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十年來,一直有一些人在否定毛主席時代為新中國發展奠定的基礎,這些人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他們根本不提建國前中國的基礎,然而卻一味地把今天的一切發展都說成是改革開放的功勞。特別是近幾天看到一個享受國務院津貼的大學教授“唐?曉敏?”,竟然公然對新中國歷史進行割裂,他完全否定了前30年的基礎。筆者發表了一篇批駁文章以后,一些人竟然為“唐曉敏”辯護,不顧歷史存在的客觀事實,瘋狂地否定前三十年打下的基礎。
而且,當有人進行反駁時,他們就說成是中華民族五千年的基礎,甚至是原始社會以來的基礎,總之一句話,他們就是不承認前30年為后來發展打下的基礎。因此,我們整理出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看看到底是不是為改革開放打下的基礎?也看看到底是前30年打下的基礎,還是中華民族五千年的基礎。在這里筆者梳理一下,以饗各位讀者朋友。
一、社會主義制度奠定了中國人民站立起來的政治基礎
只有社會主義能夠救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從社會發展的規律來看,人類最終要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新中國成立,建立起了符合中國實際情況的人民民主專政制度,建立起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中國人民成為國家、社會和自己命運的主人,實現了國家空前的獨立統一和民族團結。
在新中國建立后,經過肅清各種殘存的反革命力量,實行反封建的土地改革和民主改革,實施民族區域自治政策,確立人民代表大會這一根本政治制度,建立各級人民政權。國家法律和政令普遍實施于全國各地區直到各基層單位,從根本上改變了舊中國四分五裂的局面,實現和鞏固了全國各民族人民和各階層人民的大團結。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社會主義制度建立起來,實現了我國歷史上數千年來最深刻的社會變革,從而牢固地確立了新中國能夠站起來的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能說這個基礎是五千年打下的嗎?難道與今天的改革開放沒有關系?
二、社會主義公有制奠定了公平公正的經濟基礎
依據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的科學理論,什么樣的經濟基礎必然會出現什么樣的上層建筑。私有制是相對公有制而言的社會經濟制度。人類社會的各個歷史階段,從奴隸社會到封建社會再到資本主義社會,以及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帝國主義階段,其社會經濟制度沒有不是推行私有制的。私有制的本質就是剝削。其表現形式是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適者生存。它打破了公平正義的原則,成為維護少數人和少數利益集團的工具。新中國建立以后,徹底改變了這種經濟制度,在新中國的國家憲法上明確規定新中國的社會主義經濟基礎是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社會主義經濟基礎的奠定,消滅了剝削和各種丑惡現象,有了人民當家作主的經濟基礎,同時,也促進了國民經濟的迅速發展,短短的20幾年時間里建立起了獨立的民族工業和國防工業體系,鞏固人民民主專政的基石。
試想,如果沒有建立社會主義公有制的經濟基礎,后來的公路、鐵路和高鐵建設能這樣順利快速發展嗎?
這也能說是五千年打下的基礎嗎?又怎么能說與改革開放沒有關系?
三、中國工業化的發展奠定了現代工業基礎
新中國建國之初,工業基礎除被長期戰爭摧毀了的一些殘破的工廠、廠房外,現代工業幾乎為零。1840年鴉片戰爭到1949建國時,中國沒有任何現代化工業。從清末的洋務運動到民國期間,我國建了一些工廠,如中國第一條鐵路,中國的江南造船廠、中國的一個發電廠,還有一家火柴廠這些都是慈禧時期建立的。但機器全是買的外國現成的,技術工人都是請的外國人,自己一點技術也沒有。而且,這些在8年抗戰和3年解放戰爭時期基本全毀,幾乎沒有任何成體系的工業和技術。只有一些殘破的工廠。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經濟史是以一個小小的工業生產基地為發端,這個生產基地甚至比比利時還要小一些,當時中國工業人均產量不及比利時的工業產量的1/15。同時,還是在物質資源最貧乏的基礎上,在充滿敵意的國際環境和幾乎沒有外援的情況下,獨立自主地發展起來的。
1949年剛建國時,全國鋼產量僅13.5萬噸,石油產量僅12萬噸,發電量僅43億度。新中國就是在這樣的基礎上發展起步的,再加上西方國家經濟封鎖,中國人民在毛主席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思想指引下,依靠自己的力量,建立起一個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
1949年—1976年,我國已經成為全球唯一擁有聯合國工業產業分類目錄中所有工業門類齊全,且具有再生產業鏈門類的國家。包括41個工業大類,191個工業中類,525個工業小類。
到目前我國的工業門類仍然是41個大類,中類增加207個,增加了16個,小類666個,增加了141個。正是那個時代建立的門類齊全的工業產業鏈,才能使今天的中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工業制造國。
這些也能說是五千年打下的基礎?與今天的關系就不用說了,工業門類的數目已經擺在那里了!這個也是想否定就否定得了的嗎?!
四、農業發展奠定了糧食產量提高的基礎
在農業方面,不說別的方面,如農業機械,農業科技,單從土、肥、水、種四個方面來說,打下的基礎是誰也否定不了的。在耕地面積上,1949年我國只有耕地面積14.7億畝,到1980年增加20.69億畝,同時還把大量的低產田改造成為了中、高產田,這是實現糧食持續增長的根本基礎。
在農田水利方面,新中國成立前,只有大中小型水庫1223座,到1970年代末共計有大中小型水庫8.6萬多座。各類塘壩640多萬口,各類堤防總長度16.5萬多公里。同時還整治了所有的大江大河,其中,人工河渠總長度達300多萬公里。建成萬畝以上的灌區5000多處,打機電井209萬多眼。中國農業幾千年來都是靠天吃飯,中國治水幾千年,所有功業加起來也抵不上新中國的前20幾年。大江大河的水利治理工程,初步控制了普遍的洪水災害,穩定了七大流域,極大地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
另外就是化肥、種子,“四三方案”引進的化肥農藥生產設備,基本解決了農業生產的化肥農藥問題。到70年代相繼完成的小麥、玉米、雜交水稻的優良農作物品種的培育成功并得到推廣,“一粒種子改變了中國人的命運”。這些基礎能否定得了嗎?能說與后來的糧食增產沒有關系嗎?
五、高科技領域的發展奠定了中國科技基礎
在科技方面,建國前我們的科技基礎完全是零。新中國建立后的20幾年時間里,一大批高科技產品橫空出世。“兩彈一星、核潛艇”、漢字激光照排、人工合成胰島素、復方蒿甲醚、大型噴氣式飛機、內燃機車、現代海船、微電子、衛星回收、計算機、直升飛機、大規模集成計算機、高性能航空發動機、CPU、載人宇宙飛船、反導系統、蠶式導彈、高科技系列船舶技術、導彈驅逐艦等技術高度至今難以逾越。各個領域創造了無數的第一。航空航天工業、核工業、軍民兩用的“三線工業”和船舶工業均位居世界第三。比如我們今天的航空航天技術就是前30年基礎的發展。
但是,我們的大飛機運十項目、光刻機技術、還有導航系統等等一大批高科技項目由于受“造不如買”的右傾機會主義路線影響,導致耽誤了幾十年時間。
經過幾十年的時間檢驗,凡是靠我們獨立自主發展起來的高科技項目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有的還走在了世界前列。如兩彈一星、航空航天、核潛艇、北斗導航系統等等。一個芯片如果沒有華為,就幾乎被人家掐死。
這些基礎能否定得了嗎?
六、基礎教育發展奠定了新中國教育發展的堅實基礎
教育方面只要稍有一點點歷史知識的人就都知道,建國前,我國的青壯年文盲率達80%以上,農村達90%以上。到1976年基本掃除了青壯年文盲,中小學和高等學校在校學生分別增長了38.4倍和5.3倍。無論是肯定還是否定,我們必須承認一點,在物質并不富裕的前30年,中國的基礎教育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美好時光。
沒有人民群眾文化程度的大幅度提高,拿什么去開放?那什么去接受外國的文化技術?列寧說過:“在一個文盲充斥的國家是建成不了共產主義的。”不管你承不承認,如果是80%的青壯年文盲,你開放得了嗎?
七、普及醫療衛生奠定了充足的人力資源基礎
醫療衛生方面,前20幾年里,建立了獨一無二的醫療保障體系,在各縣城和公社建立了衛生院,并培養了遍布鄉村的赤腳醫生隊伍。在全國醫務工作者的努力下,消滅了血吸蟲、性病、麻風、天花、鼠疫、霍亂等惡性傳染病。由于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國民平均壽命由建國初的35歲增加65歲。
試想一下,如果人均壽命是35歲,改革開放能順利進行嗎?
八、外交關系的發展為后來的開放奠定了可靠的基礎
在毛主席的外交路線指引下,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我國同120多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特別是1971年10月25日聯合國第26屆會議上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組織中的合法席位。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正式訪華,打開了中美關系22年來的堅冰,中國的國際地位大大提高。此后,日本和歐洲一些國家相繼和中國建立了外交關系。這些能說是五千年的基礎,與今天的對外開放沒有關系嗎?
九、敢于同一切敵對勢力亮劍,開創了和平穩定的發展環境基礎
中國從1840年以來的一百多年,一直受到外國列強的侵略和蹂躪,新中國建立以后,中國仍然成為西方列強的眼中釘,對新中國,他們的忘我之心一直不死。新中國剛建立,美國就發起了侵略朝鮮的戰爭,企圖以朝鮮為跳板,把新中國消滅在紅色搖籃里。在新中國的前20幾年里,毛主席以“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勇氣,打贏了抗美援朝戰爭、中印自衛反擊戰、抗美援越、抗美援老、珍寶島之戰、西沙海戰。毛主席時代用劣勢的武器裝備,打贏了一切對外戰爭,洗凈了百年挨打的恥辱,打出了軍威國威,打出了相對和平穩定的發展環境。
請問,沒有和平穩定的發展環境,你怎么改革開放?這也是五千年的基礎,與今天的改革開放沒有關系嗎?
總之,新中國建立之初,中國是一個一盤散沙的農業弱國,新中國建立以后,,完成了社會結構的基本變革,工業體系建設和人力資源的積累,一路上雖有挫折,但30年里國家取得翻天覆地的變化,土地改革和婦女解放等政策,讓社會結構扁平化,極大地解放了生產力。
從工農業生產、國防、科技、和文化教育衛生人口各方面發展的數字來看,比任何修辭和語言更有力地告訴我們前30年的成就。這些成就為后來的改革開放奠定了最重要的制度基礎、工農業基礎和人力資源基礎。
黨的歷史決議指出:“中國?共產黨?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的歷史?,總?的?說?來?,是我們?黨?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指引?下?,領導?全國?各族?人民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并?取得?巨大?成就?的?歷史?。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是?我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是?我國?今后?一切?進步?和發展的基礎?。”
一些人不分青紅皂白,只知道拿吃飯說事,不知道正是那個年代一代人吃了幾代人的苦,才鑄就了共和國大廈的堅實基礎。沒有那個時候打下的基礎,你拿什么去改革開放啊?一些人在鐵錚錚的事實面前睜著眼睛說瞎話,這樣的言論完全是數典忘祖,背叛祖宗的漢奸言論。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