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勤(jixuie)題記:發行量最多的油畫,據說是劉春華1967年創作的《毛主席去安源》,我記得城市里當年幾乎家家都掛過這幅畫。根據現在的資料,毛主席曾經評價過這幅畫,從老人家的語氣中看得出來,他也很喜歡這幅作品,這當然含有對1921-1922年那段歷史的肯定。應該注意的是,這是藝術作品,毛主席講的衣服也是為了告訴大家那個時候是很艱苦的。
毛主席評價此畫:
神氣還像我,只是這衣服太好了,我那時沒有這么好的大衫,都是舊的,沒有這個好。
1968年7月11日《人民日報》報道:“7月8日,是安源礦工們最幸福的一天。這一天,工人們日夜渴望的《毛主席去安源》的油畫運來了,安源煤礦革命委員會連夜舉行了授畫儀式,礦工們手捧這幅革命油畫……表決心、立誓言:永遠忠于毛主席,永遠緊跟毛主席干革命。”當時正在安源牛形山腰動工興建建筑面積為3200多平方米的“毛主席在安源革命活動紀念館”。正門中央的最高處,就選用《毛主席去安源》的油畫頭像,用瓷磚鑲嵌而成。該館的序廳和展廳中,均陳列了《毛主席去安源》的巨幅油畫。
(點擊圖片觀看視頻)
《人民的領袖——毛澤東的130個瞬間》第十二集《播火安源》,這里面披露了毛主席對那幅油畫的評價。
01
畫家生動描繪毛主席的神態
《毛主席去安源》的作者叫劉春華,原名劉成華。
1967年夏天,畢業于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的劉成華,接到了一個按照當時的說法叫政治任務——創作一幅反映毛主席第一次去安源調查的油畫。
要說得到這樣的任務是很幸運的,據說原本是讓另一位同志去的,因為探親去了,歷史的使命就落在劉成華肩上。
劉成華到安源,經過和煤礦工人一起勞動之后,開始著手創作。
他遇到一個棘手問題,翻閱1921年毛主席的照片,感覺主席那個時候還有點娃娃臉的味道,顯然這不符合創作基本要求。
畫家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他把毛主席后來的照片找來,決定綜合毛主席各個時期的相貌,創作一個毛主席去安源的形象,這無疑既是大膽的,也是符合藝術創作規律的設想。
劉成華認為那是“歷史形象、藝術形象和民眾認知的形象三者的巧妙統一”。
劉成華解釋創作的細節:“稍稍揚起的頭和稍稍扭轉的頸部,表現了毛主席不畏艱險、不畏強暴、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大無畏精神;緊握的左手,表現了毛主席爭取解放全國人民的雄心壯志和必勝信念;右手挾一把雨傘,說明了毛主席風里來、雨里去,為革命不辭辛苦的工作作風。”
“我畫主席去安源,腦子里就推敲怎樣來選擇這個情節。有個說法,從萍鄉到安源,主席是走著去的。萍鄉到安源這個路,我反反復復走過好幾次,走的過程中一邊看風景一邊腦子在想,在路上忽然想起畫‘走’的環節。”
對于劉成華的創作,當時也有不同意見:
“第一,毛主席是紅太陽,可是這幅畫上卻是滿天烏云;第二,毛主席是來發動群眾的,可是畫上卻只有毛主席孤零零一個人,群眾在哪里?”
這個時候領導的意見就很關鍵了,領導認為正是有滿天烏云,毛主席才要來發動群眾鬧革命,如果已經是一片光明了,還鬧什么革命?至于沒有群眾,也是一個道理,毛主席來安源就是來發動群眾的,如果群眾都已經跟在他身邊了,還需要發動嗎?
這位領導無疑是內行,有著高度思想覺悟這樣,在領導的支持下,1967年10月1日國慶節時,這幅作品在中國革命博物館正式展出,引起了轟動。
到了第二年,1968年7月,為了向中國共產黨成立47周年獻禮,有關部門決定把這幅油畫印刷出來,全國發行。
在向劉成華確認他的名字時,人們把“劉成華”聽成了“劉春華”,還印在作品上。由于這幅作品影響力實在太大,劉成華將錯就錯,干脆把名字改成了“劉春華”。
當然這幅畫的確像偉大領袖,形神兼備,人民群眾當然喜歡了,印數超過9億,也是理所當然。
中國人民創造這么多奇跡,離不開毛主席。
02
毛主席是工人運動的杰出領袖:
有他的領導工人階級有信心
1921年黨的一大之后,黨的中心工作是發動工人起來革命,主要是罷工運動。其他同志領導的工人運動,不盡如人意,唯獨毛主席領導的安源煤礦工人罷工取得了勝利。這不是偶然的
第一,毛主席親自做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資料,與此同時和工人們三同——同吃同住同勞動,很快得到大家的信任。
第二,毛主席一貫從實際出發,既不搞“左”的冒進,也不喜歡右傾保守。
第三,毛主席在關鍵時刻敢于拍板,敢于斗爭敢于勝利。
李克勤后記:毛主席領導農民運動有一套,領導工人運動也一樣。因為在世界觀方法論上,毛主席比較早具有一套獨特的符合中國國情的想法說法做法,事實證明那是想得通說得通行得通的道器變通。
毛主席的想法,有些處在領導崗位的人未必想得通,但工人階級想得通。
毛主席的說法,在工人階級那里總是說得通的。
毛主席的做法,通過工人階級總是行得通的,即使暫時行不通,但最終會行得通的。
毛主席的“三法三通”,是歷史的必然。
請注意毛主席提出的一個長遠的戰略:
【為了建成社會主義,工人階級必須有自己的技術干部的隊伍,必須有自己的教授、教員、科學家、新聞記者、文學家、藝術家和馬克思主義理論家的隊伍。這是一個宏大的隊伍,人少了是不成的。各省、市、自治區要有自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家,自己的科學家和技術人才,自己的文學家、藝術家和文藝理論家,要有自己的出色的報紙和刊物的編輯和記者?!?/p>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