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勤(jixuie)題記:毛主席治喪委員會里有三位特赦國民黨戰犯,他們是第一批特赦的杜聿明、宋希濂,最后一批特赦的黃維。這三位都是蔣介石黃埔軍校的得意門生,杜、黃是黃埔一期的,宋希濂也是黃埔一期的。然而他們最終還是拋棄了蔣校長,而選擇了毛主席共產黨。這是歷史的必然。
毛主席1976年9月9日逝世后,老人家的遺體安放于人民大會堂,一直到9月17日這里24小時都有治喪委員會的同志守靈。
人民教育出版社首任社長葉圣陶是9月14日前往瞻仰的。他當天在日記里滿懷深情作了細致記述,讀來十分感人。透過他的說法,我們是否能夠感悟到更多呢?悟道,是道器變通之首要步驟。
“下午四點過,部中車來,即偕永和往人大會堂……由服務員扶余上臺階,簽名,到休息處等候。覺甚涼,蓋開冷氣機降溫也,飲料為姜糖湯,并備大衣與到場者披上。陸續來者多相識之人,皆默坐等候。第聞中間之大廳傳來哭聲,女同志有號啕大哭者。退出之人中有外國人不少。及有人來招呼,余遂與等候之人徐步入大廳,成雙行,走近毛主席遺體。悵惆之甚,未能佇立瞻仰。記于1949年3月間初次見到,今日為最后一見矣。”
——1976年9月14日葉圣陶日記
提一個問題:
三位為毛主席守靈的特赦戰犯跟毛主席的感情有多深?
01
杜聿明道器變通之變
杜聿明(1904年11月28日—1981年5月7日),男,字光亭,漢族。著名抗日將領,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黃埔一期學生。淮海戰役時被三野解放軍俘虜,1959年特赦。
國民黨的兩位中將在功德林接受改造期間,有一段對話,也許對于悟道,可以參考其中的奧妙:
(點擊圖片觀看視頻,下同)
《特赦1959》第31集:杜聿明和王耀武的頓悟,十分奇妙
杜聿明講的是由器而道的過程,從具體事物入手,逐漸過渡到抽象事物,逐步接近于道,頓悟是一個自然的,水到渠成的過程。
悟道,可以算作探尋真理的步驟,而頓悟則可以看做認識真理理解真理的時點。
杜聿明是國民黨將軍里,正派同時有比較善于指揮的將軍,可惜他的統帥蔣介石這個人領導不好他,或者說蔣介石的思想境界不夠高,導致才干跟不上,從而領導不了像杜聿明這樣的人。
倒是在功德林接受改造以后,思想覺悟得到很大提高,他反而有機會發揮他的戰略上的分析判斷能力。
一旦他對政治與軍事的關系有所覺悟之后,他就像變了一個人似的。
16集:杜聿明和王英光深入交流,可謂推心置腹,他的思想觀念發生了驚人的變化——道器變通之變。
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以后,杜聿明的分析頗有見地:
《特赦1959》第19集片段:杜聿明的精辟分析判斷
功德林的王英光所長是作為戰犯改造者出現的,這個角色不完全是虛構的,我黨我軍有一批這樣杰出的思想政治工作者,他們代表黨和毛主席,展現出來的說法和做法,能夠讓杜聿明這樣的人切實感悟得到背后的想法——是真心誠意為他們這些犯過罪的戰犯著想的,當然也是能夠讓他們想得通的。
我們在考察歷史的時候,的的確確要善于從歷史進程中的細節里,發現常人看不到的東西。
那是真正能說明問題的。
例如,至少我們應該看到杜聿明這個人很正派,所以在認識真理道上,他可以寧靜致遠的。
一旦覺悟之后,他會堅守自己的選擇。
正派者,與投機者的區別在于前者不象后者那樣老是左顧右盼,生怕自己的吃虧,卻往往把握不了大勢。
正派者,是能夠觀大勢的,這樣的人往往在小的戰術上也許會吃點虧,但在大是大非問題上,比投機者要強百倍。
杜聿明對志愿軍的勝利,能看得那么深那么透,不是偶然的。
他后來在女婿楊振寧身上做的那些工作,也是富有戰略遠見的。
《特赦1959》第36集:杜聿明堅決反對蔣介石企圖引誘楊振寧去臺灣
《特赦1959》第36集:杜聿明積極配合我黨做楊振寧的工作
楊振寧的父親楊武之教授,前往日內瓦會見楊振寧之前,曾經到功德林與親家杜聿明會面。
杜聿明給楊振寧寫過親筆信。
這些都是極好的鋪墊——促成楊振寧后來成為第一位回國的美籍華裔科學家。
楊振寧是杰出的科學家,毛主席當年親切會見過他,他為新中國作了許多非常獨特的事情和貢獻,這里面也得益于包括他的老岳父杜聿明做的一些工作,實際上那也是大大促進了身在海外的楊振寧世界觀的調整和轉變。
楊振寧1970年代初回國訪問返回美國之后,曾經這樣說過:
請注意,楊振寧這樣的科學家是有相當深的哲學素養的,也就是說他不會信口開河的。
杜聿明對女婿楊振寧在認識新中國上,是有比較大的影響的。他們對毛主席的感情,一旦形成那是不可改變的。
02
王耀武道器變通之變
王耀武(1904年1月17日—1968年7月3日),字佐民,漢族,山東泰安人。抗日名將,國民黨陸軍中將,黃埔三期學生。在國民黨高級將領里,王耀武屬于比較明智的那一種。解放戰爭時期被三野解放軍俘虜。
(一)高呼“毛主席萬歲”,王耀武是一種自然的情感表達
《特赦1959》第39集:特赦大會現場第一個高呼“毛主席萬歲”的竟然是王耀武,接著全場沸騰了。
王耀武百感交集,發自肺腑高呼“毛主席萬歲,中國共產黨萬歲”時,主持特赦儀式的王英光所長也情不自禁帶領大家一起高呼起來......
首先,王耀武他們表達的是對毛主席共產黨真實的情感,沒有一絲一毫的矯揉造作。王耀武他們是親身經歷過這樣的過程——從幾乎剿滅共產黨,到最后反被共產黨所剿滅。他們最清楚共產黨與國民黨為什么會是兩種態勢,兩種結果,這與一個人有著直接關系,或者說那都取決于一個人是否是共產黨的領袖,這個人就是毛主席。也許電視劇里交代了一些,但還遠遠不夠。姑且把這當做一種含蓄來看待。
其次,在那個年代,公安戰士在這種激動人心的時候,都會高呼“毛主席萬歲”,只是他們養成了習慣,不強迫這些戰犯接受我們的想法說法和做法,所以,等到王耀武帶頭高呼之后,會議主持人理所當然會帶領全場高呼口號。
最后,藝術作品恰到好處,在這種時候自然的引出來——他們已經不止一次給毛主席寫信,毛主席還通過公安部長羅瑞卿表揚過他們,這是共產黨的領袖與國民黨戰犯之間,真實的真切的,也是感人的溝通,知情意,聽說寫,想得通,說得通,行得通——道器變通。
(二)毛主席抓王耀武這個典型:
重點突破帶來整體道器變通
毛主席抓工作,從來就不會是胡子眉毛一把抓的。老人家一貫做法是善于分清主次矛盾,從而有重點地展開工作,這樣常常事半功倍見奇效。后來這也成為毛澤東文化的特色,那些深悟毛主席之道的干部都會這一手。
毛主席抓重點有個具體的做法叫做“抓典型”。
國民黨戰犯改造工作,開始的時候,處在探索階段,毛主席還是定下基本政策——這可以算作是工作的整體推進態勢。這是戰犯改造處在起步和量變階段。
當時的背景是羅瑞卿向主席和總理匯報情況,究竟如何處理國民黨戰犯,是個現實問題,亟待中央有個指導意見,結果還是主席一錘定音。
后來的改造戰犯工作證明,毛主席定的這個政策,極其英明。
毛主席一貫重視政策,有一套完整的政策理論與實踐。其中最能代表他的政策之道的應該是這句名言——政策和策略是黨的生命,各級領導同志務必充分注意,萬萬不可粗心大意。
實際上,只要共產黨抓了這么多國民黨將領之后,不立即殺了他們,這就是決策者有魄力有胸懷的表現。接著作出改造戰犯的決策,那么陳賡大將所說的“大手筆”【2】就正式開始了。
隨后毛主席密切關注工作進展,很快就發現了王耀武這個典型。
王耀武這個人在國民黨高級將領里面,屬于人品不壞,同時又十分明智的那一種。
明智,可以理解為明與智。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這是老子的說法,完全說得通。
自知,比較關鍵。人貴有自知之明,就是這個意思。
明智,是就個人而言的。
這與兩軍對壘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原理,是相通的。
王耀武被俘后,非常清楚自己以及整個戰犯的處境,他勸說過包括葉立三在內的很多人,也批評過不少人。
葉立三在功德林里重新遇到王耀武,兩人感慨良多。他們之間的對話,可以看得出王耀武是所有人中覺悟較早的一個:
葉立三:“佐公,我覺得就像做了一場夢啊,夢醒之前,咱們手上還有數百萬大軍,這一夢醒來,什么都沒了,干干凈凈的。”
王耀武:“嗯,我一直也在琢磨呀,我也想不通啊。用共產黨的說法,我們為什么會失敗呢?首先就是政治上的失敗!”
葉立三:“那是共產黨的宣傳,政治歸政治,軍事歸軍事。”
王耀武:“政治就是軍事!軍事就是政治!老弟啊,你還年輕啊,包括我在內,我們都是這個地方(腦子)出了問題了,尤其是我們的上司!咱們說啊,老百姓,為什么會擁護共產黨呢?為什么不擁護國民黨呢?古人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事實證明,王耀武的想法說法做法,是想得通說得通行得通的。
王耀武他們在功德林的所作所為,毛主席經常會關注,老人家特有的洞察力自然不會忽略王耀武這個典型。
《特赦1959》第12集:毛主席夸王耀武寫的那副對聯——寫得好,生動有趣,誠實誠懇。
王耀武的對聯:
早進來,晚進來,早晚進來;
先出去,后出去,先后出去。
橫披:全都來了!
戰犯管理所王英光所長有一次問:“王耀武,你想過沒有?以后從功德林出去了,自己會做什么呀?”
王耀武:“我沒敢想啊。”
王英光:“你表現的不錯,如果一直這么堅持下去,會有這一天的。”
王耀武也設想,如果有那么一天,會去找自己的老婆孩子,然后把她們帶回山東泰安的老家種地,一家人在一起其樂無比。
就在這個時候,公安部長羅瑞卿向毛主席周總理匯報功德林情況,并請示下一步工作時,毛主席專門談及王耀武。
第12集:王耀武重獲新生
當羅瑞卿親自當面向王耀武轉達毛主席的話,可以想象王耀武會是怎樣的狀態,那真是百感交集!
王耀武發自肺腑地說:“我謝謝毛主席!毛主席關心我,我要向毛主席謝罪,向共產黨謝罪!”
王耀武把這一天當做他的新生的起點。這就是王耀武在改造過程中,由量變到質變的節點。
量變主要器層面的道器變通之變,而質變主要是道層面的靈魂深處的變化。
質變,意味著覺悟。
王耀武在毛主席的啟發下可以說徹底頓悟了,之后,他果然按照毛主席的叮囑:
“輕裝上陣,不要背思想的包袱,不要背歷史的包袱,將來出來了也可以為社會主義的建設,貢獻力量啊。”
因此,當他被特赦時情不自禁帶頭高呼“毛主席萬歲”,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完全想得通說得通行得通——道器變通。
03
黃維道器變通之變
黃維(1904~1989)國民黨軍將領。號悟我后改為培我。江西貴溪人。國民黨中將,黃埔一期學生。淮海戰役時被三野解放軍俘虜,1975年特赦。
(一)黃維剛到功德林時是個頑固派,不過還不是王英光所長的對手
《特赦1959》第5集有一段罕見的精彩辯論,面對功德林思想最頑固的黃維強詞奪理,王英光義正詞嚴,讓這個思想“釘子戶”在真理面前啞口無言。
他們對話還是王英光問黃維:喝水嗎?
黃維:不需要。
王英光依然要戰士:給他倒杯水。
這個開頭,王英光首先在氣勢上壓倒對方。
接著,從教導大隊開始聊起的,那個時候王英光考慮過找黃維聊聊,可黃維竟然說:不聊也罷,你們有你們的道理,我有我自己的主張。
這個時候,王英光逐漸切入主題:
王英光:你是一門心思,要替蔣家王朝殉葬,生怕這個墳挖得不夠快,挖得不夠深啊!
黃維:就是沒有死在戰場上。
王英光:整個雙堆集都在我軍的炮火之下熊熊燃燒。只要你能從防御工事里走出來,就不會有幸存的可能。
黃維:一念之差,辱沒軍魂。
王英光:一個軍人的榮譽,是建立在人民基礎上的。離開了這個前提,就沒有任何榮譽可言,也就談不上什么辱沒。同樣的道理,任何的犧牲也不能都是有價值、有意義的。離開了人民性這個惟一的設定,犧牲不過是虛妄的空談。
黃維:你們認為你們代表人民,可我們都不這么看,所謂的人民意志,那只不過是“成者為王、敗者為寇”的說法。如果我們勝利了呢?那我們也可以說,我們代表的是人民。
王英光:所以你們失敗了,所以這是人民的意志。蔣家王朝用它迅速的覆滅,已經證明了它的腐朽和反動。你還想證明什么?
王英光對黃維的反駁,環環相扣,天衣無縫。
有理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
改造黃維比杜聿明、王耀武的難度要大。
《特赦1959》第19集:黃維錯誤估計抗美援朝形勢,可以看出他對老將的認識相對慢一些。不過,他最終還是覺悟了。
1975年,作為最后一批戰犯被赦,后任全國政協委員,致力于國民革命軍軍史研究。1989年3月20日在北京逝世,終年85歲。
1975年特赦最后一批國民黨戰犯時,黃維的這張照片很有名,可以清楚看出黃維當時的態度。
黃維是個軍人,人品并不壞,只是性格有點怪,帶有書呆子氣。這樣的怪才,蔣介石能夠使用,也不簡單,至于用不用得好,那是另外一回事。
在功德林,在毛澤東文化里,黃維安心研究他的永動機,其實也不失為一個良策。
這里說一個有趣的細節,在電視劇里,黃維對打了敗仗不服氣,說要拉開架勢再和解放軍打一次。
據說黃維在解放軍俘虜后,讀了毛主席《新民主主義論》之后發了感慨。
據中原野戰軍的同志記錄,黃維當了俘虜還想再戰。在趙廟村,黃維讀完《新民主主義論》,手里拿著書大發狂論說:“你們放我回去,我回到江西老家,按照新民主主義論所講的道理,重整部隊,再同共產黨干一下,如果再打敗了我服氣。”
在電視劇里,黃維的確做過一些“假設”,如會搞更人道的“戰俘營”之類。
當然,黃維的想法很幼稚可笑,怪只怪他的“蔣總統”當初不該查禁《新民主主義論》,要不然他就可以早點讀到此書。
不過有兩點需要明確,第一,黃維以為讀了此書就能不被共產黨解放軍打敗,這依然說明他還是不明白自己被誰打敗的。他雖然懂得了毛主席書書中器層面的一些東西,但沒有全懂毛主席的思想體系,那個時候還遠沒有像王耀武那樣悟道,因此不可能懂得人民戰爭思想的威力,他屬于功德林里“大器晚成”者。
第二,如果國民黨早一點有意識讓高級將領多學習毛主席的著作,像到臺灣以后那樣的話,也許會好一些,但是蔣介石領導的國民黨終究不是毛主席領導的黨、軍隊和人民的對手。毛澤東文化這是一個大系統,毛主席領導的隊伍與蔣介石領導的隊伍對壘,也可以說是兩種文化的較量。蔣介石不可能有毛主席那樣的遠見卓識,盡管他比那些軍閥要強很多。
黃維晚年練書法,內容是“我國社會主義”方面的。
1975年特赦后,黃維來到毛主席家鄉韶山,他對毛主席的感情是真的
李克勤后記:脫胎換骨的道器變通之變,在他們三位特赦戰犯為毛主席守靈的時候,就是明證。
杜聿明、希濂王耀武、黃維都是正直的人,他們終歸是追求真理的。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