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晚年經常觸景生情。觀電影,會淚流滿面;讀詩詞,會痛哭不已。據中央文獻版《真實的毛澤東》記載,毛主席晚年白內障摘除醫生唐由之先生有一段回憶:
“那是手術后的第五天,房間里只有毛主席和我兩人,戴上眼鏡后的毛主席起先靜靜地讀書,后來小聲地低吟著什么,繼而突然嚎啕大哭,我見他手捧著書本,哭得白發亂顫,哭聲悲痛又感慨。事發突然,我緊張又害怕,不知如何是好,趕快走過去勸慰他,讓他節制,別哭壞了眼睛。過了一會兒,毛主席漸漸地平靜了一些,同時把書遞給我看,原來是南宋著名法家思想家陳亮寫的《念奴嬌·登多景樓》。”(見《真實的毛澤東》第730頁)
讀陳亮的詞,毛澤東想到了什么?公元1188年(宋孝宗淳熙十五年),陳亮前往京口(今江蘇鎮江)觀察形勢,登上多景樓并寫下了這首詞:
危樓還望,
嘆此意、今古幾人曾會?
鬼設神施,
渾認作、天限南疆北界。
一水橫陳,
連崗三面,
做出爭雄勢。
六朝何事,
只成門戶私計?
因笑王謝諸人,
登高懷遠,
也學英雄涕。
憑卻江山,
管不到、河洛腥膻無際。
正好長驅,
不須反顧,
尋取中流誓。
小兒破賊,
勢成寧問強對!
按后人的解讀,該詞分上下兩部分:上闋,作者借批判東晉統治者偏安江左,譴責南宋統治者不圖恢復中原。“一水”三句,指出地形對南宋有利,應當北上爭雄。但南宋朝廷頹靡不振,重蹈六朝后塵,“只圖門戶私計”,茍安于一隅。下闋,作者抨擊那些有聲望地位的士大夫們,只知清談空論,卻無力收復充滿腥膻之氣的敵占區。
主席晚年讀《登多景樓》為何痛哭不已?過去我不是很理解;即使讀了后人的解讀,也難有深切把握。直到最近,看到有關電視劇《歷史轉折中的某某某》的紛爭,我才恍然大悟:原來,“六朝何事,只成門戶私計?”這才是主席的痛楚所在;而這痛楚,當時又有幾人能會,何人能解呢?
眼見“河洛腥膻無際”,即使“憑卻江山”,主席也自知,不僅身后“管不到”,而且身前恐怕也是無能為力也。面對回天乏力的處境,主席對身后的局勢洞若觀火,于是有了“危樓還望,嘆此意、今古幾人曾會”的悲涼啊!
陳亮的《登多景樓》,筆力蒼勁,議論深邃,有雄視天地的英雄氣概。作者認為,真正的英雄應當象東晉的祖逖那樣,中流擊水,義無反顧。清人劉熙載在《藝概》中,曾將陳亮與辛棄疾相提并論:“陳同甫與稼軒為友,其人才相若,詞亦相似。”何以相若相似?因為他們都處于“只成門戶私計”的同一時代。“詩言志”,把這首詞放到文革晚期的背景去解讀,我們才能理解主席心中的悲涼。
毛主席晚年看電影《難忘的戰斗》(達式常主演),當演到解放軍進城,人民群眾簞食壺漿夾道歡迎的場面,老人禁不住放聲大哭,其情其景真是催人淚下。看看今天的種種現實,除了悲憤,我只有無語。在南京“解放電影院”更名“首都大戲院”之際,對毛澤東晚年讀《枯樹賦》的心情,我油然生出強烈共鳴:“昔年種柳,依依漢南。今看搖落,凄愴江潭。樹猶如此,人何以堪!”
魯迅有詩云:“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青年時期讀此詩句,體會甚淺;人過中年之后,越發有所共鳴。
在毛澤東逝世38周年前夕,再讀《登多景樓》,胸中波濤起伏,喉嚨哽咽,悵然而涕
相關文章
- 河北灤縣三中了不起
- 視頻:張宏良、王立華等老師參加灤縣三中紀念偉大領袖毛澤東主席逝世38周年活動紀實
- 紅色網友匯聚湖南:用心靈與人民領袖團圓
- 孔慶東視頻:紀念毛主席發表《為人民服務》演講70周年
- 紀念毛主席逝世38周年: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是我們人類的恩師,毛澤東思想是我們的思想之船
- 深圳人民深情紀念毛主席逝世38周年(組圖)
- 河南洛陽軍民心連心藝術團緬懷毛主席38周年
- 視頻: 河南焦作人民沉痛悼念偉大領袖毛主席逝世38周年
- 河北石家莊群眾集會紀念毛澤東主席逝世38周年
- 林炳長:為人民服務 奮斗到底——在浙江溫州毛澤東思想學習班悼念毛主席逝世38周年發言
- 毛主席親屬和身邊工作人員來到紀念堂紀念毛主席(組圖)
- 陜西西安各界人民群眾紀念毛主席逝世38周年活動紀實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