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富論》論國民財富
——學習《國富論》的體會(9)
《國富論》的主題是: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國民財富增加的原因。
《國富論》是生產處于個體化生產階段向社會化生產階段轉變過程中的生產經驗的科學總結,因而并不適用于社會化生產階段的生產方式,即馬克思揭示的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
由一國勞動每年生產的全部產品或者用產品從外國購買進來的“一切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構成了國民財富!國民財富的性質,是產品的物質的性質,不是產品的價值性質!是物質的產品,而不是價值的產品!是產品的使用價值,而不是產品的交換價值!準確地說,國民財富是全部的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不是全部的金銀或者貨幣!
國民財富增加的原因是,有用的具體的勞動生產力的改良,這種改良是由于生產內部和社會內部的分工,分工是由于人類有互通有無、物物交換、互相交易的傾向的結果,交換是一種商業行為,貨幣是商業上的通用媒介!國民財富能否增加,第一,取決于國民每年從事有用的勞動的人數,這種人數和推動勞動的資本量的大小和用途成比例。第二,取決于國家是把物質財富作為發展目標,還是把價值財富作為發展的目標。第三,取決于國家的稅收如何征收和如何使用。
我認為,這大概就是《國富論》的全部內容!
在《國富論》中交換是“用自己消費不了的自己勞動生產物的剩余部分,隨意換得自己需要的別人勞動生產物的剩余部分。”這種交換是物物交換!這種交換的目的是為了獲得別人的生產物,而不是為了獲得貨幣!這就是亞當·斯密在國內的交換(市場)和在國外交換(外貿)中所遵循的大前提!從這個大前提出發,我們就會得到以下的認識:
一,關于貨幣
在交換中,交換者“隨時身邊帶有一定數量的某種物品,這種物品,在他想來,拿去和任何人的生產物交換都不會見拒絕。”這種物品就是貨幣!這種貨幣,第一,決定生產物交換的數量,第二,成為轉瞬即逝的交換手段。這種貨幣是一種物質,而不是價值!其職能就是幾千年來的簡單商品交換的職能!而不主要是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揭示的從貨幣是價值得出來的職能!亞當·斯密所說的貨幣著重于物物交換時的交換手段,而馬克思所說的貨幣則著重于理解資本家為了貨幣的增加或者價值的增值!
二,關于市場
在交換中,所有的交換者“他們依著互通有無、物物交換和互相交易的一般的傾向,好象把各種才能所生產的各種不同產物,結成一個共同的資源,各個人都可以這個資源隨意取得自己需要的別人生產的物品。”這樣結成的共同資源就是市場!在這個市場中,各種商品交換的價格“是通過市場上議價來做大體上兩不相虧的調整,這雖不很準確,但對日常買賣也就夠了。”這種市場是為了物物交換,而絕對不是為了賺錢!這種市場在中國從商朝開始一直延續了5000多年!只是僅僅是到了三百多年前資本主義從西歐產生開始,市場才成為賺錢的舞臺、賺錢的工具!賺錢的環境!
三,關于資本
要增加國民財富,就要改進勞動生產力,“要這樣大大改進勞動生產力,予蓄資財是絕對必要的。而這種蓄積,亦自然會導致這種改進。投資雇傭勞動的人,自然希望投資方法能夠盡量產出最大量的產品,所以對工人職務的分配,必努力期其適當,在能夠發明或購買的限度內,他所備置的機械,必努力期其精良。但在這兩方面,他的能力怎樣,往往要看他能有多少資財,看他能雇多少工人。”就個人來說“他的全部資財于是分成兩部分,他希望從以取得收入的部分,稱為資本,另一部分,則供目前消費。”資本就是資財,資財就是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可見在這里資本并不是馬克思說的一宗用錢賺錢的貨幣!資本的用途是,第一,用來生產、制造或購買物品,然后賣出去以取得利潤,這種資本叫流動資本。第二,用來改良土地,購買有用的機器和工具,這種資本叫固定資本。就國家來說,一個國家或一個社會的總資財,就是全國居民的資財,包括三個部分:供目前消費的部分,固定資本,流動資本。由此可見,無論是個人的資本,還是國家的全部資本,使用和發展的目的,僅僅是為了增加從事有用勞動的人數!為了改進有用勞動的生產力,最終是為了增加國民財富!而不是為了增加虛擬的貨幣財富!
四,關于政治經濟學
亞當·斯密把產業區分為農村產業和城市產業,把土地上生產和生產物歸結為農村產業,把制造業和商業的生產和生產物歸結為城市產業。以農村產業為中心的政策叫做重農主義,以城市產業為中心的政策叫重商主義。重農主義追求的是物質的財富,重商主義追求的是金銀財富!亞當·斯密詳細地對重商主義進行了論證,采取的是批判的否定的態度!而對重農主義則采取的是指出其缺點后持贊揚的態度。“據我所知,把土地生產物看做各國收入及財富的唯一來源或主要來源的學說,從來未被任何國家所采用。”“這一學說雖有許多缺點,但在政治經學這個題目下發表的許多學說中,要以這一學說最接近真理。”在亞當·斯密以后的一切政治經濟學也就是庸俗政治經濟學,(包括斯大林的《政治經濟學教科書》在內的所謂的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都是以賺錢為目標,為資本主義生產辯護的重商主義學說!
五,關于對外貿易
重商主義認為金銀或者貨幣就是國民財富,所以,“有很多貨幣的人,被稱為富人;只有極少一點貨幣的人,被稱為窮人。”“像富人一樣,富足的國家往往被認為擁有很多的貨幣,在任何國家,儲積金銀被認為是致富的捷徑。”因此,追求金銀,儲積金銀就成了國家富裕的目標。“政治經學的巨大目的就一定變成盡量減少供國內消費的外國商品的輸入,盡量增加國內產品的輸出了。因此,使國家致富的兩大手段就是限制輸入和獎勵輸出。”這就成了對外貿易的兩大原則。限制輸入采取的是高關稅或者禁止的辦法。獎勵輸出采取的是退稅,發給獎勵金,訂立有利的通商條約,在別國建立殖民地等辦法。對限制輸入和獎勵輸出的對外貿易,亞當·斯密的結論是:“消費是一切生產的唯一目的,而生產者的利益,只在能促進消費者的利益時,才應當加以注意。這原則是完全自明的,簡直用不著證明。但在重商主義下,消費者的利益,幾乎都是為著生產者的利益而被犧牲了,這種主義似乎不把消費看作一切工商業的終極目的,而把生產看作工商業的終極目的。對于凡能與本國產物和制造品競爭的一切外國商品,在輸入時加以限制,就顯然是為著生產者的利益而犧牲國內消費者的利益了。為了前者的利益,后者不得不支付此種獨占所增加的價格。對于本國某些生產物,在輸出時發給獎勵金,那亦全是為了生產者的利益。國內消費者,第一不得不繳納為支付獎勵金所必要征收的賦稅;第二,不得不繳納商品在國外市場上價格抬高所必然產生的更大的賦稅。”
勞動者2014年5月19日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