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文革的歷史之鏡
或許“文革”的歷史之“錯”正是改革的今日之“誤”。
“文革”是毛澤東在總結歷史經驗和革命實踐基礎上,認識到文化問題的根本性,站在無產階級立場上,運用階級斗爭理論推動群眾自發進行的一次文化革命,與毛澤東思想一脈相承,是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毛主席最后將其總結成一句蕩氣回腸、英雄本色、充滿革命豪情的話:“造反有理”,與歷史上“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革命思想啟蒙和精神解放傳統遙相呼應,與德國黑格爾“存在就是合理的”隱晦表達的革命要求相映成趣。
毛澤東思想的革命建國部分已為歷史實踐檢驗而無人能否定,但文革中無產階級繼續革命理論卻被全面否定,但那個時代無濫權腐敗、沒有政治生態問題、沒有亡黨之危,《智取威虎山》《紅色娘子軍》等樣板戲為代表的文化高度、大公無私的主流價值等,與今天的現實相比,卻成為民族最無比珍貴的歷史記憶!顯然“傷痕文學”、牛棚控訴等并不能代表民族自醒、自覺的文化創造的主流。
改革是以對文革的全面否定為理論和歷史起點。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經過三十余年的改革開放,解放發展了前所未有的生產力,實現傳統社會生產方式的質變,完成工業革命、信息革命,其理論認識的核心在堅持“生產(經濟)決定論”,即社會主義是生產力高度發達后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變革后的自然產物。
在改革之初,在經歷了“文革”群眾運動的社會中,以公有制經濟為絕對主體、沒有貧富社會分化,地主階級做為整體已不復存在,封建思想被徹底批判,也根本不存在民族或官僚資產階級(國際上有),這種剔除階級斗爭論,否定階級斗爭為綱的理論和判斷是符合現實,符合具體歷史條件的。
事實上,鄧小平將改革定位于社會主義的自我完善,也并非只強調經濟發展,同時提出四項基本原則,指出階級斗爭在一定范圍內仍然存在并有激化的可能,認為如果兩極分化那改革就失敗了等。當然,實踐中如何具體堅持、效果又如何,其中有些勢力要打左燈向右轉,經濟發展引發無法預知的社會結構變化等,可能又是另外一回事。
三十余年改革實踐,探索并確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之時,也再產生出數量龐大、力量強大的官僚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還有數以千萬計城市下崗工人、數以億計“農民工”為代表的前所未有的無產階級,還有外國壟斷資產階級、跨國公司全面滲透和巨大影響,不僅市場經濟成為現實,市場機制對社會資源配置起著決定性作用,連教育、醫療等都實現了市場化、產業化,而且社會貧富分化的速度、程度和深度,甚至遠超歐洲許多老牌資本主義國家。
在這種情況下,無論在理論上還是政策中,卻從主觀上否定資產階級存在,代之以“民營企業家”等,否認階級斗爭的客觀存在,將毛澤東思想排除在外,不僅無法解釋社會存在的種種新現象,獲得廣泛的社會認同,也無法指導改造社會、應對危機。黨內表現出的嚴重思想混亂、理想信念動搖、自上而下的嚴重腐敗等,絕不只是人性或個體自身問題,或簡單的制度漏洞,理論無法獲得認同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任何政治、經濟、社會理論都必須和一定的現實條件、具體歷史背景相聯系。在現在的社會條件下,不承認或仍將階級斗爭排除在外,則是對馬克思主義的修正而不再是堅持,特色社會主義論中如果缺少了階級斗爭論,就可能變成功利的實用主義,而如果政治上仍然無視經濟基礎變化后,對上層建筑的決定性影響作用,就可能是機會主義,這才是否定前三十年,尤其是“文革”引發的最大的、最危險的政治后果。
毛澤東發動的“文革”被完全否定,真正根源在確有其先天不足,文革之錯在于:沒有資產階級存在的、以準傳統社會生產方式為基礎的社會中,在批判傳統封建主義文化基礎上,只能抽象的批判資本主義文化、打倒資產階級法權,超越了社會歷史發展去創造社會主義文化。從毛主席個人來講,也確實是以個人權威去試圖超越歷史,在革命經驗的慣性作用下,以階級斗爭為綱去防止自發的資本主義、資產階級再生、復辟等,而太多的人無法理解,包括其長期的革命戰友們,實在不明白“哪里有資產階級異已分子”,經歷了生死考驗的老革命同志們怎么能修正?
歷史實踐是最好的教科書、最有力的證據。毛主席當年的擔心、警惕和直覺、批判,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已然成為現實。正如一位學者一針見血的評論,資產階級不是胎生、也不是卵生,而是化生,與資本、資本主義相伴而生,老革命們的紅二代們也沒有例外。再生的新生資產階級已通過資本權力,獲得強大的經濟力量和政治話語權,在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政治社會生活中,不敢講階級斗爭、講無產階級專政,工農成了弱勢群體,而是努力去修正馬克思主義,尤其是試圖以鄧小平當時歷史條件下提出的論斷,來講述和指導經濟成份多元化、市場經濟成主體、社會生產方式質變、全面完成工業化、邁向深度信息化的社會現實,而由官員腐敗牽涉出的經濟問題,深刻的反映出由權力轉化而來隱形的官僚資本,已然滲透到社會各個層面。
在超越或完全具有類似于馬克思主義理論誕生時期英法德社會現實基礎的情況下,一方面承認資本主義經濟,卻要否定或無視資產階級和階級斗爭的社會的存在,另一方面卻又要堅持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堅持革命合法性,這不是在割裂馬克思主義嗎?馬克思主義是政治、經濟、哲學三方面是統一的整體,是理論與現實的邏輯和歷史的統一,否定階級論的理論無法解釋社會現實,更無法用來指導社會改造、推動社會進步。
以“文革”為鏡,可以看出無視階級斗爭,忽視文化改造,一味削足適履,恐怕才是此改革之“誤”的關鍵。
(未完待續)
(不足之處,敬請各位網友批評指正。聯系郵箱:[email protected])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