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外號都是憑感覺起的,事先論證是不可能的。但感覺到的東西不一定有現成的文字可以表達。所謂“詞不達意”,“意在言外”,都充分說明了語言文字的局限性。在語言內部,許多口語中的字詞,又是書面語所沒有的。不善于向生活本身學習語言,是當今作家和中文系學者的最大職業弊病,那種依靠翻譯術語混飯吃的學術風氣,使我們的學術越來越萎縮,最終將走向“自絕于人民”。
對面樓里,有兩個人的外號很獨特。一個叫“老Géi”(第二聲,陽平),一個叫“小Diā”(第一聲,陰平)。這兩個音都是沒有字的,但發音本身就是有意義的。在語言學界有一種觀點,說什么當初如果把人叫做狗,把狗叫做人,約定俗成,今天大家也就那么叫了。我始終不能贊同這種觀點,我認為命名過程不可能是完全隨意的,人類的聲音本身就已經是包含了能指和所指的意義符號,記錄聲音的文字是后起的,它不過是把聲音物質化,空間化而已。“老Géi”的Géi,是什么意思,說不清,但是大家都覺得這個人特別Géi,越琢磨越準確,越形象,非Géi絕對不足以形容之,就像非Q不足以形容阿Q一樣。“小Diā”自然也是大家覺得此人特別Diā,再沒有比Diā能夠更活生生地形容此人的字了。米蘭·昆德拉指出:“有些詞兒用起來的時候跟別的詞不一樣;它們有一層特別的意義,只有最早用這詞兒的那幾個人才知道。”(《笑忘錄》)此話大有道理。
老Géi是個男孩,比我大兩歲。他首先長得特別Géi,長條臉,但肉很多,肉都集中在鼻子以上,鼻子以下突然瘦削了一半,急速地延長下去。別人都說難以形容,我則聯想到一個對應體,就是林彪寫的“干革命要靠毛澤東思想”中那個“干”字,林彪把那一豎寫得特別長,表示他要干革命一干到底,結果干到溫都爾汗去了。老Géi的聲音也特別Géi,像男人,又像女人;像老人,又像嬰孩;像人言,又像獸語或鳥語;像發音器官產生的,又像人工合成的;像從他嘴里發出來的,又像不知從什么地方傳來的。第一次聽他說話的人,總是用一種奇怪和驚恐的眼神看著他。
老Géi不大與別的孩子玩,但他喜歡看別人玩,一邊看一邊“嘿嘿,嘿嘿”,發出刺耳的奸笑。或者在一旁另玩一套,誰也看不懂他玩的是什么。他最喜歡觀察和模仿別人的動作。當有人在干活或聊天時,他常常在旁邊亦步亦趨地無聲模仿著。他知道自己的聲音不得人心,所以只模仿口型,很少出聲。當你突然發現身旁有這么一個人在表演著“啞劇”時,會覺得非常詭異。被模仿者往往會憤怒地打他。時間長了,老Géi模仿別人達到了惟妙惟肖的地步,成為“十八天大樓”的一絕。
有時一些大人就讓他表演取樂,說:“老Géi,你學一個老黃頭撒尿。”老Géi就退進樓里,然后彎著腰,慌慌張張跑出來,一臉苦相,鬼鬼祟祟地四下張望,跑到煤棚子前,伸手到褲襠里去掏。可是左掏右掏怎么也掏不出來,急得直跺腳,忽地一個哆嗦,把一條腿遠遠地叉出去,表示尿褲子了。原來老黃頭一家子都有尿頻的毛病,全家5口人每天要撒尿100多人次,經常為入廁發生沖突,他的兒媳婦就作出規定,她自己和孩子可以完全使用室內廁所,丈夫大黃只許夜里用,白天如果不上班,必須去公廁,公公老黃頭則全天候地一律去200米外的公廁解決,她說這樣可以讓老頭多活動活動,身子骨硬朗。老Géi學老黃頭撒尿是他拿手的保留節目,其他精彩節目還有“朱牛氏纏小腳”,“老財迷揀錢”,“小老韃偷雞”和“小老坦兒挨揍”等。當時誰也不知道有一種藝術叫“啞劇”,否則老Géi早成為世界級的表演藝術家了,他的水平絕對超過王景愚、游本昌,而且帶著一股子“妖氣”,顯得非常“先鋒”。
有一天傍晚,忽然來了幾個老師模樣的人,原來是老Géi的班主任和校長來找老Géi的家長,說他在學校模仿林彪講話,高喊:“喂大的令袖和道士卯住西,玩水——!玩水——!玩玩水——!”校長說,林彪是反革命陰謀家,野心家,賣國賊,他是“語錄不離手,萬歲不離口,當面說好話,背后下毒手”,你們的孩子模仿他喊“毛主席萬歲”,從性質上說,屬于嚴重的政治錯誤,但考慮到他年紀小,你們家又出身無產階級,孩子的爸爸又是革命干部,所以不做政治處理,由家長進行批評教育,要認真學習毛主席關于“在社會主義階段仍然存在著階級和階級斗爭”的偉大論述,結合學習張春橋和姚文元同志的有關文章,提高辨別是非能力,把他培養成為一個合格的無產階級革命事業的接班人。
老Géi的父母點頭哈腰地答應著,但老師們走后,也沒見他們揍老Géi,好象沒這回事似的。他們一家人做事都有點Géi。老Géi的妹妹“小老Géi”長得很漂亮,大眼睛黑白分明,梳著兩條朝天辮,但整天拖著兩溜鼻涕,跟誰都不說話,誰要主動跟她說話,她就怒目而視,再說下去,她就撲上前,往那人身上抹鼻涕。有一次小泉哥看見她沒有鼻涕,就討好她說:“小老Géi,你看你現在沒有鼻涕,干干凈凈的,多招人稀罕哪!”小老Géi一聽,撲過去抱住小泉,呼地一聲,從鼻子里噴出兩道鼻涕,把小泉印有“先進生產者”的背心抹了個亂七八糟。后來我上大學時,聽說小老Géi已經是哈爾濱著名的時裝模特。別人都說模特的氣質很“酷”,但我總覺得很“Géi”。
過了幾年,又有一次老Géi的班主任和校長來訪,鄰居們以為老Géi又犯了什么反革命滔天大罪。沒想到這次是表揚。原來有幾個流氓闖進他們學校,一連調戲了好幾個女老師,打了好幾個高年級的學生,還搶走幾支鋼筆和幾枚周恩來紀念章。派出所的民警調查時,老Géi活靈活現地模仿了那幾個流氓的表情和姿態。民警對當地流氓都是了如指掌的,一看模仿,就猜出了是誰,當天就抓到了那幾個小子。老Géi因此到期末時,被老師指定大家“民主選舉”為三好學生。老Géi長大后,在區政府當了一個小官,據說從不貪污,但只要他嘿嘿奸笑一次,就會有一個貪官被清查出來,大家都說:“真他媽Géi!”
小Diā是個女孩,比我大一歲。有一個“嗲”字,讀第三聲Diǎ,形容人的言行故作撒嬌,令人肉麻,比如說“嗲聲嗲氣”。但小Diā的Diā比“嗲”的含義更豐富。首先她長得特別Diā,有個詞兒叫“眉目如畫”,就是說她的。她的五官長得非常不真實,線條極為簡潔清晰,好象是畫上去的。兩線細眉從鼻根開始向兩鬢斜插上去,可是插了一半,忽然轉彎90度倒折下去,往耳垂方向直刺,活象是圖案中的一只展翅的大雁或者是一副冰球拍。薄薄的單眼皮兒,小嫩鼻子小紅嘴兒,都沒有什么立體感,仿佛是出門前臨時畫在那張瓜子臉上的。她的聲音不是故作撒嬌的“嗲”,而是既要故作高雅、高貴、高傲,又要故作嬌美、嬌羞、嬌嫩的“Diā”。每一個字都吐得字正腔圓,又水靈又富于韻味。說話時挺著小細脖,聳眉眨眼的,極其“入戲”。人們日常交談都用帶著方言土字的口語,小Diā卻從小就一口書面語,跟她說話立刻就覺得是上了舞臺。別人問她:“吃了沒?”答曰:“三刻鐘前剛剛用過。”問她:“干啥去?”答曰:“家中下水管道不幸堵塞,前往房產部門尋求緊急援助。”小Diā的口語這么講究,可奇怪的是,她學習并不好。尤其作文,因為只顧“跩詞兒”而不顧其他,經常被老師判成不及格。
小Diā的儀表姿態處處都顯著Diā。她走起路來輕飄飄的,拿東西只用三個指頭,無名指和小指則翹著。如果掉了東西,她決不彎腰撅腚地去揀,而是一腿半蹲,一腿屈下,上身保持直立,用三個指頭輕輕一拈,好象采花似的揀起來。許多年后,我讀到廢名的一句詩:“我學一個/摘花高處賭身輕”,不禁油然想起了小Diā。
小Diā上初中后,更加刻意于儀表。衣服穿得很瘦,別人說那是為了“顯條”。夏天經常赤腳穿著拖鞋,腳脖子上套著粉紅色橡皮筋,輕飄飄地過來過去。梳一條長辮垂在背后,但經常捉到前邊來輕輕按在臉上,然后歪著腦袋,閉目做深情狀。我看不懂她在表達什么意思,一直猜想她是模仿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中的吳清華。吳清華找到紅色根據地,把紅旗撫在臉上,熱淚滾滾。畫外音說:“紅旗呀紅旗,我可找到了你!”小Diā的行為,經常引來浮浪青年的調戲。他們憋著嗓門,學著小Dia的腔調說:“小Dia同志,請您與我共同觀看一場彩色革命故事影片,可以嗎?”小Diā立刻做出憤怒的樣子,先用單腳跺了一下地,然后用食指和小指經過胸前,劃了半個圓,奮力向外一指,呵斥道:“無聊!無賴!無恥!你們把這大好年華用于欺侮一名風華正茂的女青年,這樣,當你臨死的時候,你們就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就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恥,你們勢將永遠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青年們哈哈大笑,他們聽不懂小Diā說的是什么,但只要小Diā這樣對他們說上一通,他們就感到無比的愉快。而小Diā怒斥一番之后,也似乎十分愉快,把一個搪瓷盆側頂在腰間,輕飄飄地買豆腐去了。
北京等地的電臺每年都到哈爾濱來招收播音員,小Diā考了幾次,都失敗了。但是有志者事竟成,1979年,爆發了中越邊境自衛反擊戰,小Diā放棄了學業,伙同幾個人,不遠萬里,奔赴老山前線,要求做播音宣傳工作。這樣的青年,當時有不少,一般都會被表揚一番,再遣返回來。然而面對小Diā,解放軍大概被她的Diā勁兒給Diā住了,竟然成全了她。從那以后,再沒見過她。聽她父母說,貓耳洞里的戰士們,都特別稀罕她,就像電影《上甘嶺》里的那個小衛生員似的,部隊還給她記過三等功。鄰居們都說,在部隊里工作,對小Diā是最合適的,因為我們那些淳樸的“最可愛的人”所最愛的,往往就是小Diā這樣的充滿青春朝氣的Diā人。
我很欣慰能夠在人生中遇見老Géi和小Diā這樣比較另類的鄰居,他們仿佛玉皇大帝派來的假面教員,用活生生的形象教導年幼的我,要做正常的人。用魯迅先生的話說,就是“有真意,去粉飾,少做作,勿賣弄。”然而做到這一點,竟是頗有難度的。君不見今日神州,到處都可遇到老Géi和小Diā嗎?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