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大家罵現在的干部脫離群眾,別光顧著罵,也要分析下原因,這個是老大難的問題,毛主席研究過很多年,都沒有解決。并不是干部主觀上要脫離群眾,是到任之后,時間一長,不得不脫離群眾,干部成了職業化的工種之后,他們和人民群眾的職業沒有交集之后,他怎么可能不脫離群眾呢?
我就拿村干部來說吧,小時候的村干部家里的農活,和我們普通農民家的沒區別,他不干農活,靠那點補貼是沒有辦法正常生活的。后來不是搞改革嘛,叫村干部職業化,職業化之后,不再從事家庭生產了,于是就要給他們誤工補貼,總收入就相當于正常的上班工資了,無需他再去種田割稻了。
這樣產生了一個問題,從此農民就再也沒見過村干部,老農民有事的話,你得上村里去找他,他們也開始西裝領帶黑皮鞋了,據說是忙的飛起,到底他們在忙啥,老農民也不知道。
若是說長三角、珠三角村干部忙,我是能理解的,鄉鎮企業都在農村嘛!但是中西部農村30年以來一點變化都沒有,有一點變化,是建了點新房子,還是外出打工掙錢蓋的,所以大伙也不知道村干部在忙啥。
毛主席熟讀中國古代史,他說,一個王朝的開端,都是與民同心的,為何越到后來越不行了呢?原因很簡單,從上到下全部脫離了人民群眾,拿后來接任皇帝來說吧,他生于深宮之中,長于婦人之手,未嘗知哀也,未嘗知憂也,未嘗知勞也,未嘗知懼也,未嘗知危也。而那些考上來的士大夫,全部都是脫產干部,這群人就單獨成了一派勢力,最后都站在了人民的對立面。
毛主席腦子里整天想這事,就非常焦急,后來做了個“五九批示”,就是干部要參加生產勞動,在浙江瑞安還做過試點,全區實行公社干部不脫產的試驗區,為國家的基層政權建設、干部制度改革和發展農村經濟做了有益嘗試。
江浙農村的大發展,這些不脫產的干部發揮了相當大的作用,勞動在隊里,吃飯在家里,白天干活,晚上開會,不拿國家工資,實行定工勞動、定額補貼。當時發展起來的林場、漁場、磚瓦廠、農械廠、造船廠、麻袋廠、醬油廠、水電廠等等,都是這些干部帶的好頭。現在改制后的江浙民營企業大集團,好多還在農村,它們的前身都是當年鄉鎮里的集體企業。
現在搞鄉村振興,以前好的經驗還是要借鑒一下,中西部的村支書得走到人民群眾中間,還是得想辦法搞鄉鎮企業,在農村辦榨油廠、漁場、襪子廠等等,其實這都是沒有門檻的,也不存在資金問題,一家拿一萬,就能搞成。
但現在村干部不愿意帶頭,就是怕麻煩,希望一包了事,但是你承包給外來戶,外來戶掙錢了,頂多給村里一點租金,和當地農民沒有任何關系,還制造了很多矛盾,農民一鬧事,你就說是刁民,說破壞營商環境。
在一個土地上,發現了財富機會,結果收益和當地農民沒有任何關系,你扯任何營商環境都沒用。那為何農民自己做不起來呢?原因是單個的農民做不了,沒經驗、個人資金不足、甚至也沒技術。但是村干部帶頭,把這些人組成一個團體,大辦初級加工業,沒有做不成的。50年代都能干成村村有企業,怎么可能現在干不成?
有人說,干了就能活下來么?又不讓你沖出亞洲,走向世界,怎么活不下來?都是剛需的,吃的穿的,也不要你搞大規模的,供應周圍三個鎮子,就能活的很好了。
現在老百姓對資本連鎖搞的一些吃穿用的東西,愈發地興趣減少了,你農村里做醬油,做榨菜,壓榨菜籽油,反而能在當地活成“地頭蛇”的地位。這些事情農民自己能干,為啥要勞煩資本家來做呢,為啥有錢要給資本家賺,不能把農民團結起來,自己在農村里干一番事業呢?
現在村干部職業化了,我不太清楚他們腦袋里在想什么,據說也有考核指標,但是這個考核指標圍繞著上級指揮棒轉是不對的,上級指揮棒與農民實際需要可能不同頻甚至有較大差異,村干部對農民實質性的需求有可能視而不見。為了應對考核,甚至瞎編一些PPT或EXCEL表糊弄上級。
考公成為老百姓口中的干部,一定要明白考公的目的是什么,你問年輕人,你考公的目的是什么,他們會回答你,不想當工人和農民,這意味著他考公就是為了脫離人民群眾。我認為的考公,要做兩件事情,一個精神文明建設,一個是物質文明建設。
什么叫精神文明建設,你得相信馬列毛概,結果你跟我說,我不信這些東西,如果你自己都不信,請問你怎么去要求提高群眾的覺悟?有一段話說的好,我引用一下,“如果你覺得祖國不好,你就去建設它;如果你覺得政府不好,你就去考公務員去做官;如果你覺得人民沒素質,就從你開始做一個高素質的公民;如果你覺得同胞愚昧無知,就從你開始學習并改變身邊的人,而不是一昧的謾罵,抱怨,逃離。”
現在干部思想的全面滑坡,就是不相信馬列毛概,然后就產生了從骨子里就看不起人民群眾的心態,看不起普通群眾,拿群眾當牛馬,群眾見了你都繞道走。成為了脫產干部之后,就整天關心自己月收入多少,你做脫產干部也沒關系,但是你得想辦法讓人民增收啊!
這就要說到物質文明建設了,有的人說,你這話題太宏大了,我們做不了,這個話題一點也不宏大,你負責一個街道,你要清楚這個街道人的情況,要幫助人就業,要給個體戶創業予以方便;你是村長,你就想你那一個村的事情就好了;你是要一個園區的,你就負責把這個園區做好就可以了。
而現實中,會出現什么情況呢,村長等鎮長指示,鎮里等市里指示,市里等省,省里等中央。自己一畝三分地搞不好,然后感嘆中央沒給到好政策,你那個村莊在地圖上都找不到,你讓中央怎么給你指示?你村長得帶著農民出來干活呀,你一包了事,啥事都不管,那還要基層組織干嘛?
考公熱的背后,我們要思考一下背后深刻的社會原因,并不是大家爭先恐后地為人民服務,恰恰說明了,除了這個崗位,其他的崗位生存環境太差了。考公的人也知道,工人在一家企業做不到退休的,朝不保夕;農民種地收入太少,只能打零工。既然大家都很清楚,你作為干部,就要去改變它,你改變了這個用工環境,自然就沒人有興趣考公了。
結果很多人的思想卻不是改變它,而是通過考公逃離,我只要遠離人民群眾,那么996、黑白倒、流水線就折磨不到我,他們還恬不知恥的自豪地說,“我上岸了!” 可是你上岸了,我還在水里呢,你得拿根竹竿子撈一下我呀,你要是愿意遞根竹竿子給水中的人民,你才具備了考公的基本素質。
干部思想先進,群眾自然充滿信心,如果干部的思想落后于群眾,那干部就必須向群眾學習,考核干部其實很簡單,就是八個字,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讓你帶領群眾奔小康的,不是天天忙著做表格糊弄人的,如果你自己都沒有方向感,也沒有使命感,你自己都不具備先進性,這樣的怎么帶領好群眾呢?
吏治是一個國家的根基,千萬不要說這是腐朽的封建的東西,有人動不動說有好的制度能解決一切,不存在這樣的制度,歐洲美國也沒有!
國家的政治清明,一定是吏治抓的好,就是要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如果你自己不愿意來,群眾可以推著你進步,凡是詆毀群眾運動的人,心里都是有鬼的,群眾是搞好吏治的基本力量,脫離了人民群眾,必然會摔跟頭的。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