到甜頭必會再捉弄你一次,妥協的人生定會沉淪。
我們可以暫時失敗,但絕不應該投降。
即使出現談判,那也是斗爭的藝術。
敵人不想立地成佛,不會放下屠刀。
敵人也不會真的做君子,好財取之無道。
要有“掃除一切害人蟲”的勇氣。
貳
異化后的孔子儒家學說,本質上是更好地為皇權與士大夫服務,更好地統治底層。
我們對比一下毛主席和孔子的異同之處:
孔子的圣人學說是對古人先賢和自己周游列國所經歷的經驗進行總結,而毛主席發展的馬列主義則是從馬克思等人學習而來,同時也是中華文化的集大成者,并且在實踐上比孔子強太多了,建黨建軍建國都力挽狂瀾,提出了很多開創性的思想。
孔子的儒家學說有世界大同的向往,毛主席的主義思想是為了實現共產主義奮斗。
孔子儒家學說異化出荀子法家派人物,毛主席思想出現設計師“理論”。
孔子最看好的弟子顏回早早去世,毛主席看好的人各種形式脫離核心位置。
孔子經歷白發人送黑發人,他兒子比他早離開人世。毛主席也經歷白發人送黑發人,毛岸英在1950年去世,但毛岸英是犧牲是英雄。
孔子儒家學說被士大夫吹捧,和平時候被抬出來治國。毛主席是底層人民的代言人,受壓迫遇強敵搞革命會想起毛主席。
孔子的儒家學說被后人統治階級利用,讓人學習有利于統治階級的一面,儒家學說被異化被閹割。如異化出二十四孝,如閹割孔子的斗爭性——孔武有力、出去佩戴長劍、精通六藝、百世之仇猶可也、以直報怨、除少正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不是孔子的思想,孔子說:“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意思是君怎么對待臣,臣就怎么對待君。孟子說得更直白:“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
所以才有“打倒孔家店,救出孔夫子”。
而毛主席的思想,現在多強調民族性,中美對抗遇到民族矛盾時,很多人想起毛主席的斗爭精神和智慧,但毛主席的階級斗爭很多精英極力掩蓋,階級矛盾努力轉移,和平年代談的是改而不是繼續革命。
毛主席批判孔子儒家學說,就是批判被封建統治階級異化的圣人學說,批判缺乏的斗爭性,批判它的等級觀念,時空與性質已經發生變化,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而到了當下,我們也不要只學習閹割版的思想,而且對偉人的晚年也要正本清源。
叁
毛主席批判武訓并不在1966年后,但想法是相同,《武訓傳》內容“不是以階級斗爭去推翻應當推翻的反動封建統治者,而是象武訓那樣否定被壓迫人民的階級斗爭,向反動的統治者投降。我們的作者不去研究過去歷史中壓迫中國人民的敵人是些什么人,向這些敵人投降并為他們服務的人是否有值得稱贊的地方。”
批判《武訓傳》,本質并不是批判武訓其人,甚至不是批判《武訓傳》中的武訓這個形象,而是在批判《武訓傳》所指引的道路,這條路令人感動但是死路。
而且當時的知識分子引導的輿論并不是新中國要奮斗的道路方向,這就很重要。
武訓行乞辦學,表面看起來很有善舉,但這種是用小仁政破壞大仁政。
改變苦難的過程,不能像武訓一樣“靠乞討去改變”,也不能靠“變成剝削者去改變”。
妄圖利用敵人的游戲規則消滅敵人,最后卻為敵人培養了更多的有生力量。為了塑造一個封建社會道德語境下的一個“圣人武訓”形象,刻意忽略了其背后剝削的經濟基礎、階級成分、階級立場,甚至反過來歪曲現實對其美化,最終使得電影的故事情節與主題脫離實際。
有人說批判《武訓傳》太過了,其實不允許《抗美援朝》上映才是“嚴格”。曾經拍攝的五十集大型連續劇《抗美援朝》,最后怕影響國際關系而無法播出,膠片全部封存,后來聽說毀壞了。這是古月老師飾演毛澤東主席最后的絕唱,此后因為身體原因,他只能以配角身份短暫露面,2005年因病離世,沒能看到抗美援朝題材作品再一次出現在大熒幕上。
毛主席晚年對文化的批判,是對封建文化的批判,是對資本剝削的批判,是對投降修正的批判,是對想做人上人進而壓迫人的批判。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