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救孩子——是誰禍害了我們的后代?
徐漢成
近年來,校園霸凌之風不斷漫延,僅網絡可見的視頻就有五萬多件,掌摑圍毆、逼迫喝尿吃糞、拍攝裸照、下藥強奸、輪奸等五花八門,手段之惡劣,程度之暴戾,令人觸目驚心。自四月份太伏中學生趙鑫死于非命以來,電視新聞披露的校園霸凌事件就有二十多起,其發生頻率之高,實為歷史之罕見,6月22日,北京延慶二中又發生了學生被逼吃屎事件,引發了國人的關注,顫怵了億萬父母的心。
1981年,鄧小平在《決議》的意見中說:“說文化大革命耽誤了一代人,其實還不止一代。它使無政府主義、極端個人主義泛濫,嚴重地敗壞了社會風氣。”(《鄧小平文選》第2卷第303頁)
如今,文革結束了四十年,法制增強了,生活富裕了,校園理應風清氣正。恰恰相反,頻發的霸凌事件駭人聽聞。去年十一月份,昆明官渡一中的放學途中,十一名男生在對一名女生進行了兇殘的圍毆后,將其踹入河中,該女生掙扎爬上岸后,被再次踹入河中,面對女生的絕望與哀怨,十一名男同學哄堂大笑。此情此景,如何讓天下的父親不痛心徹骨,如何讓天下的母親不揪心膽戰?天使昨變成了豺狼?花朵昨成了罌粟?父母很無奈:現在的伢子變壞了,所謂“變壞了”不是身體變壞了,而是心靈的扭曲與變態,精神的麻木與畸形。文革中斗的是走資派,批的是反動學術權威,砸的封、資、修。因此,鄧小平指責文革耽誤了一代人。而現在則是同窗之間互相摧殘、蹂躪、戕害。《決議》將文革定性為“動亂”后,從主流媒體到“傷痕文學”從文人公知到三尺講壇,無一不對文革大加鞭撻,如果將當今的校園霸凌之風繼續歸咎于文革,在邏輯上顯然是說不通的,人們不僅發問,中國的少年怎么了?是誰禍害了我們的后代?
“人心變壞”是國人對當今世道的共識,然而,變壞的僅僅是孩子嗎?初生的嬰兒是一張潔白無瑕的紙,在這張紙上畫圖的是現實的社會,童年、少年正值人生的啟蒙。社會大學校,學校小社會。社會是政治、經濟、文化的載體,如果社會是紅色的,那么,折射在這張白紙上的色彩就是紅的,如果社會是灰色的,那么,他們的心靈圖畫就一定是灰色的。究根探源,真正變壞的不是孩子,而是我們這個社會,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政治、經濟、文化將孩子們的精神轉了基因。
我國的婚育習俗決定了約25年為一代人,如果以新中國成立為座標,可將我國當代人口劃分為四代人:建國前一代(1949年前出生)、建國后一代(1949—1976年出生)、改革后一代(1976年—2000年出生)、改革后二代(2000年后出生)
與前三代人相比,改革后二代有五個方面顯著的特點:1、多為獨生子女;2、告別了革命;3、物質生活顯著提高;4、進入依法治國的年代;5、家庭對教育的投入是中國歷史上最高的年代。
穿透建國以來的歷史演變,人們就可以看到政治、經濟、文化生態的變異是如何促成當代中國少年的精神基因轉變的。
一、政治生態轉基因。
建國前一代人生于戰爭的烽火之中,他們見證了中華民族的翻天覆地,目睹了新中國的成立、經歷了抗美援朝、社會主義三大改造、人民公社化、“三反”、“五反”、“反右”、“四清”與文革等一系列政治與經濟運動,經濟上大力發展公有制,倡導農業學大寨,工業學大慶,全國人民學習解放軍。親歷了第一顆原子彈爆炸與第一顆人造衛星上天的激動與喜悅,不容置疑,建國前后兩代人是在毛澤東思想的哺育下成長起來的。
1978年3月18日,鄧小平說:“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的科學技術事業有了很大的發展,在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中發揮了重大作用。這在舊中國簡直是無法想象的。這個偉大成就是誰也不能否定,誰也無法否定的。”《鄧小平文選》第2卷第90頁,)1980年12月25日,鄧小平說:“經過三十一年的努力,我們的全部工交企業已經發展到近四十萬個,國營企業固定資產比解放初期增長近二十倍,培養了大批熟練工人和上千萬專業人才,建立了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全國人民的生活比解放前好得多了。”(鄧小平文選第2卷第357頁)1987年4月16日,鄧小平說:“現在雇工的大致上只是小企業和農村已經承包的農民,雇工人數同全國一億職工相比,數目很小。”(鄧小平文選第3卷第216頁)
鄧小平所說的“大批熟練工人和上千萬專業人才”、與“一億職工”就是改革前的兩代人。黨的18屆政治局常委中,有4名為建國前一代,3名為建國后一代,23名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中,有9人為建國前一代,14人為建國后一代。
改革開放后的兩代人是在否定與批判文革、否定了繼續革命與階級斗爭中成長的,這一歷史時期的政治主旨是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與“科學發展觀”, 鄧小平的“先富論”、“摸石論”、“不爭論”、“貓論”等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占據著全黨與全民的思想統治地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了全民的行為準則。
鄧小平說:“毫無疑問,學校應該永遠把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鄧小平文選第2卷第104頁)“一定要讓我們的人民,包括我們的孩子們知道,我們是堅持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我們采取的各方面的政策,都是為了發展社會主義,為了將來實現共產主義。”(鄧小平文選第3卷第112頁)然而,在私有化的改革面前,鄧小平的話實在是曲高和寡。改革開放三十多年后,兩極分化日益嚴重,貪官污吏橫行不法,腐敗滲透到了每一個角落,教師經商如火如荼、私人補課方興未艾,教育界的腐敗之聲不絕于耳,在“先富論”面前,所謂“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煢煢孑立,堅持社會主義的說詞不堪一擊。在“不爭論”與“貓論”面前,所謂“實現共產主義”的理論形影相吊,一觸即潰。從小學到大學,老師們教授的是如何出人頭地,向學生們兜售的是巧取豪奪,不勞而獲的旁門左道。中央黨校教授王長江則公然向黨的官員們教授“人本性自私論”,文人公知們則對雷鋒、劉胡蘭等精神榜樣進行所謂的“挖掘”與“考證”,對革命色彩的英雄人物提出質疑,歷史虛無主義泛濫成災,集體主義、奉獻精神,革命英雄主義精神蕩然無存。在一部分學生的心目中,所謂的“政治方向”就是先富起來,追“富”成為了學生們普遍的人生價值觀,賺錢成為學生們唯一的人生目標,資本大鱷成為了榜樣。青少年認為,改革的總設計師對什么是社會主義也是懵懵懂懂,一些老師、教授們則對共產主義嗤之以鼻、父母們社會主義了也是視如敝屣,還和我們奢談什么社會主義,在強烈的政治與現實的反差面前,什么政治方向、共產主義,統統是掩耳盜鈴的騙術!
二、文化生態轉基因。
建國后一代人是唱著“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學習雷鋒好榜樣”,都誦讀過毛主席的“老三篇”,是在“斗私批修”、“毫不利己、專門利人”、“千萬不要忘記階級斗爭”等思想熏陶中成長起來的。國家的教育方針為“教育必須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教育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毛主席歸納為,“應該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面都得到發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校園中的口號為“團結、緊張、嚴肅、活潑”。文革從1966年5月份開始,1967年進入高潮,參與者多為建國前出生的一代人,在校的初、高中生多為建國后一代,無疑,建國前后出生的兩代人,雖然物質饋乏,但精神飽滿,有的經歷了上山下鄉,扛過槍,到過邊疆。就是鄧小平所指的“耽誤了一代人”。
改革開放后,一部分混進教育界的反動文人把持了教材編寫權,魯迅被攆出了課本,中華民族優秀人物故事逐年刪減,革命英雄人物銷聲匿跡。取而代之則是崇洋媚美的心靈雞湯。為了為剝削階級正名,不遺余力的向學生灌輸西方的“普世價值”,喬裝打扮的資本家在課文中紛紛亮相,濃妝艷抹的西方人物粉墨登場,為了馴化學生們的安分守己的奴性,不得不求助于孔孟之道,被魯迅斥之為吃人的封建禮教再度復興。《三字經》取代了“老三篇”,《論語》、《弟子規》取代了《誰是最可愛的人》、《狼牙山五壯士》。雖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美好社會表述為“自由、平等、公正、法制”,而學生們耳聞的卻是層出不窮的貪官污吏,資本家的巧取豪奪,烽火連天的強拆,奸佞商家的爾虞我詐,現實的社會平等了嗎?公正了嗎?一邊是寶馬香車別墅,一邊是買不起房、看不起病、上不起學,“公平與正義比太陽還要有光輝”成為了笑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道德規范表述為“愛國、敬業、誠信、友善”。而學生們目睹的卻是黃賭毒泛濫成災,社會誠信了嗎?在這充斥著欺騙、詐騙面前,《三字經》并沒有能夠讓學生們恪守道德的經緯,更多的則是離經叛道,《弟子規》并沒有讓少年們循規蹈矩,封建、低俗、靡靡之音占據了銀屏,網絡中的桃色新聞,風流韻事比比皆是,校園成為追星族,改革開放后,“春天的故事”、“何日君再來”取代了“學習雷鋒好榜樣”。課外閱讀由《豐乳肥臀》取代了《烈火金剛》《歐陽海之歌》。低俗、色情、暴力的游戲則更象鴉片一樣毒害著青少年,而成人社會則充斥著兇殺、縱火、強奸、搶劫等暴戾事件,在書本與現實強烈的反差面前,團結友愛、互助合作精神已經是煙消云散,《弟子規》充其量只是一坨狗屎!
三、家庭環境轉基因。
私有化的改革不僅造就了貪官與富豪,還造就了“官二代”與“富二代”,雖然,現在不講階級斗爭了,但是,在社會與家庭環境的潛移默化之下,這一類“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二代”們不僅打上了階級的烙印,豪門浮華的階級意識生根發芽,恃強凌弱階級壓迫意識悄然滋生,校園中已成了拼爹、拼權、拼富的時代,“我爸是李剛”就是一個縮影,如果李啟銘的父親是一個黃包車夫,他會叫囂“我爸是車夫”嗎?父跋扈,兒猖狂,隨著社會各種具有階級色彩的商會、協會林立,交易、交換、拜把子、黑社會雛形已在校園中落地生根,校園霸凌事件的背后,無一不是精神利益與物質利益沖突的結果,一個又一個小“南霸天”小“黃世仁”在校園中漸露頭角,時下的中國,不僅是歷史上成人刑事犯罪率最高的年代,同樣是青少年刑事犯罪率最高的年代。
綜上所述,污染的毒水澆灌花朵必然變異為罌粟。校園霸凌事件頻發的根源是我們這個社會、是政治、經濟、文化生態的變異將孩子們的心靈與精神轉了基因。
少年強,則中國強,中國夢要靠青少年們實現,為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扭轉當代中國的政治、經濟與文化生態已刻不容緩,而改變這一系列生態的唯一途徑就是恢復社會主義的本來面目,恢復“德、智、體全面發展”以及“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教育方針。
我們以人民的名義呼吁——救救孩子!
二0一七年七月十七日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