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習總視察蘭考后,烏有之鄉和紅歌會網陸續發表了一系列關于焦裕祿、張欽禮的文章,形成了一個小高潮,使得舉世矚目的張欽禮冤案問題又進入公眾的關注目光之下。不少網友對此冤案長期的不到解決非常憤慨,呼吁盡快解決這一千古奇冤。本文就這一冤案的解決前景作一粗淺的分析。
時至今日,張欽禮案是一個錯案、冤案,已是一個公開的秘密。上至中央領導,下到普通百姓,無不默認這一事實。現在的問題是要不要解決這個冤案和怎樣解決這個冤案。
張欽禮案之所以長期得不到解決,原因在于阻力太大,,阻力來自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當初誣陷張欽禮、制造張欽禮冤案的始作俑者。這部分人最害怕張欽禮翻案,因為此案一翻,這些人的政治信用就將徹底破產,他們當初的所作所為將永久地被釘上歷史恥辱柱。所以,他們是平反張欽禮案的最積極的反對者。任彥芳寫的《焦裕祿身后》一書就是他們反對平反張欽禮案的典型例子。
其次,張欽禮案當時是經過黨的最高層批準的。這也是多年來歷任高層領導不肯解決此案一個重要原因。由現任領導拍板否定前任領導定的案子,等于批評前任領導決策有錯誤,政治風險太大。
第三,歷任高層領導的維穩心態。張欽禮案是幾十年前的舊案,與后來的領導沒有什么關系。維持現狀,不作解決,不需要負任何責任。相反,如果要認真解決這個問題,很可能捅開一個馬蜂窩,自己的仕途前程將可能毀于一旦,后果不堪設想。對比起來,當然是選擇前者最保險。
第四,最重要的是,張欽禮案是當年河南揭批查擴大化的一個典型案例,而河南揭批查擴大化又是全國揭批查擴大化的一個典型案例。解決張欽禮案,很可能引起連鎖反應,這就涉及到對河南揭批查以至于全國揭批查運動的評價問題。進而還可能引發對文革中的一些具體事件的評價問題等等。高層領導不能不考慮這些政治風險。
由于上述原因,張欽禮案在相當長的一個時間內得到徹底平反的可能性不是很大。
但這并不等于張欽禮冤案就永遠石沉大海,永無平反之日了。對于解決張欽禮冤案,還是存在不少積極因素的。
首先,弘揚焦裕祿精神是黨中央多年來一貫的戰略決策,而焦裕祿和張欽禮是密不可分的。焦裕祿在蘭考的活動無不與張欽禮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拋開張欽禮宣傳焦裕祿,只能使宣傳活動蒼白無力,達不到培養與黨與群眾的血肉聯系的目的,達不到鞏固壯大黨的階級基礎的目的。相信黨的高層領導會越來越認識到這個事實的。
其次,還張欽禮于清白,有利于反擊歷史虛無主義借“焦裕祿事跡失真”和“張欽禮說謊話”等流言蜚語,抹黑前三十年,妖魔化英雄人物,妖魔化黨的歷史的種種言論。從網上的一些評論來看,任彥芳散布有關焦裕祿張欽禮的流言蜚語已經得到了歷史虛無主義者的積極支持。他們以任彥芳的言論為事實依據,借題發揮,把焦裕祿說成是張欽禮謊言捧起來的假典型,影響極為惡劣。由此可知,張欽禮案已不是張欽禮個人的個案了,它已成為關系到焦裕祿事跡真實性的影響面很大的問題了。相信黨的高層領導會權衡利弊,作出明智的舉措的。
第三,圍繞張欽禮案,從黨內到黨外,從上層到基層,始終存在一個支持張欽禮的群體。幾十年來,他們一直在不屈不撓地為張欽禮奔走呼吁,宣傳焦裕祿、張欽禮的感人事跡,反駁“焦裕祿事跡失真”和“張欽禮說謊話”等流言蜚語。他們的宣傳,使更多的人了解到張欽禮案的事實真相。特別是2004年蘭考十萬群眾自發為張欽禮送葬的震撼人心的場景,生動反映了張欽禮與人民群眾之間的深厚感情,深深打動了每一個有良知的人心。相信黨的各級領導對此不會無動于衷的。
第四,習近平總書記主政以來,旗幟鮮明地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傾向,在意識形態領域掀起了一個反右的高潮。習總還提出進行群眾路線教育,把蘭考作為自己實行群眾路線教育的聯系點。這就給解決張欽禮冤案帶來了一個有利的契機。
習總2009年在蘭考聽取焦裕祿事跡匯報時,“明知故問”地問到了張欽禮:“當年和焦裕祿一起帶領干部群眾除‘三害’的那位縣委領導是誰?”從這句話里,人們不難看出中央領導對張欽禮的態度。
綜合上述分析,我認為張欽禮冤案是有希望解決的,但又是不能一蹴而就的。還需要所有關注張欽禮、同情張欽禮的人們繼續進行鍥而不舍地努力。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