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評論員郭松民”這個公號,前兩天突然失聯。當時的心情,就像丟失了孩子,焦慮茫然且不知所措。
所幸的是,驀然回首,卻發現孩子就在街角徑自玩耍,真個是大喜過望。
今天公號提前回來了,感謝關心我的朋友,我們又能在一起戰斗了。
公號在,陣地就在,我不放棄,你們也不要放棄我!
不過回來了的公號,也不知道會不會再次失聯。
為了不會失去聯系,為了繼續一起戰斗,請大家關注我的另一個微信公眾號——“郭松民的散兵坑”。(微信ID:sanbingkeng2017)
下面這段文字,是回答一位熱心網友的提問,有些倉促。都是個人看法,歡迎大家批評。我喜歡這樣的交流方式,比較有針對性。
問:本人覺得抗美援朝歷史的宣傳中,似乎淡化虛化了朝鮮黨和朝鮮人民軍的作用,不少人甚至以此作為攻擊朝鮮的重要借口,連很多泛愛國陣營的人也不例外。請問郭老師對當年戰爭中朝鮮方面發揮的作用如何看?是否覺得我國在對待這段歷史時有大國沙文主義錯誤傾向?
答:感謝你的提問!正在備課,時間有點緊。簡單回答一下你的問題吧——
這個問題確實存在,有客觀原因,也有主觀原因。
客觀原因是:“抗美援朝”和“朝鮮戰爭”是兩場高度重合但又不完全一樣的戰爭。
講朝鮮戰爭,忽視朝鮮人民軍是不對的,在美軍仁川登陸之前,朝鮮人民軍的表現十分出色。
但講抗美援朝,確實是志愿軍唱主角。因為志愿軍入朝作戰之時,朝鮮人民軍的主力已經被擊潰,此后一直沒有完全恢復。
整個來看,在歷時三年的朝鮮戰爭中,戰爭初期朝鮮人民軍戰斗力最強,大田戰役后戰斗力明顯減弱,美軍仁川登陸后,朝鮮人民軍的實力、士氣和戰斗力下降到了谷底。
志愿軍二次戰役后收復三八線以北,人民軍戰斗力有所恢復,但與戰爭初期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志愿軍入朝作戰之后,人民軍的作用主要是后方警備,負責押運看守俘虜和糧食輜重,防衛海岸線、城鎮、兵站以及交通樞紐等,在前線基本上就只能作為次要的部隊配合志愿軍作戰。
主觀原因,就是你說的大國沙文主義。
這是一種錯誤的思潮,在毛澤東時代被嚴厲壓制,也曾經批評過彭總,但今天甚囂塵上,會把中國帶到哪里,令人憂慮。
問:本人覺得如今紀念抗美援朝和總結其經驗和精神時,都嚴重忽視了這場戰爭的國際意義,例如對國際共運的影響,對第三世界民族解放運動的影響。請問郭老師對這個問題有何總結?
答: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
首先,目前甚少論及這場戰爭的國際意義,多從民族主義的角度立論。
這是因為民族主義在今天具有不證自明的正當性,而由于大的語境現狀,決定了要論證國際主義的正當性就非常麻煩,在今天的主流語境中,主張國際主義,相當自證“白左”或“傻白甜”。
今天是民族主義的時代,不是國際主義的時代。但我始終認為,抗美援朝戰爭既是愛國主義的典范,也是國際主義的典范。
其次,從國際共運的角度看,抗美援朝的勝利的意義的確非常重大。
第一,勝利極大提高了社會主義陣營威望,在世界范圍內形成“東風壓倒西風”的態勢。
這也極大鼓舞了廣大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爭取獨立和解放的斗爭。
第二,勝利極大提高了毛主席和中國黨的威望,增強了中國在國際共運中的話語權。
這對后來各社會主義國家能夠探索自身獨特的社會主義道路,各殖民地半殖民地的革命者借鑒中國經驗探索自己獨特的革命道路,對中國后來能夠擺脫蘇聯控制,都具有積極意義。
實際上是釋放了革命和社會主義的解釋權、探索權。
問:前幾天聽到這樣一種觀點,覺得電視劇《亮劍》是一部宣傳郭徐之流zhengzhi訴求的作品。本人也依稀覺得劇中李云龍等“正面人物”的很多言行舉止,特別是新中國建國以后李云龍的很多表現,也有些契合官宣所講的“郭徐流毒”癥狀(如搞外遇、為個人仕途發牢騷、覺得趙剛反對不正之風是“多管閑事”、把部隊軍魂的來源單純歸咎于長官個人等等)。不知道郭老師對此問題如何看待? 還望不吝賜教!
答:《亮劍》歪曲了人民軍隊的歷史。
人民軍隊的勇敢精神來自高度的政治認同,但《亮劍》卻將其歪曲為性別認同、性格認同,再加上一個被架空的、抽象的“民族主義”,這當然是荒誕不經的,也是非常有害的。
郭徐主持軍隊工作期間,軍隊工作實際上失魂落魄(他們的腐敗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由于現實與理論的巨大落差,他們無法用政治認同整合部隊,《亮劍》的出現恰好滿足了他們的需要,所以也受到了他們的推崇,說《亮劍》體現了他們的zhengzhi訴求是恰如其分的。
但如果說是他們授意搞出來的,我還沒有看到這方面的證據。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