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上“缺鈣”,就會得“軟骨病”,就可能導致政治上變質、經濟上貪婪、道德上墮落、生活上腐化。事實證明,理想信念教育非常必要。堅定的信仰始終是黨員、干部站穩政治立場、抵御各種誘惑的決定性因素
精神上“缺鈣”,就會得“軟骨病”
被稱為“養生大師”的李一,神乎其神,信徒眾多;能“隔空取物”的“氣功大師”王林,受大腕和某些領導追隨,鬧騰九州。去年底和最近,兩“大師”相繼現騙子原形,引來輿論熱議。大千世界,有行騙被騙,并不稀奇,奇怪的是,一些黨員、干部也想“沾大師仙氣”,對其頂禮膜拜。據說,“大仙”王林與前不久被法院判處死緩的原高官劉志軍暗通款曲,王曾為劉的辦公室布置一塊靠山石,以“保一輩子不倒”。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靠山石”還在,劉和王都倒了。
共產黨人是無神論者,入黨的一刻就把馬克思主義作為自己的信仰,把共產主義和社會主義作為自己的信念。這是政治靈魂。假大師受追捧,雖是較極端案例,但求神拜佛、爭撞頭鐘、講究風水,“不問蒼生問鬼神”者有之;以為馬克思主義“過時了”,以攻擊、譏諷之為“時尚”者有之;以為“中國總搞不好”,把配偶子女移居海外、資產存洋銀行,給自己“留后路”者有之;對事業進步冷淡,心為物役,及時行樂者有之。倘若理想信念是主心骨,上述種種表現者是否患上一種“缺鈣癥”,須作“精神補鈣”的事宜呢?精神上“缺鈣”,就會得“軟骨病”,就可能導致政治上變質、經濟上貪婪、道德上墮落、生活上腐化。事實證明,理想信念教育非常必要。堅定的信仰始終是黨員、干部站穩政治立場、抵御各種誘惑的決定性因素。習近平總書記在8•19重要講話中重新強調了“堅定理想信念”的要求。
“胸懷遠大目標”不是空喊的
首先,善于把遠大理想與現實目標聯系起來。
人作為高級動物,總有自己的理想和信仰。古代“女媧補天”、“精衛填海”、“嫦娥奔月”的傳說,遍及歐美的教堂、中國的廟宇,都蘊涵著人們的信仰。丹麥哲學家基爾凱郭爾認為,人生有三個狀態、三個階段,一是審美,獲得感官需要,而僅此則擺脫不了聲色犬馬、紙醉金迷;二是道德,體驗善惡、苦樂,追求善良、正直、節制,僅此則只是個“好人”而非“完整的人”;三是信仰,有信仰者就會超脫世俗功利,利他助人、奉獻社會。當然,基氏把信仰托付給神靈,我們則托付給科學。恩格斯把理想譽為“有機物最高產物”。
共產黨人的遠大理想由認識和把握社會發展規律中產生。我們經歷過“跑步進入共產主義”的稚嫩階段,提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將實現遠大理想扎實地落到現實的“地上”,實在地加以推進。中國現代化建設的迅猛發展,正圓著近現代志士仁人強國之夢,也一代代、一屆屆“接力賽”式地邁向美好社會。卓著成就顯示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的強大生命力,顯示共產黨人創造人類文明的智慧、氣魄和勇氣。為此,我們有資格大聲說,我們的遠大理想是世界上最進步和崇高的。我們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
遠大理想,因其“遠”和“大”,實現之是個漫長過程。但它并不“遠不可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每一個步驟和進步,就有共產主義大廈的被“添磚加瓦”和層級上升。從個人來說,雷鋒、焦裕祿、楊善洲式的先進人物,就達到共產主義的境界。他們,就在我們時代,在我們身邊。對普通黨員、公民來說,在崗位履職以外,還樂于干些有益的“分外事”;因惻隱之心,伸出助人之手;出于“本能”,忘我救險、救人;路見不平,站出來說上幾句公道話,等等,我們將之稱為“微感動”。我想,“微感動”就是遠大理想的踐行,“微感動”多了,社會就更為和諧、文明、健康、友善。“胸懷遠大目標”不是空喊的,重要的還表現在黨員、干部的帶頭“自我凈化”。即言行一致,消除“兩面人”習氣。反之,若黨員在組織生活中講的是套話、官話,而在同事、朋友中講真話、實話,說一套、做一套,黨的肌體就會被嚴重侵蝕。
價值理想上的“最大公約數”
其次,理想信念教育與構建核心價值觀聯系起來。
理想信念教育不只是黨員、干部的事,全社會都有理想信念教育。理想,是棵大樹。由個人生活理想、職業理想、道德理想、社會理想、政治理想構成。尋求心相依的伴侶、宜居的家園,尋求穩定、適合自己的職業,并爭取晉升等,會激發一個人的才智和工作動力。在閑聊中也發現,有的青年朋友圓了個人的那些“夢”后,為什么還會有一種莫名的空虛?我想,穩定而長期起作用的是共同理想,它是社會全體成員“理想樹”的主干,它結實挺拔了,樹才枝葉繁茂,抗擊風雨。
深入一步來說,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蘊含了理想信念的修身養性。改革開放以后,我們認同了多元、多樣、多階層的社會。從價值理想上說,有先進分子須踐行的,有一般社會成員能接受的價值觀,也包容富有階層的生活觀。在各種價值觀共存、共融、交流、碰撞之中,也有負面的金錢主義、利己主義、享樂主義、不誠信的價值觀的不時冒現,危害我們社會,污染黨風政風。多元之中有砥柱,多樣之中有主導,多變之中有準繩,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是遏制、消解負面的東西。十八大所概括的“三個倡導”,即“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和諧,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其中有新時期全國人民的共同理想和社會主義的信念。這24個字,是廣大群眾、各個階層在價值理想上的“最大公約數”。包含了中國社會歷史優秀價值理想;包含了借鑒人類文明進步的文化成果。因此,弘揚之,就能提升公民道德思想素質,知榮辱、講正氣、做奉獻,社會將進一步清新起來。
還得消除“本領恐慌”
堅定理想信念,還得消除“本領恐慌”。須知,在30多年時間內,我們走過了發達國家曾經二三百年的現代化之路,某種意義上,人家經歷的矛盾、沖突、陣痛,也集中凝縮在這些年份中了,由此“成長的煩惱”之多,可想而知;同時,互聯網、新媒體的出現,既帶來生活工作方式“顛覆性”變化,又帶來輿論管控、話語權表達的巨大挑戰。在新情況、新問題、新知識、新考驗層出不窮情況下,如何如饑似渴學習、投身新的環境,如何增強“精神鈣質”、堅定理想信念,如何努力練就各種新本領,成為妥善處理新時期人民內部矛盾的行家里手,成為運用、把控新媒體的行家里手,是放在各級干部和全體黨員面前的新任務。
(作者為上海市第十二屆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委員、上海馬克思主義研究會副會長)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