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地方領導小組設置隨意,數量龐雜。2012年,湖南省石門縣所街鄉一次性成立38個工作領導小組。網友發現,2009年,浙江省岱山縣一位縣委副書記被安排擔任近40個領導小組的組長。陜西省某市曾于2006年成立“推廣足療保健工作領導小組”。(《現代快報》7月23日)
自中央到地方鄉鎮,常設立領導小組這樣臨時機構,本是出于解決一些超部門、跨區域性問題的需要。不可否認,這類機構在解決不少涵蓋面比較廣的社會問題上確實發揮了一些效用,也集中調動各方面力量聯合攻關一些難點、熱點問題。但現在很多地方把領導小組作為應急的萬能鑰匙,遇事必成立領導小組,開個會也要設立領導小組。如今作為議事機構的領導小組已成泛濫趨勢,值得關注。
近年來領導小組扎堆,早已成為各地公共行政管理上的一大頭疼事。由于設立隨意性較大,每開展一項工作都要成立一個相應領導小組,日積月累,領導小組只見成立,不見撤消,嚴重影響了工作效率。據報道,數年前,某省一副省長曾要求辭掉其兼任的200多個“組長”職務,一心一意干好“副省長”一個角色。這也許只是個孤例,但一般而言,領導成員兼任數十個領導小組的組長或副組長的情況在現實中并不少見。兼任組長或副組長太多,一是分散干部精力;其次,由于領導小組機構往往與職能部門重疊交叉,表面上看似加強了領導力量,無形中卻又增加了辦事環節和難度。一些地方政府在設立“推廣足療保健工作領導小組”等稀奇古怪的領導小組時,憑著一紙通知便敢“號令四方”。從各種新聞報道來看,這種現象已積重難返。
縱觀全國,濫設“領導小組”,根源在于跟風和盲從,當成一把應急的萬能鑰匙。作為最高行政部門的國務院,10年前的“領導小組”數目曾達85個,經過大的調整后,目前僅有30多個。地方事務再怎么復雜,復雜得過國務院么?一個小鄉鎮,一次性便成立38個工作領導小組,數量遠超出國務院,讓人不免懷疑地方主政者執政的理念與誠意。其實地方政府隨意設置“領導小組”,自有他們的考慮。一者為了體現地方主政者對某某工作的“高度重視”,上面有下面也要有,這是一種“與時俱進”;二者體現了地方主政者工作的“創新”,人無我有,這是一種“開拓進取”。于是眾多“領導小組”成為“擺設”,一無是處,看似對工作很重視,,但實際上徒有其表。
筆至文末,根治“領導小組泛濫”的亂像已勢在必行,因為領導小組不是萬能鑰匙。若長此以往,不可避免的對政府形象帶來不必要負面影響。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