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文瑞李默然的追憶遐想
李甲才
2013年12月16日
一篇文章,一個消息,追憶遐想,感慨唏噓不止。他們追隨毛主席為首的共產黨并成為共產黨人,共同為成就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做出了應有的貢獻,爾后隨附非毛化潮流,又成了葬送革命和建設的一員,共同上演了最大范圍的“成者何也敗者何”。
《人民日報》2012年11月5日要聞13版,發王剛《在馬文瑞同志誕辰10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馬老1978年12月任陜西省委第一書記,完成了陜西的“包產到戶,分田單干”,后到北京任職。1977年王任重到陜西,后任省委第二書記,預備接替不怎么緊跟的李瑞山的頭把手職務。因有強力后盾,越權召集省委會議,按風向而不是按紅頭文件,開展當時的真理標準討論,打破了陜西的“毛共社”禁區。當然,不光是他們,全國上下有一大批。
猜想也不是空穴來風,聽說馬老離任后曾在聯名書上簽名,不同意“十五大”修改黨章,把中國共產黨的性質由無產階級的先鋒隊,“擴容”、“組裝”成“全國各族人民的先鋒隊”,改為全民黨。應該承認老革命還是有些革命的素質。先革命了,又背離了社會主義繼續革命,再回歸革命,也是進步,總比死心踏地到底的人好得多。秋石客把此定性為“兩頭真”,跟毛主席干革命是真,晚年離職后又堅持革命是另一頭真。
2012年11月10日,“李默然逝世,西安網友悼念”(華商報B8版)。原因是主演過6集電視劇《鐵市長》中的西安張鐵民市長,報文說1991年7月1日,在中央電視臺黃金時段播出后,風靡全國。因反感李的劣臺詞朗誦,感到索然無味未看。
1976年10月后非毛化很快就開始,“傷痕文學”鋪天蓋地。在一次演出中,劇情影射、詆毀毛主席。“皇上好細腰,宮中多餓死”,喻主席肆虐妄為造成災難,李聲情并茂,音調宏亮高亢。還有其它的演出,迅速走紅。什么劇名記不清了,這句臺詞絕對無錯。聽到后非常厭惡、憤怒,至今印象仍十分清晰。其時有馬季等人污辱京劇革命旗手的相聲,特點是全場充滿羊叫音,還有按戲曲調演唱的《大快人心事》等,共同組合的誹謗潮殺傷力比原子彈大。當初自己歡呼的不知晚年還是不是鐘情的?
李仁堂在電影“青松嶺”中,說“針尖大的窟窿透過斗大的風”,臺詞好說的也好。把漸修微改的潛移默化關乎到社會主義成敗表達的恰到好處。影視戲曲相聲是思想輿論陣地,“心戰”作用巨大。毛主席在世時戲劇界、影視界大批名流多少次表白,“要演革命戲,先做革命人”,后迅速改頭換面、隨波逐流。不知在回顧往昔時怎么認識、是何心情?
成就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大業不是領袖一人,釀成“中特社”也不是幾個人,都是許多人共同作用的結果,在社會變化的十字路口上,主動或被動做出的抉擇。唐僧如不取經(搞社會主義),沿途的妖魔鬼怪就會日復一日,偏偏取經發生,使其暴露了原形。
中國和蘇聯不同,毛主席事前在全國長時間把復辟倒退揭示的非常清楚,苦心孤詣,把馬列的著作印成大字本發給縣處級以上干部,還是沒能如愿以償。提及馬李不是追究責任,而是從中覺悟持續搞社會主義革命的艱難曲折。主要有三:一難:社會主義是社會發展史上的新生事物,國外帝國主義殊死反對,常存顛覆的危險;國內拿槍的敵人被消滅后,不拿槍的敵人依然存在,他們或其后人伺機反攻倒算,圖謀奪回失去的一切;二難:革命革到革命者的頭上,破除舊觀念、舊意識、舊習慣,要和人民劃等號,稍不強力推進,許多當權派就變成了客觀上的走資派;三難:社會主義實行公有制,廢除剝削壓迫,按勞分配,走共同富裕之路,讓人們從社會主義優越性中短時實現全民富有達不到。任何國家使少數人富裕很容易,多數人就十分困難。社會主義應有比資本主義更高的生產效率,顯示出經濟上的優越性,
過真正的社會主義革命關,“斗私批修”改變世界觀,比奪取政權時的考驗更為嚴峻復雜。在職位名利與政治立場、信仰出現矛盾的中,很多人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前者。馬、李1976年后的選擇客觀上成了葬送社會主義“大合唱”中的一員,不光是他倆。社會主義信念至今許多人堅持不棄,非常可敬。沒有他們的執著信守,誰知道現在五星紅旗還能存在不?
社教、文革整黨內走資派時,多少人反感抵觸,背后嘀咕不認可,認為整了“忠臣”,而把真正的革命者咒罵、誹謗,流言中傷,為其身陷囹圄釀造了人事方面的條件。毛主席能洞察“十月懷胎”到“分娩一時”,庸人只知“分娩”以后。而有些所謂的共產黨人是鉆到內里“懷胎”、預謀“分娩”出個沒有公有制的私有化社會。時間并不遙遠,都還歷歷在目。
如何反掉黨內走資派是全世界共產黨人未能破解的難題,除了巴黎公社、匈牙利、柬埔寨的社會主義被外敵摧毀外,全是自行“和平演變”,在槍林彈雨中取勝,在沒有硝煙的戰場上幾乎全盤皆輸,把共產黨、社會主義搞得聲名狼藉,涂上了厚重的污垢,使共產黨和社會主義重建有了一時揮之不去的陰影。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