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知”原即“公共知識分子”的簡稱,但在中國當下的現實語境中,此詞先后經歷了一個語義上的變奏曲,原初的圣神性被一種輕蔑所遮蔽,其本身所承載的價值和理念快速貶值,尤其在互聯網輿論場中更是成為屢屢被揶揄諷刺的對象。
公知的進化史
“知識分子”原指受過專門訓練,掌握專門知識,以知識為謀生手段的一個特殊群體,“公共知識分子”其一是因為知識的公共性,其二是因為主體所討論話題的公共性,亦即主動介入大眾話題,用專業知識闡釋社會性議題。
在中國的話語體系中,“公知”源自于2004年《南方人物周刊》“影響中國公共知識分子50人”的評選活動,在此次活動之后“公知”便快速進入了大眾的視野,原初評選對象主要定義在專業的學術領域,尤指人文社科領域有學術成就和公共影響力的知識分子,譬如曾經入選過此榜單的有:李敖、唐德剛、余世存、許倬云、杜維明、金庸、錢理群、秦暉、汪暉、北島、吳敬璉、茅于軾、胡舒立、梁從誡、崔健、賈樟柯、章詒和、何清漣、畢淑敏、龍應臺等,這些名字至少在專業角度觀察,都無愧于“公共知識分子”的稱號,甚至在歷史的縱橫坐標上都有他們的一席之地。
然而,隨著互聯網的蓬勃發展,我們迎來了一個全新的“熱言時代”,自媒體大行其道,人人握有言說的麥克風,只要有網絡和移動網絡的地方,所有被當局允許討論的公共議題中,每個人都成了時評家,不受時間空間和技術的任何限制,眾聲喧嘩背后是被撕裂的共識,所謂多元背后充斥著各種不盡相同的利益訴求。
互聯網本身帶有一種破除信息障礙和話語壟斷權的原生力量,眾人起初都懷抱一個人人平等的大同夢想,尤其在微博上,開通之初都想翻越現實生活中牢不可破的階層藩籬,至少在言說的層面是這樣,但事實上最初的愿望變成了一種誘人的遠景,藩籬依然存在,只不過從現實平移到了互聯網,現實中的話語權與網絡上成正比,僅僅換了一個場域而已,大佬還是大佬,屌絲還是屌絲,現實中擁盡各種資源的成功人士們在微博上依然風生水起,被大量粉絲所簇擁,甚至隨著網絡的幾何式擴散,風頭一時蓋過現實中的自己,在“轉發”和“評論”的合力下造就了一個個虛幻的大V形象。
在泛物質和娛樂化的時代,成功商人和光鮮的藝人自然成了當仁不讓的主角,不管他們是以什么方式攏聚資源,以什么方式走向前臺,以什么言論說教,他們總會有沒完沒了的擁躉,掌聲和鮮花如影隨形。現實另一極的網絡上依然如此,這兩類人擁有讓所有人艷羨的粉絲,掌聲和鮮花變身為“轉發”和“評論”,一些無厘頭和不明就里的言語總能得到樂此不疲的關注,但隨著粉絲的漸漸增多和影響力不斷擴散,他們也不滿足于娛樂和專業說教,逐漸參與到一些關注度較高的社會議題,甚至見縫插針地議論本就被管制的政治話題。
在話語權和傳播力決定一切的時候,“公知”一詞的性質也悄然生變,這成了一個被過度消費的詞匯,本身所代表的群體也發生了戲劇性的移位,前次說過的專業知識和以知識為基礎的公共話題討論變成了消費和娛樂,知識退而其次,各種盲從和片面之詞粉墨登場,“公知”完全失去了原先的神圣性,被卸下了崇高,最初的那一串名單變成了:李開復、薛蠻子、潘石屹、任志強、徐小平、孫海英、姚晨、伊能靜、趙薇等等。
當此“公知”們紛紛占領網絡制高點的時候,反彈也便烽煙四起,即便是他們擁有了數量驚人的關注者,但是依然掩蓋不了四下里斥責的聲音,甚至同步有“母知”等惡搞詞匯應運而生。
無意因為彼“公知”們的崇高而貶低此“公知”們,或許是一個時代的使然而已,只不過這個時代的轉變因為科技的介入而顯得如此迅速,讓人一時恍如倒錯的感覺。
公知的政治觀
當下的政治思想生態中被粗暴地以“左”“右”來區隔,“左”在廣義上是追求公平踐行社會主義理念的一派,“右”則是追求效率踐行資本主義理念的一派,二者并非沒有共同點,都聲稱追求所謂的自由民主和民富國強,但在網絡輿論場尤其是微博上諷刺挖苦多過理性對話,缺少嚴謹的歷史論據和推演,極盡嘲笑之能事,各自總覺得真理在手,居高臨下。
進化之后的現“公知”們在大眾意義上被劃分為“右”,唯美國馬首是瞻,強調所謂的普世價值,“民主自由”時時不離嘴,將市場看成是萬能鑰匙,他們內部也會抱團取暖,互相支持,對論敵群起攻之,無“最大公約數”。
現“公知”的領軍人物李開復和潘石屹等都會在時政議題上有所發揮,就在還沒有完全冷卻的“憲政熱”中都有他們的聲音,李開復8月5日的一則微博寫道:“《中國若動蕩,比蘇聯更慘》一文中屢次使用陳舊過時的俄羅斯數據,卻掩飾了近10年的騰飛。該文章若是10年前發表,在俄羅斯現狀方面還有一定的說服力。今天發表,說好聽點是鴕鳥思維,說難聽點就是謊言蒙騙。”而潘石屹在8月7日的微博則是:“好的體制在激發人的潛能、智慧、創造力,欣賞他們。不好的體制在抑制、打擊這些好東西。”二者皆有所指。
除卻以上二者,其他活躍的現“公知”們在每一個社會熱點,甚至是政治節點(十八大、兩會)都會發聲,或明或暗,基本形成了一個套路,為“民主自由”鼓與呼,表面上挑戰現執政當局,凡是有沖突的地方,第一責任人基本都是政府和體制,甚至在很多新聞事實還未清晰的時候就先入為主地定論,例如最近的“唐慧案”,幾乎所有的公知從一而終為唐慧搖旗吶喊,但部分事實經由南方周末(通常被定義為公知一邊的“右派”)有所翻轉之后,全部啞然。
即便如上,現“公知”們依然清楚在中國大陸的生存邏輯,他們永遠都會有一個底線,并非是真“勇士”,不該觸碰的他們永遠都會保持距離,他們大多都是從商之士,明白中國大陸的“政商關系”,不然也沒有他們當下所擁有的一切,很多時候僅僅是一種姿態,甚至是被其自身的粉絲民意所裹挾,他們知道退路在什么地方,臺階在什么方位,如何與握有實權的官僚打交道,他們在言說上層建筑及意識形態的時候往往瞅準了一道安全的夾縫,必要時全身而退,這是不得不學會的政治哲學,是生存和發展的基礎。
現“公知”們的政治立場和姿態也是其自身被貶損和污名化的幫兇,他們在政治上夸夸其談,而在私下里卻賺得盆滿缽滿,除了部分人象征性做一點公益賺取聲名外,他們幾乎與底層脫節,只迎合中產和小資們的情調,甚至有拿著資本和權力媾和的嫌疑,然后導致市場畸形,一味拉大貧富差距,激化整個社會的深層矛盾。
在中國大陸的生存邏輯中,當財富積累到一定階段的時候,這些富有“公知”們的利益訴求開始轉向,對自身的財富沒有了安全感,便設法尋找一種途徑來保障現有的利益和長期的資源需求,這既是商人的天性,也是現實中國的生存邏輯,所以,他們的政治哲學中,“對抗”僅僅是一種表層的態度,深層的合作和妥協才是真實的內心世界。
現“公知”們最擅長描述一種虛幻的未來,注入很多引人入勝的辭藻,而自己們卻時時準備著和現權力進行或短暫或長期的歡愉,他們時時聽候差遣,權力一有招呼,他們便鞍前馬后笑逐顏開,這部分因環境而造就,部分因自身逐利的本性使然。
“士大夫之無恥,是謂國恥”,傳統中國的“士文化”煙消云散在歷史的塵埃中,清末接續其后的知識分子歷經了風云變革和劫難重重,然而在現代文明的帷幕下,所謂的“公知”們只剩下實用的名利哲學和分裂的政治觀。
李開復(1961年12月3日-)中國臺灣人,出生于臺灣省臺北縣中和市(今新北市中和區),是一位信息產業公司的執行官和計算機科學的研究學者。1998年,李開復加盟微軟公司,并隨后創立了微軟中國研究院(現微軟亞洲研究院)。2005年7月加入Google(谷歌)公司,并擔任Google(谷歌)全球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一職。2009年9月宣布離職并創辦創新工場任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創新工場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開復2011年11月通過微博公布了來自卡內基梅隆大學的聲明和聘書,以回應方舟子對其職稱的質疑,并詳細總結了自己獲得職稱的過程。2012年9月,李開復痛斥citron research報告欺騙投資人。目前李開復移居中國大陸北京市。
潘石屹
1963年11月14日出生在甘肅省天水市潘集寨村。
1982年,從中國石油管道學院畢業后分配到原國家石油部工作。
1987年,辭職下海到深圳、海南,后到北京,專業從事房地產開發。
1992年,與合伙人在共同創立北京萬通有限責任公司。
1992年與人合作共同創建了北京萬通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開發出一系列房地產項目,包括北京萬通新世紀廣場、中國國際航空公司大廈、北京萬通理想世界(現新城國際)。
1995年潘石屹與妻子張欣女士共同創立了SOHO中國有限公司。自公司創建以來兩人共同開發了一系列商業地產項目。
1999年底,一本出自現代城發展商之手的長篇文字《SOHO現代城.居家辦公.酷.com》出現在諸多媒體上,SOHO的概念被正式推出。
2001年1月初,以前衛頭光形象出現的SOHO現代城的廣告大范圍出現,同時一本銀灰色封皮、長達100多頁的SOHO現代城樓書,以大量的照片、漫畫與插圖講解SOHO現代城的三個空間,“有點前衛、有點
另類”的風格引起市場的關注,SOHO一詞開始被廣泛提及。
2002年潘石屹先生受到國內外眾多媒體的普遍關注和熱門報道,其中有時代周刊、CNN、CCTV、華爾街日報以及南華早報等等。時代周刊曾在2002年11月刊中這樣報道潘石屹“房地產商潘石屹給中國一貫單調的公寓和寫字樓帶來了明快的色彩……潘石屹的樓盤在品位上已國際化。”
2007年10月8日SOHO中國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成功上市。
2012年8月16日潘石屹在香港業績會上宣布SOHO中國將告別散售模式,轉而持有北京、上海有價值的物業,公司未來的盈利也主要來自租金收入。
薛蠻子,是UT斯達康創始人之一,曾擔任中國電子商務網8848前董事長、中華學習網前董事長等職務。他投資過的項目包括PCPOP、李想的汽車之家、方三文的雪球財經以及杜子健的華藝百創等公司。被奇虎360董事長周鴻祎稱為“中國天使投資第一人”。2011年5月20日,薛蠻子發布微博透露自己已被檢查出患有直腸癌。
任志強,地產商,北京市政協委員,北京市華遠地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同時兼任北京市商業銀行監事、新華人壽保險公司董事。自1993年起改組成立北京市華遠房地產股份有限公司,并擔任董事長兼總經理,創建"華遠"品牌,在房地產界具有極高的知名度。2011年4月其透露正式接到上級的免職命令,退去華遠集團董事長一職,但仍擔任華遠地產上市公司董事長。在“財經年會2012”分論壇上,任志強與住建部展開爭論,被指“吃了肉還罵娘”。2012年4月,媒體報道稱任志強公開表示一年半后房價暴漲,針對此說法,其在微博上回應這不是他的原話與本意。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