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勤(jixuie)題記:遵義會議永放光芒,從此以后毛主席帶的隊伍人越來越多,從此革命隊伍就從勝利走向勝利,這是一個通俗易懂的說法。其中的奧妙在哪?這次會議,堅守了共產黨的根本,因為遵義會議后發生的道器變通之變,突出一點是毛主席回到了黨的領導崗位,這意味著挽救了紅軍,進而也挽救了黨中央,可以說是挽救了黨,從而中國革命就有了毛主席的路線指引。這個變,指自此以后中國革命實踐的道器變通之源,此源,是與道器變通之根分不開的,所以叫根源。遵義會議后的道器變通之變,根源在哪?當然在毛主席革命路線那里。毛主席革命路線的根本點,從道層面感悟是無形的,最接近它的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毛主席稱之為黨的宗旨,在這個宗旨下,實事求是,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馬列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黨指揮槍,等等原則是不能隨便改變的。那什么是可以變的呢?原則的運用,是靈活機動的。毛主席的說法是--“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明確了不變與變的含義,并且形成全黨特別是高級干部的共識,那么黨才能真正去從思想到行為上領導全黨同志。這樣以來,就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屬性而言,“堅定正確政治方向”的人才會是成為靠譜的多數。而在關鍵時刻卻“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中”,所以發現真理,堅持真理,總是要經歷曲折探究,以至于激烈的思想斗爭。由器而道,從實踐到理論,再由道而器,從理論回到實踐,多次反復的過程,如果沒有像毛主席那樣始終如一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只是像有些同志那樣靈活機動,肯定是不行的。所以毛主席成為黨的領袖,有其必然性,這是無產階級的選擇,當然也是無產階級的軍隊、政黨的選擇--真理終究還是會被多數人感悟、領悟,就此而言,中國共產黨偉大光榮正確--這個說法只有在毛澤東文化里,就首次完全說得通了。
毛主席題寫“遵義會議”四個字格外蒼勁有力,蘊含著一股所向披靡的氣勢。
遵義會議后,我黨才真正有了一位全黨公認的領袖,全軍心悅誠服的統帥。
從那以后,毛主席領導的革命隊伍里,“革命不分先后”的理念逐漸從隱形轉為有形,由道而器成為黨組織的主流思維習慣和行為方式,這是毛澤東文化的一大特色。正因為有這個特色,毛主席領導的黨組織里的黨員會變得胸懷寬廣,統一戰線與黨的建設、武裝斗爭成為統一體就有了必然性。
試想,如果革命分先后,那會怎樣?
革命陣營里的人,就會把參加革命的時間放到不應有的位置。參加早是否就意味著思想更好呢?是否就有了倚老賣老的資本呢?
如果是那樣,許許多多覺醒晚的普通老百姓,因為參加革命時間較晚,是不是會被歧視呢?
那還會有大量革命陣營外的普通人,向往革命嗎?
革命者不能喚醒更多的人,還叫革命嗎?
這與發動群眾起來革命,在歷史邏輯上會留下什么隱患?
革命的政黨組織為何必須堅持唯物史觀,突出“人民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
革命不分先后,這是什么意思?
革命者比的不是參加革命時間早晚,而是比為革命做的貢獻大小。
革命不分先后--作為一個原則是不變的。革命本身意味著變,只有保持繼續革命的狀態,才算真正的革命者。
道為道器變通之根(本),這是相對穩定的,往往在一個階段內是不變的。
變是道器變通之源。
毛主席革命路線對革命者而言,是講究根源的,根源是有深意的--把不變與變的辯證關系融匯貫通--道器變通了。
當“革命不分先后”成為革命的人的文化習慣,先參加革命者不能以早參加為資本,倚老賣老壓迫后參加革命者,這叫遇弱不強。
后參加革命者有權利向老革命指出起缺點或不足,這叫遇強不弱。這樣革命隊伍才會不斷注射新鮮血液,使得組織的生機與活力在器層面在量上有保障。
在革命大家庭里,只講階級情誼,沒有高低貴賤之分。這樣長此以往,長江后推前浪的態勢就有了希望,黨的領導機關提倡新老成員比學趕幫超,就有了根本、根基、根源。
在遵義會議上,毛主席沒有對犯錯誤的同志采取過去機會主義路線那一套“殘酷斗爭,無情打擊”,而是給他們以充分的時間去認識醒悟。后來博古、凱豐等同志在延安能夠放下包袱開動機器,這是毛主席挽救黨想法說法做法的具體體現。
犯過錯誤的同志,只要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從新開始革命,依然是好同志。
如果不能挽救犯過錯誤同志,把犯過錯誤的同志一棍子打死,那革命的人會越來越少,談何挽救黨呢?
朱德總司令表達過這樣的觀點,他們那批參加八一南昌起義的老帥都曾是反革命陣營里的人,后來覺悟了,革命了。這與解放戰爭事情起義的國民黨將軍士兵,在選擇革命上,沒有本質區別。這是不能歧視“解放戰士”的說法。
即使在階級斗爭中,毛主席一貫主張對事不對人,對斗爭對象不是要消滅肉體,而是要消滅反動階級的思想體系及意識形態。
革命的真正含義,不能搞“左”的一套斗爭過火,也不能搞右的一套不分敵我。
理解不了毛主席革命路線里面對革命者界定的那一套想法說法做法,就理解不了為什么那么多人愿意跟著毛主席鬧革命的原因,更理解不了時至今日為何依然還有這么多人維護毛主席的聲望,捍衛毛主席革命路線的正確性,這里面是講究根源的。
由此談根源--道器變通之源,再來理解認識根本根基--道器變通之根與基(道與器),就不難了。
這里不得不指出,唯有在毛澤東文化氛圍里,毛主席的那些想法說法做法才能切實可行,想得通說得通行得通。
請注意,即使毛主席在世的時候,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難免會有這樣那樣的偏差。這是微觀層面操作問題。
這恰恰說明毛主席強調要繼續革命,是完全必要的,也是非常及時的。
因為有些革命者在奪取政權后,一旦有了權力,就忘了本--革命的根本,從而動搖革命的根基,使得革命者失去革命的根源。這樣的情形,也許今天更容易被人所理解、領悟。
是不是呢?
毛主席逝世后的一個時期,毛主席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的創新思維與創新行為,也許不像戰爭時期的想法說法做法那么有名,這與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的泛濫成災有關。
搞歷史虛無主義的人,拼命捏造了各種謠言,的確迷惑了不少人。
事實上,毛主席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想法說法做法,與社會主義時期的想法說法做法是一脈相承,一以貫之的。
人們常說商場如戰場,這本身就把戰爭時期與和平時期的共性揭示出來了。
馬克思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里有句名言:“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
掌握批判的武器,就可以錦上添花。然而要在任何領域取得革命性成果,那就得進行武器的批判——在道層面的思想上有所突破才行,那才能完成革命性的道器變通之變。
1957年,吳冷西從新華社調到《人民日報》工作時,毛主席曾經和他談話。毛主席說:
“你到《人民日報》工作,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要準備遇到最壞情況,要有‘五不怕’的精神準備。這‘五不怕’就是:一不怕撤職,二不怕開除黨籍,三不怕老婆離婚,四不怕坐牢,五不怕殺頭。有了這五不怕的準備,就敢于實事求是,敢于堅持真理了。”
毛主席接著又說:“一個共產黨員要經得起受到錯誤的處分,可能這樣對自己反而有益處。屈原流放而后有《離騷》,司馬遷受腐刑乃發憤著《史記》……”
批判的武器,經過一段時間熟悉之后,多數人掌握既有的批判武器,不是一件難事。然而,怎么樣與時俱進呢?這就是一個非同小可的問題。那就非得進行武器的批判。毛主席探索出了一套成體系的想法說法做法,重點在求新求異求奇上突破慣性思維,這是道器層面的突破。與此同時,在器層面讓廣大人民群眾都在日常生活工作學習中,行動起來,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前進。這就是全社會的創新文化習慣了,而通過鼓勵爭取優異成績,無疑就是一條切實可行的實現方式,也就是想得通說得通行得通的道器變通。
一句話,毛主席鼓勵大家爭取優異成績,在不知不覺中都成為成為名副其實的革命者——勇于開拓的創新型人才。這樣的人才,絕大多數來自青年,而青年人參加革命的時間天然不如老年人。
由此看“革命不分先后”的理念有多么重要?!
這是不是最好的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呢?
李克勤后記:毛主席和偉大光榮正確的黨有著必然聯系,這是無可爭辯的事實。毛主席的革命路線寓意深刻,不能不深悟。這里只是從團結絕大多數人這個視角做了一點探討,其中有一條特別重要,那就是革命者的革命是持續的道器變通之變,這是一點都不能含糊的,這也是繼續革命的應有之義。
在最后,也是要強調的是,“革命不分先后”的理念是在毛主席成為全黨領袖之后,大致在遵義會議以后,才作為組織的主流思維習慣與行為方式,逐漸推而行之謂之通--道器變通的。
中央紅軍到達陜北以后,毛主席在《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里指出:
“現時革命方面的特點,是有了經過鍛煉的共產黨,又有了經過鍛煉的紅軍。這是一件極關重要的事。如果現時還沒有經過鍛煉的共產黨和紅軍,那就將發生極大的困難。為什么?因為中國的漢奸賣國賊是很多的,并且是有力量的,他們必然想出各種法子來破壞這個統一戰線,用他們威迫利誘、縱橫捭闔的手段來挑撥離間,用兵力來強壓,來各個擊破那些比較他們小的、愿意離開賣國賊而同我們聯合起來打日本的力量。如果抗日政府抗日軍隊中缺乏共產黨和紅軍這個要素,這種情形是難于避免的。一九二七年革命的失敗,主要的原因就是由于共產黨內的機會主義路線,不努力擴大自己的隊伍(工農運動和共產黨領導的軍隊),而只依仗其暫時的同盟者國民黨。其結果是帝國主義命令它的走狗豪紳買辦階級,伸出千百只手來,首先把蔣介石拉去,然后又把汪精衛拉去,使革命陷于失敗。那時的革命統一戰線沒有中心支柱,沒有堅強的革命的武裝隊伍,四面八方都造起反來,共產黨只得孤軍作戰,無力抵制帝國主義和中國反革命的各個擊破的策略。那時雖然有賀龍、葉挺一支軍隊,但還不是政治上堅強的軍隊,黨又不善于領導它,終歸失敗了。這是缺乏革命中心力量招致革命失敗的血的教訓。在今天,這件事起了變化了,堅強的共產黨和堅強的紅軍都已經有了,而且有了紅軍的根據地。共產黨和紅軍不但在現在充當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發起人,而且在將來的抗日政府和抗日軍隊中必然要成為堅強的臺柱子,使日本帝國主義者和蔣介石對于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所使用的拆臺政策,不能達到最后的目的。沒有疑義,威迫利誘、縱橫捭闔的手段,日本帝國主義者和蔣介石是一定要多方使用的,我們是要十分留神的。”
毛主席的教誨,對今天的我們來說,具有全方位的指導意義。這里不細說了,認真看一下上面這一段就清楚了。
毛澤東文化有個維度叫圓,圓滿的圓,這與現代語言的整體性系統性,是相通的。毛主席的想法說法做法,是成體系的,是講究系統性的,也是可以作為系統工程來研究的。錢學森作為《工程控制論》的作者和毛主席有過深度溝通。
毛主席留給后人最為珍貴的無形與有形相結合的財富是什么?
這需要深悟。
在毛主席晚年,“革命不分先后”已經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名言了,那也是毛澤東文化發展的必然現象。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