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次會議講話中指出,“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來,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這句話是對新一輪深化改革的要求,也是廣大人民群眾的期盼,從某種意義上講,也是對中國改革發展目的和意義的新定位。
獲得感,其實就是一種收獲感、幸福感、成就感,它體現的是勞動者的尊嚴,體現的是社會的公平正義。
中國共產黨來自人民,“一切為了群眾、一切相信群眾、一切依靠群眾”是黨的群眾路線的具體體現,也是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要求。衡量黨和政府一切工作的標準就是要看“群眾滿意不滿意、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也是我們黨取得革命勝利的根本保障。當年,共產黨打土豪、分田地,領導勞動人民爭自由、求解放,由舊社會的奴隸成了新中國的主人,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激發出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萬丈豪情,奠定了新中國的開元盛世,世界為之喝彩。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面貌再次發生巨大變化,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生活得到極大改善,中國經濟GDP總量已經穩居世界第二的位置。但是,這絕不表明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已經很滿足了。按人均來算,我們仍屬于世界落后國家的水平。還有,在“摸石頭過河”的改革中,各種社會矛盾突顯,如分配不公、貧富差距、貪污腐敗、城鄉差別、道德滑坡、治安混亂、資源枯竭、生態惡化,等等。令人憂心忡忡。
一個時期以來,一些領導同志片面強調“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而嚴重忽視“最終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其突出表現,就是只重視經濟數字GDP的增長,而不管社會財富的公平分配。這些人之所以只強調“做大蛋糕”,而不講“公平分蛋糕”,是夾雜著私心的。不講“公平分蛋糕”,他們就可以渾水摸魚,從中多吃多占。毋庸置疑,這也是腐敗現象產生的一個重要根源。如今,一小部分人已經到了富可敵國的程度,而很多人仍然在為生存和溫飽而苦苦掙扎或貧困潦倒。據香港《南華早報》報道,胡佛研究院和民生銀的最新數據:中國超級富豪再創歷史新高,其中超過5億資產的17000人,資產合計達到31萬億人民幣,恰好是中國2014年GDP的一半。等于0.001%的人占中國50%的財富。這些越來越嚴重的問題,直接影響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也影響著人們對改革的共識和信心。
“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是鮮明地維護人民群眾在改革中的利益。明確了改革“為了誰”這個根本問題,道出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心聲。堅持以民為本、以人為本是黨的執政理念,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不斷改善民生是發展的根本目的。習近平強調,全面深化改革必須著眼創造更加公平正義的社會環境,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如果不能給老百姓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如果不能創造更加公平的社會環境,甚至導致更多不公平,改革就失去意義,也就不可能持續。
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既是改革的目的,也是檢驗改革成敗的標準。習近平說,我們的人民熱愛生活,人民群眾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期盼著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我們的責任,就是要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努力解決群眾的生產生活困難,堅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從改革目標和制度設計上,充分保障人民群眾的愿望和利益,充分體現社會的公平正義,走共同富裕道路,是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要求。要通過發揮人民群眾在改革中的主體地位和主人翁意識,推動深化改革,同時又通過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增強人民群眾對改革的認同感和自信心,從而凝聚起改革的巨大能量和共同理想動力,這也是取得改革成功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
那種沒有廣大人民群眾廣泛認可,依靠少數精英“頂層設計”,讓少數人暴富,多數人不得利并承擔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后果,不顧廣大群眾利益甚至損害群眾利益的斷子絕孫式改革發展應該休矣!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