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司馬昭之心”,不懼世界“路人皆知”
作者:午夜星辰1968/應縣章春成
21日,著名網絡作家花千芳在他的新浪微博上說:“中國引領信息時代的決心,已經是司馬昭之心了。”
花千芳一個“司馬昭之心”,頓時招來了一窩蜂的圍毆。花千芳是一個農民出生的作家,只有初中的文化的程度,但這樣一個草根,竟然得到了習近平主席的接見。習近平主席接見花千芳等草根網絡作家引發的一些文人的酸腐心態,在圍毆花千芳中,表現的淋漓盡致。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源自《三國志》中的一個故事。它的原意是:“司馬昭奪權和想做皇帝的決心,連路上的普通人都知道了”。
中國引領世界信息時代的決心,不是什么秘密,不僅中國人明白,世界的人都明白。這樣說“中國引領信息時代的決心,已經是司馬昭之心了。”并沒有什么過錯。
但有一個問題,這個成語往往含有貶義。花千芳把這個成語用在中國是身上,似乎是在貶損中國。
但是,詞語是褒義還是貶義,不能孤立地看詞語本身,還要聯系到詞語的語言環境。
比如舊時的封建文人污蔑農民為“泥腿子”。“泥腿子”本來是封建剝削階級對農民的污蔑,含有很深的貶義。柳青在《創業史》第一部第八章有“你一個泥腿子,有把握勝過人家嗎?”這里的“泥腿子”不僅沒有半點污損農民的含義,反而對封建文人進行了無情的嘲諷。
花千芳微博 “中國引領信息時代的決心,已經是司馬昭之心了。”是幽默的說法,“司馬昭之心”是為導出“路人皆知”,強調全世界所有的人都知道,沒有什么其他的含義。
我們也可以換一個角度看“司馬昭之心”。詞語的含義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從古到今,很多詞語的含義發生了較大的演變。我們常講與時俱進,“司馬昭之心”的含義當然也應當與時俱進。
在中國的歷史文獻中,司馬昭是一個反面人物。司馬昭圖謀奪取曹魏皇帝的江山,即所謂的“謀逆”。“謀逆”在中國古代封建文人心中是最大逆不道的事情。這樣,司馬昭就成了一個反面人物,“司馬昭之心”就是“謀逆”之心, “司馬昭之心”自然成了一個貶義詞。
司馬昭“謀逆”,司馬昭“大逆不道”,司馬昭是一個反面人物,這些都是封建文人站在封建道德的立場上得出的結論。
封建道德早就被扔進了歷史垃圾堆。所以,對于歷史人物必須重新評價。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看司馬昭,司馬昭極其繼任者取代了腐敗的曹魏政權,統一了中國,結束了中國長時間分裂戰亂的局面,符合人民渴望和平統一的愿望,符合人民利益,推動了歷史的進步。
站在新的歷史觀看司馬昭,司馬昭對中國歷史是有功的,盡管司馬昭有心狠手辣的一面。站在新的歷史觀看司馬昭,司馬昭就成了正面人物,至少不應該是反面人物。這樣“司馬昭之心”就成了一統中國之心,奮發向上之心,“司馬昭之心”就不是什么貶義詞了!
當前中國,正處于民族復興的關鍵時期。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中國夢”,就是中華民族復興之夢,中國強國之夢。
“司馬昭之心”就是奮發圖強之心。中國不僅有引領世界信息時代的“司馬昭之心”,而且有實現中國強國,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全面引領世界潮流的“司馬昭之心”。
中國實現強國的“司馬昭之心”,習近平主席曾經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國的“司馬昭之心”是不懼世界“路人皆知”的!(午夜星辰1968/應縣章春成)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