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民間以憲法第九條申請諾貝爾和平獎,在6月9日已經獲得相關評獎單位的受理,并有超過八萬名日本民眾連署支持。這樣素樸的日本民間行動,能不能得到兩岸中國人真心誠意的共同支持?
歷史上深受三國志影響的日本政治文化,在江戶末期國學興旺之前,甚至將三國視為日本自己的歷史教訓,并著迷于爾虞我詐的浪漫想象中。這樣的浪漫想象持續至今,因此在國際或國內政治上,日本政客從來表現的就是缺乏道義,以欺騙為其主要的政治手腕,并頗為自得。近代自甲午戰爭、日俄戰爭、珍珠港事變,到日中建交,都是在官方派員與清廷、沙俄、美國或國民黨的交涉過程中,發動奇襲的。
不過,日本的政客文化不等于日本的民間文化。執著于一種信念而不輕易向政治屈服的民間文化依舊深層,雖然這種民間的信念,并不是總能清楚的表達,或也無法有效的制約時勢的走向。可是,也正是這種含蓄與內斂,保護了自己對某種群體價值的信仰,并且在邦無道之際能予以隱忍,且又耐心等待時機,重新起而挽救敗亡。
因為殖民經驗使然,臺灣的政治文化也深受這種爾虞我詐,翻臉無情的日式政治風格所影響。君不見,臺灣政壇小人輩出,奧客當道,朝野交相賊而自以為風氣。不過,臺灣民間透過默默付出的大有人在,這其中存有某種追求來世的懺悔,也夾雜入世的改革心愿,因而頗能與日本民間文化的內斂不棄,相互輝映。當然,日本的蟄伏內斂與臺灣的懺悔內斂,都起源自儒家文化圈固有的內斂文化。
在這樣的小我奉獻意識之外,臺灣還藕斷絲連、不絕如縷地維系著中國固有的道統文化,因而不時出現某種具有宏觀愿望的主張,其中固然不乏荒誕不經或緣木求魚的臆想,但在方法論上,這種臆想不失為一種在光明界對抗邪惡的文化價值體現。臺灣民間因而與在大陸綿延不絕的大文化傳統猶相聯系,即凡關系到是非對錯的秩序,必須要說得名正言順才能安居樂業。
大陸民眾對于堅持自己應該站在正確一方的這種文化情感,在中日領海沖突與參拜事件連續爆發以來,果然表現得很強烈,以至于遭逢東京官方暗度陳倉而不講道德的對華政策,或臺北官方但求茍全而模糊立場的騎墻作風,當然憤慨萬分。其結果,對于日臺民間深厚樸素的文化底層,有所隔離。
如今,日本憲法第九條申請諾貝爾和平獎得到受理,似乎提供了一個重要的契機,讓大陸民眾對日本民間文化采取更為細膩的體察與呼應。同樣的道理,慣于在小我層次默默付出的臺灣民間文化,也值得細細反省自己在這次憲法第九條申請和平獎的事件中,有沒有什么角色可以扮演,對自己官方那種趨炎附勢的阿諛之風,進行更積極的懺悔。
當然,最理想的狀態是,兩岸都審慎考慮并付諸實行自己的和平憲法修正,也就是各自將憲法有關國防安全的規定,轉型成為和平憲法,亦即明確規定軍隊不可以作為派至海外從事軍事活動,尤其是戰爭活動的工具。如此規定,既不影響國防的功能與防衛的訓練,還能夠產生更清晰的自我認識,將世界和平推向更高峰。
兩岸每言及和平作為價值,都還停留在言語的表層,對于和平到底是什么意義的價值,體認的不夠深刻,因為中國近代史是一部遭受帝國侵略戰爭荼毒的歷史,因此和平往往是戰敗的同義詞,如何富國強兵是近代知識份子的最高使命,因而和平要有重大意義的話,首先無非就是退敵致勝,起碼是以當下能夠控制局勢的軍事優勢為前提。
臺灣則始終是個收容戰敗者之地,向來不敢設想自己有能力退敵致勝,則臺灣人所理解的和平,就只是設法找到強權保護自己。如果國共內戰決定了近六十余年的軍事威脅來自解放軍,則臺北的和平本能的就是依附于美日,但從來不是和平價值的本身。此何以美軍一有行動,不論是在伊拉克或巴拿馬,臺北總是想方設法有所捐輸,利用各種機會來證明自己忠心耿耿。
不論是想靠富國強兵取得局部壓倒性優勢而確保符合義理的和平秩序,或是想搖尾乞憐向強權俯首稱臣來換取無關正義的和平,最終都是以物質力量為依歸。這與日本民間出于反省二戰與原子彈慘禍而尚保有的肉體經驗,進而拋棄物質基礎,在精神上產生的和平信念,兩岸在層次上都顯得甚為落后。這是為什么兩岸主流文化從來沒有設想到將自己的憲法采取某種和平化的升華。
不過,就算兩岸在政治上與法律上做不到和平憲法的層次,但起碼對于日本和平憲法采取嘉許贊揚,而不僅僅將之視為是對日本發動侵略戰爭的懲罰,為何會是困難的情理呢?強調日本是侵略國與戰敗國,而隔絕自己于日本民間既有的、素樸而深層的和平堅持,不僅讓自己對于和平價值本身進一步失去檢討能力,還甚至在解決實際問題上毫無幫助。
臺灣近年學運頻仍,民主和平的口號震天價響,但若讓學生們放棄對美國的依賴,與日本和平勢力結盟,共同抗拒安倍,發動臺灣憲法的和平化,則毫無可能。廣大的民間社會如何超越迷失的學運對迷失的社會所帶來的唯我主義的氾濫,是臺灣思想界共同面臨的瓶頸。響應日本和平憲法爭取諾貝爾和平獎是一個可能的突破口。
對日本和平憲法的支持與推崇,使之從一個戰敗的象征轉而為時代的主流,是中國崛起過程中必須克服的一個心理障礙。作為戰敗國的日本民間已經克服了,但是作為戰勝國的中國與作為殖民地的臺灣卻還徘徊裹足,豈不是一大諷刺?安倍右翼政府機關算盡,已然失心瘋。看到日本民間異軍突起,兩岸是不聞不問、不痛不癢呢?或是在積極支持中認真反省自己?這根深蒂固也是兩岸自己的問題,而不只是日本的問題。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