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從“恩威并重,德法同行”來解讀毛主席的廉潔文化,其實可以推而廣之,以此來解讀毛主席文化立國。
不得不指出,立國包含有治理國家的意思。文化立國,是一篇大文章,這里只是從德治與法治的巧妙結合,作一番解讀而已。
要真正理解、認識毛主席的文化立國,那還是看老人家領導全黨全軍全各族人民的實踐過程。作為開國領袖,毛主席的的確確做到了恩威并重,德法同行——德治與法治的巧妙結合。這是古今中外獨一無二的實踐過程。
01
—
毛主席領導的法治:獨樹一幟
——消除對新中國法治的偏見
有人污蔑毛主席不懂法治,專搞人治,經過這么些年的實踐,我們從不同角度重新認識了偉大領袖毛主席,結果發現他不僅法治搞得好,而且許多方面簡直就是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像《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從立法,到執行,恐怕在人類法治歷史上,達到了高度統一的典范。
毛主席真的在搞人治?除非對毛主席的理論與實踐不了解,或者對他抱有偏見者,才會說毛澤東不講法治,大搞人治。毛主席不僅領導了一場法治,而且他尤其精通法治,比如他對于中國古代的法家思想理解運用游刃有余,他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就率先提出憲政問題。在毛澤東時代,法治建設也是極具歷史意義的。
一、毛主席對資產階級的法治思想有過專門研究
青年毛澤東就認真研究過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孟德斯鳩的著作《論法的精神》,他讀的是嚴復翻譯的《法意》,并且他是系統讀了一批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的著作,而不是單純了解某個方面。
1954年毛主席親自領導制定新中國第一部憲法的時候,毛主席帶領大家系統研究過社會主義之前的各種憲法,包括資本主義國家的憲法和民國時期的憲法。
二、毛主席系統論述過新民主主義憲政
1940年毛主席在《新民主主義憲政》里比較系統談了憲政問題:
憲政是什么呢?就是民主的政治。剛才吳老〔吳老,指吳玉章(一八七八――一九六六),四川榮縣人。當時任延安各界憲政促進會理事長。〕同志的話,我是贊成的。但是我們現在要的民主政治,是什么民主政治呢?是新民主主義的政治,是新民主主義的憲政。它不是舊的、過了時的、歐美式的、資產階級專政的所謂民主政治;同時,也還不是蘇聯式的、無產階級專政的民主政治。
那種舊式的民主,在外國行過,現在已經沒落,變成反動的東西了。這種反動的東西,我們萬萬不能要。中國的頑固派所說的憲政,就是外國的舊式的資產階級的民主政治。他們口里說要這種憲政,并不是真正要這種憲政,而是借此欺騙人民。他們實際上要的是法西斯主義的一黨專政。中國的民族資產階級則確實想要這種憲政,想要在中國實行資產階級的專政,但是他們是要不來的。因為中國人民大家不要這種東西,中國人民不歡迎資產階級一個階級來專政。中國的事情是一定要由中國的大多數人作主,資產階級一個階級來包辦政治,是斷乎不許可的。社會主義的民主怎么樣呢?這自然是很好的,全世界將來都要實行社會主義的民主。但是這種民主,在現在的中國,還行不通,因此我們也只得暫時不要它。到了將來,有了一定的條件之后,才能實行社會主義的民主。現在,我們中國需要的民主政治,既非舊式的民主,又還非社會主義的民主,而是合乎現在中國國情的新民主主義。目前準備實行的憲政,應該是新民主主義的憲政。
什么是新民主主義的憲政呢?就是幾個革命階級聯合起來對于漢奸反動派的專政。從前有人說過一句話,說是“有飯大家吃”。我想這可以比喻新民主主義。既然有飯大家吃,就不能由一黨一派一階級來專政。講得最好的是孫中山先生在《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里的話。那個宣言說:“近世各國所謂民權制度,往往為資產階級所專有,適成為壓迫平民之工具。若國民黨之民權主義,則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數人所得而私也。”同志們,我們研究憲政,各種書都要看,但尤其要看的,是這篇宣言,這篇宣言中的上述幾句話,應該熟讀而牢記之。“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數人所得而私”,就是我們所說的新民主主義憲政的具體內容,就是幾個革命階級聯合起來對于漢奸反動派的民主專政,就是今天我們所要的憲政。這樣的憲政也就是抗日統一戰線的憲政。
毛主席用他一貫的手法,講清楚了什么是新民主主義憲政——它不是舊的、過了時的、歐美式的、資產階級專政的所謂民主政治。
不破不立,破字當頭,立在其中——這是毛主席的方法論,今天我們特別要注意的。
三、毛主席在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道路上的探索意義非凡
新中國建立后,毛主席主持制定了第一部憲法,從制憲史的角度看,1954年憲法的研究必須與毛主席憲政思想的研究結合起來。原憲法草案中曾指出“這是中國的第一個憲法”,毛主席認為不妥。
他指出,中國過去有9個憲法,要尊重歷史,不能背叛歷史,并強調說此句“不改不行”。
毛主席在設計、制定1954年憲法時起了領導和協調作用,當時有些人提議將這部憲法命名為“毛澤東憲法”,但被毛主席拒絕了,認為這樣寫不科學、不合理。這就是毛主席一貫作風,實事求是,也正因如此,毛主席在黨內有了無與倫比的威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他領導的法治所向披靡。
也許,就因為這個,有人認為毛主席搞了人治,客觀講毛澤東時代,以及毛主席去世以后的中國,都還不能完全走向西方那種法治,即使在西方也沒有完全意義的法治,或多或少都有人治的成分,人在法律面前,是立法者,是司法者,也是行政者。也許,這三者的分工是我們要探討的,但是,不管怎樣,要維系一個國家的正常運轉,法治要有權威性。
四、毛主席的法治實踐特征
1、強調人民民主專政。
1957年毛主席明確提出:“法律是上層建筑,我們的法律是勞動人民制定的,它是維護革命秩序,保護勞動人民利益,保護社會主義經濟基礎,保護生產力的。”
毛主席的這一論斷確立了新中國法治指導思想的基調。
(1)充分利用法律的懲戒功能對敵人實行專政。毛主席認為,軍隊、法庭、監獄等國家機器,是一個階級壓迫另一個階級的工具,人民作為國家的主人,可以運用這些手段。“堅決地殺掉一切應殺的反動分子”。對盜竊犯、詐騙犯、殺人放火犯、流氓集團和各種嚴重破壞社會主義秩序的壞分子,法律必須嚴格制裁。
(2)充分利用法律的保障功能,維護人民的利益。毛主席強調以法律的形式保護人民的利益,賦予人民“言論、出版、集會、結社、游行、示威、信仰等自由”。
毛主席的這些思想最集中地體現在建國初期以民主改革為中心的法治建設進程中。毛主席的法治構成了強大的威懾力量,壞人越來越少,壞事也是越來越少。
2、倡導廉潔,反對腐敗。
毛主席注重黨風建設,這一思想也體現在建國后的法治建設進程之中。毛主席把反貪污反浪費反官僚主義的斗爭看作如同鎮壓反革命一樣重要,一樣要大張旗鼓地進行。特別是對群眾所痛恨的違法亂紀分子要加以懲辦和清除出黨政組織,最嚴重者應處以極刑。
這表明,毛主席極力主張推進社會主義的民主建設,并且把這種民主進程緊緊地與黨風黨紀的建設聯系在一起。這是有目共睹的歷史事實,對于今天有極其重要的參考意義。實際上,毛主席搞的法治,也是先黨內后黨外的,黨的決策程序,他始終沒有打破,這是經得起歷史推敲的。
3、在實踐中注重立法建設
新中國成立之后,毛主席十分重視建立社會主義的法規,親自著手這方面的建設,具體表現在以下兩點:
(1)毛主席在制定憲法中的創造。1954年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討論我國第一部憲法草案時,毛主席有一段話,他說:“一個團體要有一個章程,一個國家也要有一個章程,憲法就是一個總章程,是根本大法”。他還說:“用憲法這樣一個根本大法的形式,把人民民主和社會主義原則固定下來,使全國人民有一條清楚的軌道,使全國人民感到有一條清楚的明確的和正確的道路可走,就可以提高全國人民的積極性。”
毛主席指出:“世界上的憲政,不論是英國、美國,或者是蘇聯,都是在革命成功有了民主事實之后,頒布一個根本大法,去承認它,這就是憲法。”
因此,毛主席在制定憲法的過程中,最廣泛地組織全國各界參與,將制定憲法的過程與法制宣傳教育有機地結合,這是一個了不起的創造。
(2)毛主席的刑法思想突破了舊的傳統。毛主席主張,要將打擊的矛頭集中指向反革命分子和其他屬敵我矛盾性質的犯罪分子,在充分肯定法律的懲戒功能的同時,發揚人道主義精神,提出建立死緩制度,廢止肉刑,建立勞動教養制度。
毛主席的法治當然遠不止這三點可以概括的,但是我們從這三條,也就可以看出毛主席法治的威力來。
毛澤東時代處在新中國建國初期,探索法治是必然的,我們應該老老實實去總結,好的堅持,不好的改正、完善就是了,而不要覺得自己了不起,動不動就苛求于前人——那樣是幼稚可笑的。
再說,根據法學家的觀點,立法技能和立法程序決定法律的內在價值,沒有足夠的技能和程序作保障的法律除了濫竽充數之外,還可能混淆是非、傷害社會,我國目前法律雖多卻很多又似乎無濟于事,甚至某些法律本身就存在問題。
在國家和政治框架中,法律本身是工具和手段層面的東西,政治需求必然會作用于法律,并導致其偏離理性,為浮躁和功利所用。我們又是一個歷史沉疴較重的國度,法律向來先天就不足,健全法治需要持久的恒心和不懈的努力,這是不言而喻的。
但近些年來,尤其是在法律實施過程中越來越明顯地顯現出一種是非標準不統一的傾向,形成一種弱勢群體人人自危、無所適從、立法者主流意識變幻莫測的局面。這顯然不符合逐步健全社會主義法治的大勢。
從學理上看,規則從來都不需要復雜,但必須合理。
古人說:易則易知,簡則易從。無論什么樣的法律,至關重要的不是長短多寡,而是要有一個理性的價值基礎,要揭示社會正義和民眾良心。當今中國的法治建設不能依靠更多的法律,而特別需要恪守一個 “講天理、憑良心”的法治理念。
其實,毛主席的法治威力,在道層面最根本的還是在于“講天理、憑良心”。
在于毛主席培養了一大批“講天理,憑良心”辦事的人。“對正義的實現而言,操作法律的人的質量比其操作的法律的內容更為重要”。法律制度不是一種教條,法治是一種實踐。制度的價值、生命力必須也只能在執行制度中體現。 也許今天我們會更深刻地體會到毛主席當年強調人的重要,強調干部的重要,強調人的世界觀的重要,強調改造人的主觀世界的重要,其寓意多么深遠啊!
毛主席親自修改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草案)。(一九五四年)
要說毛主席的法治之道,可以從他在世的時候召開的最后幾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結構看出點道道——1975年四屆人大,代表共2864人,工農兵比例占 72%。
立法者里面,來自基層的代表的比例,是能夠說明一些重大問題的。在這個背后隱含著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就是工人階級先鋒隊,黨是領導一切的,包括領導立法、司法和行政。
在法治上,毛主席的道器變通,恐怕今天都還需要我們下大力氣去感悟,去認識的。
否則,我們就很難理解,為什么毛澤東時代壞人越來越少,好人好事越來越多的歷史事實?這難道不是毛主席法治威力大的結果嗎?
02
—
用毛澤東文化的六個維度解讀:德治與法治的巧妙結合
(一)
毛澤東文化第一個維度:優,易而優。
毛主席的文化立國,將德治與法治巧妙結合在一起,這是古今中外絕無僅有的,此乃異——獨樹一幟。
這個異可以從質與量來分析。
就質而言,第一,毛澤東文化是民族的,這就區分了中國與外國,也就是說毛主席的文化立國,是中國新文化的立國,而不是蘇聯文化立國,更不是美國文化立國。第二,毛澤東文化是科學的,其起始于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成熟于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其在道層面的指導思想是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是人類有史以來其科學性達到至高無上程度的思想理論體系。毛澤東文化中的毛澤東思想,正是中國的馬克思主義。第三,毛澤東文化是大眾的,這是古今中外史無前例的。
毛澤東文化里,不管是看不見的道(形而上者謂之道),還是看得見的器(形而下者謂之器),經過毛主席的道器變通之變(化而裁之謂之變)——全體人民的實踐,轉換成一系列的想法說法做法,由毛主席帶領人民推而行之謂之通——人民想得通說得通行得通——道器變通。
就量而言,在器層面,毛澤東文化氛圍下,新中國的生產力發展速度,創造的物質財富的速率,遠遠超過資本主義國家。在道層面,毛澤東文化氛圍下,新中國的精神文化超越了蘇聯社會主義時期的精神文化。
從道器結合,質量互補看,毛澤東文化的立國,一個顯著特征是,毛主席為全黨全軍制定的唯一宗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將中國古代先賢“舉而措之天之民謂之事業”賦予了馬克思主義的新含義——人民當家作主。
這是毛澤東文化超越了人類有史以來所有的文化立國理論與實踐,名副其實的易而優。
(二)
毛澤東文化第二個維度:善。
毛主席的文化立國,將人類社會的最大的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做到了到目前為止最為完善的程度。
1945年4月24日在黨的七大做政治報告《論聯合政府》時,毛主席專門有一段講“人民戰爭”,他用了排比句來闡釋、描述人民軍隊的宗旨與其之所以有力量之間的必然聯系:
【這個軍隊之所以有力量,是因為所有參加這個軍隊的人,都具有自覺的紀律;他們不是為著少數人的或狹隘集團的私利,而是為著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為著全民族的利益,而結合,而戰斗的。緊緊地和中國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為中國人民服務,就是這個軍隊的唯一的宗旨。
在這個宗旨下面,這個軍隊具有一往無前的精神,它要壓倒一切敵人,而決不被敵人所屈服。不論在任何艱難困苦的場合,只要還有一個人,這個人就要繼續戰斗下去。
在這個宗旨下面,這個軍隊有一個很好的內部和外部的團結。在內部——官兵之間,上下級之間,軍事工作、政治工作和后勤工作之間;在外部——軍民之間,軍政之間,我友之間,都是團結一致的。一切妨害團結的現象,都在必須克服之列。
在這個宗旨下面,這個軍隊有一個正確的爭取敵軍官兵和處理俘虜的政策。對于敵方投誠的、反正的、或在放下武器后愿意參加反對共同敵人的人,一概表示歡迎,并給予適當的教育。對于一切俘虜,不許殺害、虐待和侮辱。
在這個宗旨下面,這個軍隊形成了為人民戰爭所必需的一系列的戰略戰術。它善于按照變化著的具體條件從事機動靈活的游擊戰爭,也善于作運動戰。
在這個宗旨下面,這個軍隊形成了為人民戰爭所必需的一系列的政治工作,其任務是為團結我軍,團結友軍,團結人民,瓦解敵軍和保證戰斗勝利而斗爭。
在這個宗旨下面,在游擊戰爭的條件下,全軍都可以并且已經是這樣做了:利用戰斗和訓練的間隙,從事糧食和日用必需品的生產,達到軍隊自給、半自給或部分自給之目的,借以克服經濟困難,改善軍隊生活和減輕人民負擔。在各個軍事根據地上,也利用了一切可能性,建立了許多小規模的軍事工業。
這個軍隊之所以有力量,還由于有人民自衛軍和民兵這樣廣大的群眾武裝組織,和它一道配合作戰。在中國解放區內,一切青年、壯年的男人和女人,都在自愿的民主的和不脫離生產的原則下,組織在抗日人民自衛軍之中。自衛軍中的精干分子,除加入軍隊和游擊隊者外,則組織在民兵的隊伍中。沒有這些群眾武裝力量的配合,要戰勝敵人是不可能的。
這個軍隊之所以有力量,還由于它將自己劃分為主力兵團和地方兵團兩部分,前者可以隨時執行超地方的作戰任務,后者的任務則固定在協同民兵、自衛軍保衛地方和進攻當地敵人方面。這種劃分,取得了人民的真心擁護。】
請注意:毛主席為什么把人民軍隊的宗旨與黨的宗旨定為一樣的?
不一樣行不行?
如何才能體現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
沒有黨的領導的軍隊(相當于舊軍隊),與沒有黨領導的軍隊的黨(建黨初期的黨)是什么樣子?
(三)
毛澤東文化第三個維度:易。
毛主席文化立國,在理論思維上,進入了中國傳統變易思維的至高境界——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完美結合——在理論上有五篇哲學著作:
目錄
實踐論(一九三七年七月)
矛盾論(一九三七年八月)
一 兩種宇宙觀
二 矛盾的普遍性
三 矛盾的特殊性
四 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
五 矛盾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爭性
六 對抗在矛盾中的地位
七 結論
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一九五七年二月二十七日)
一 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
二 肅反問題
三 農業合作化問題
四 工商業者問題
五 知識分子問題
在中國共產黨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一九五七年三月十二日)
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里來的?(一九六三年五月)
在指導人民群眾具體實踐上,毛主席提供的說法做法,那又是“三易”——易識別易認可易實踐的。
這樣一來,通過活學活用毛主席著作,各條戰線涌現出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如雷鋒、王進喜、陳永貴、焦裕祿、呂玉蘭,等等。
毛澤東文化里,老英雄對普通群眾的傳幫帶,卻使得成批的英雄豪杰,并且是有個性的英雄豪杰涌現,這也是事實。
工業戰線王進喜式的英雄有多少?
他們是不是通過解放軍英雄的傳幫帶,成長起來的?
農業戰線陳永貴式的英雄有多少?
他們是不是通過解放軍英雄的傳幫帶,成長起來的。
王進喜、陳永貴的直接革命引路人不都來自解放軍嗎?
王進喜、陳永貴這一代來自工業戰線、農業戰線的英雄,傳幫帶了多少人?其中又出現了多少英雄?
這可不是吹牛吹得出來的。
至于解放軍里的英雄輩出,那就更不用說了。
那個時候,在老百姓眼里,解放軍戰士個個皆英雄。
哪里有困難,哪里有艱險,解放軍就出現在哪里,在社會主義新中國,這是普遍存在的文化現象。
解放軍習慣這么做,老百姓習慣這么想,青少年習慣這么學。
這難道有假嗎?
老英雄的傳幫帶,讓新的成批英雄涌現,當然離不開社會輿論的鼓勵支持,當然離不開各級黨組織的關懷、鞭策,只不過老英雄榜樣的力量的的確確是無窮的,這也是毋庸置疑的。
歸納起來,還是用過去的說法比較能夠說得通,那叫做——發揚革命傳統,爭取更大光榮。
這是個良性循環的過程,這個過程就是革命光榮傳統的體現。
這里不得不指出一點,老英雄的傳幫帶是無私的,因為在工人階級內部不存在根本的利害沖突,也就是說老英雄把本事交給你之后,他除了光榮感以外,不會有任何損失。這與市場經濟里的情況有著本質不同。市場經濟里師傅把本事交給徒弟,徒弟可能搶了師傅的飯碗。這樣師傅自然會有自我保護意識。
毛澤東文化異而優,最大的優,最優力量的優秀在于全社會形成公道正派的趨勢——有階級性的向善的趨勢,并非達到完全意義的公道正派,但是始終趨于公道正派的狀態之中,這樣在微觀領域,學英雄見行動的風險趨于最小化,而因為學英雄見行動帶來的不確定性是趨于零的——這樣一來,史無前例的“易”出現了——做好人好事容易,做壞人壞事不容易。
不妨再說明白一點,城市里的公費醫療,組織對個人的安全保障負有無限責任,到了1970年代,農村人民公社也接近這個水平,并且工農差別、城鄉差別、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差別是在不斷縮小的。
做好人好事,就沒有什么后顧之憂了。
(四)
毛澤東文化的四個維度:強——遇強不弱,遇弱不強。
在國際社會里,被壓迫民族,被壓迫人民是弱者,壓迫他們的是強者。
毛主席領導的國家永遠站在被壓迫民族,被壓迫人民一邊。
毛主席到晚年總結歸納出三個世界劃分理論,至今不過時。
在階級社會里,有權有勢者是強者,絕大多數勞動人民處在弱勢地位。
在從舊社會走向新社會的道器變通之變過程中,毛主席領導武裝革命,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
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毛主席提出了“繼續革命”的命題,這是非武裝革命,是思想革命,文化革命——這是文化立國的核心要義。
由于毛主席比我們至少早看50年,因此一直到毛主席逝世以后,毛主席很多想法才在我們這里想得通。
這里面還有相當多的工作需要做。
(五)
毛澤東文化第五個維度:圓,圓滿的圓。
毛主席文化立國,是講究系統性的,既不會讓“左”傾機會主義得勢,也不會讓右傾機會主義橫行。
德治與法治的巧妙結合,就這么形成了。
德治是非強制的,法治是強制的。
德治的主要手段是號召、提倡“學英雄見行動”。
法治的主要手段是人民內部矛盾用紀律約束,敵我矛盾用法律制裁,那可謂是言必信,行必果。
德治與法治的結合,我想要用“鞍鋼憲法”來說明——無產階政治掛帥,工人參與管理,干部參加勞動,工人、干部、技術人員三結合,改革不合理的規章制度。
到了1975年四屆人大的時候,一批像陳永貴、吳桂賢、孫健、李素文等這樣的工農干部走上各級領導崗位。這樣的干部工資待遇不變,責任大大增加,也就是物質上并無增量,但榮譽感大大增強。
在那個時候,英雄模范當干部成為普遍現象,干部帶頭學英雄見行動——也是無形的要求。
史無前例的圓滿,在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中展現出新趨勢。
無限的人民中產生自覺投身于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的干部,人民向干部看齊,干部的權力始終處在人民的監督之下——德治與法治巧妙結合了!
(六)
毛澤東文化第六個維度:應——對人民大眾訴求的呼應。
毛主席文化立國,當然講究立法,最重要的立法就是制定憲法。
197年四屆人大的憲法,是以工農兵代表占多數的立法者制定的。
四屆人大通過的“75憲法”在“總綱”里前三條是:
【第一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無產階級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
第二條 中國共產黨是全中國人民的領導核心。工人階級經過自己的先鋒隊中國共產黨實現對國家的領導。
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是我國指導思想的理論基礎。
第三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行使權力的機關,是以工農兵代表為主體的各級人民代表大會。
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其他國家機關,一律實行民主集中制。
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由民主協商選舉產生。原選舉單位和選民,有權監督和依照法律的規定隨時撤換自己選出的代表。】
這三條的含義意味著什么?
接著看“總綱”里后面的條目:
【第四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是統一的多民族的國家。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地方,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部分。
各民族一律平等。反對大民族主義和地方民族主義。
各民族都有使用自己的語言文字的自由。
第五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生產資料所有制現階段主要有兩種:社會主義全民所有制和社會主義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
國家允許非農業的個體勞動者在城鎮街道組織、農村人民公社的生產隊統一安排下,從事在法律許可范圍內的,不剝削他人的個體勞動。同時,要引導他們逐步走上社會主義集體化的道路。
第六條 國營經濟是國民經濟中的領導力量。
礦藏、水流,國有的森林、荒地和其他資源,都屬于全民所有。
國家可以依照法律規定的條件,對城鄉土地和其他生產資料實行征購、征用或者收歸國有。
第七條 農村人民公社是政社合一的組織。
現階段農村人民公社的集體所有制經濟,一般實行三級所有、隊為基礎,即以生產隊為基本核算單位的公社、生產大隊和生產隊三級所有。
在保證人民公社集體經濟的發展和占絕對優勢的條件下,人民公社社員可以經營少量的自留地和家庭副業,牧區社員可以有少量的自留畜。
第八條 社會主義的公共財產不可侵犯。國家保證社會主義經濟的鞏固和發展,禁止任何人利用任何手段,破壞社會主義經濟和公共利益。
第九條 國家實行“不勞動者不得食”、“各盡所能、按勞分配”的社會主義原則。
國家保護公民的勞動收入、儲蓄、房屋和各種生活資料的所有權。
第十條 國家實行抓革命,促生產,促工作,促戰備的方針,以農業為基礎,以工業為主導,充分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促進社會主義經濟有計劃、按比例地發展,在社會生產不斷提高的基礎上,逐步改進人民的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鞏固國家的獨立和安全。
第十一條 國家機關和工作人員,必須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堅持無產階級政治掛帥,反對官僚主義,密切聯系群眾,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各級干部都必須參加集體生產勞動。
國家機關都必須實行精簡的原則。它的領導機構,都必須實行老、中、青三結合。
第十二條 無產階級必須在上層建筑其中包括各個文化領域對資產階級實行全面的專政。文化教育、文學藝術、體育衛生、科學研究都必須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為工農兵服務,與生產勞動相結合。
第十三條 大鳴、大放、大辯論、大字報,是人民群眾創造的社會主義革命的新形式。國家保障人民群眾運用這種形式,造成一個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紀律又有自由,又有統一意志又有個人心情舒暢、生動活潑的政治局面,以利于鞏固中國共產黨對國家的領導,鞏固無產階級專政。
第十四條 國家保衛社會主義制度,鎮壓一切叛國的和反革命的活動,懲辦一切賣國賊和反革命分子。
國家依照法律在一定時期內剝奪地主、富農、反動資本家和其他壞分子的政治權利,同時給以生活出路,使他們在勞動中改造成為守法的自食其力的公民。
第十五條 中國人民解放軍和民兵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工農子弟兵,是各族人民的武裝力量。
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席統率全國武裝力量。
中國人民解放軍永遠是一支戰斗隊,同時又是工作隊,又是生產隊。
中華人民共和國武裝力量的任務,是保衛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成果,保衛國家的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防御帝國主義、社會帝國主義及其走狗的顛覆和侵略。】
請看“第十三條”,如果有總綱全部內容作為保障,那么人民當家作主是否就有了可操作性呢?那個時候的實踐是不是那樣子的呢?
可以對過去的實踐挑毛病,但對于過去探索是完全否定好呢?還是像馬克思恩格斯那樣,即使對前人的探索也是批判的吸收好呢?
毛主席“破除迷信,解放思想”這一命題,具有劃時代意義。中國文化里的確有迷信基因,現代迷信是什么?要不要破除呢?不破除現代迷信,能否解放思想?這些都是真問題。
在這里不輕易下結論,還是回顧歷史,在回顧中總結,在總結中領悟老人家的深意。
我們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那是不是呼應了絕大多數人民的要求?
如果是怎樣,如果不是又該怎樣?
李克勤后記:實踐可以證明真理,也可以證偽“真理”。證明是真理的該怎樣堅持,證明是偽命題的謬誤該怎樣糾正?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