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2年12月26日,是毛澤東誕辰119周年紀念日。多少年來,每到這個時候人們總會不由自主的想起他老人家,似乎已經成為我們的一種“生物鐘”在提醒著我們。這個時候,總想寫一點什么文字來紀念這位締造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世紀老人——一位永志史冊的歷史老人。
我曾幸運地見過毛澤東。那是1966年8月18日,毛主席第一次 接見 紅衛兵,第二次是毛澤東第六次接見紅衛兵。我站在長安街的群眾行列,最前面是維持秩序的解放軍隊伍。我站的位置離長安街中軸線的直線距離很近很近。因此,我能夠非常清楚的看見毛澤東的面容:慈祥、凝重、偉岸。
上世紀90年代中期,我又進入毛澤東紀念堂,是成千上萬的瞻仰者之一,零距離瞻仰了毛澤東的“遺體”。
他曾經是“東方紅,太陽升”的那個毛澤東,他也是永遠活在人們心中的毛澤東。
這是因為毛澤東永遠是人民的領袖,毛澤東永遠是人民的一員:
一,毛澤東從中國歷史發展中認識并確信人民是最偉大的,歷史是人民創造的。
“真正的銅墻鐵壁是什么?是千百萬真心實意地擁護革命的群眾。這是真正的銅墻鐵壁,是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毛澤東:1934《關心慶祝生活,注意工作方法》) “戰爭偉力之最深厚根源存在于民眾之中”。 (毛澤東:1938《論持久戰》)“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毛澤東;1945《論聯合政府》)。被美國西點軍校列為教材之一的《論持久戰》在本質上就是一部“人民戰爭”的完整的科學的理論。沒有人民的支持參與,就沒有抗日戰爭的勝利;沒有人民的支持與參與,就沒有淮海戰役的勝利,至少新中國的建立不知道還會延續多久。 用陳毅元帥的話說:“淮海戰役的勝利是人民用小推車推出來的!”。在開國大典上,面對千千萬萬人民群眾,毛澤東發自內心的喊出的“人民萬歲”的 心聲響徹寰宇。
“人民萬歲”,是驗證中國共產黨及由她領導的人民軍對和人民的革命歷史的座右銘。“人民萬歲”,是一個徹底的馬克思主義者對勞動人民最崇高的贊譽與褒獎。“人民萬歲”,是執政黨必須牢記的一個樸素而又深刻的真理。
二,為人民服務是毛澤東人民觀的哲學表述。
建立井岡山根據地,從農村包圍城市的軍事思想和奪取政權意識也是毛澤東人民觀在軍事上的具體體現。奪取政權要依靠人民,獲得政權、鞏固政府更需要依靠人民,這種“依靠”的體現就是為人民服務。在《為人民服務》這篇經典文獻中,毛澤東把共產黨人的“生死觀”直接與是不是為人民服務劃上等號,比喻為“泰山鴻毛”之別絕不是偶然的。還是在《為人民服務》文章里,毛澤東使用了二次“不管什么人”來闡述他的人民觀。一次是說到共產黨人要為人民服務,就必須要學會接受批評,只考慮這個批評是不是對人民有好處,而不要去考慮這個批評是“什么人”提出來的;延安時期的“精兵簡政”和新中國建立之初的警惕執政“周期律”這樣尖銳的問題都是民主人士提出來的,因為對人民有好處,毛澤東都無條件的采納了。另一次是說在我們的革命隊伍里要堅持平等的人民觀,不管什么人死了,都要開一個追悼會,用以“寄托我們的哀思,使整個人民團結起來。”
毛澤東的為人民服務思想是他的人民觀的表述,是因為為人民服務思想不僅僅是為人民辦實事,辦好事,這只是為人民服務的一個落腳點。作為人民觀,更重要的是樹立并堅持為人民服務的思想、觀念、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仍然用毛澤東的話來說,就是“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而不是從個人或者小集團的利益出發”。 人民觀是我們共產黨人賴以誕生和存在的思想基礎。在戰爭年代,共 產黨人不是為自己的生存而戰,而是為人民的解放而戰;在和平建設時期,共產黨人不是為自己的幸福而努力,而是為人民的幸福而努力。在戰爭年代,毛澤東把是 不是為人民的利益而死用來評價一個共產黨人的死是重于泰山還是輕于鴻毛;在和平建設時期,用什么來評價一個共產黨人是不是合格呢?只有一個標準,那就是他 的言行是不是符合人民的利益;是不是從人民的利益出發的。
一個人,如果他的心里(不是嘴上)始終裝著人民,他就一定會千方百計的忘我的為人民的利益去工作,去付出;反之,他就會為自己和自己家人的利益去千方百計的謀利益。“一般而言,一個政黨的政治綱領沒有它的實際行動那樣重要。但是,一個新的綱領總是一面公開豎起來的旗幟,而外界就根據它來評判這個黨。”(恩格斯:《給奧-倍倍爾的信》)人民觀(為人民服務)就是我們共產黨人豎起來的一面旗幟,我們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為了使這面旗幟永不退色。
一個人,一個政黨的人民觀,不是聽她說得怎么樣,而是看她做得怎么樣。
三,從毛澤東的詩詞看毛澤東的人民觀。在充滿血雨腥風的戰爭年代,在為中國人民尋找解放之道的“馬背上”,毛澤東為我們留下了革命戰爭史和黨史編年史般的偉大而不朽的詩篇。毛澤東的詩詞,不僅記錄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各個歷史時期的重大事件,而且在這些詩詞中她始終在歌頌人民在革命進程中所發揮的最重要的作用和歷史地位:
“問蒼茫大地,誰住沉浮?” 看是詰問,實則毛澤東的心里已經有一點譜了:只有人民自己能夠解放自己。
——《沁園春-長沙1925》
“紅旗躍過汀江,直下龍巖上杭。收拾金甌一片,分田分地真忙。”人民的戰爭勝利為人民自己帶來了勝利的果實。
——《清平樂-蔣桂戰爭1929》
“山下山下,風展紅旗如畫。”毛澤東看到人民戰爭的革命高潮即將來到了。
——《如夢令-元旦1930》
“命令昨頒,十萬工農下吉安。”
——《減字木蘭花-廣昌路上1930》
“百萬工農齊勇躍,席卷江西,直搗湘和鄂。”
——《蝶戀花-從汀州向長沙1930》
紅軍是人民的軍隊;紅軍是人民的子弟兵;詩里明明說的是紅軍,毛澤東卻用“工農”而不用“紅軍”也是有其深意的。
“喚起工農千百萬,同心干,不周山下紅旗亂。”毛澤東說過:“革命的戰爭是群眾的戰爭。只有動員群眾才能進行戰爭;只有依靠群眾才能進行戰爭”。這是詩化的經典總結。
——《漁家傲-反第一次大“圍剿”》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這里的“風流人物”是指人民和人民的軍隊。當然,從詩的角度,也不能完全排除詩人的“自況”;
——《沁園春-雪1936》
“百萬雄師過大江”把人民軍隊比作“雄師”于民于詩都是首創。
——《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1949》
“忽報人間曾伏虎,淚飛頓作傾盆雨。”“人間”,人民勝利了,當家作主了。
——《蝶戀花-答李淑一》
“春風楊柳萬千條,六億神州盡舜堯。”
——《七律-送瘟神》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
——《七律-到韶山》
把人民喻為堯舜,英雄,古今中外唯毛澤東一人也。
“上可九天攬月,下可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歌頌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是不可戰勝的;這既是寫實的自信力,也是革命樂觀主義和浪漫主義的表現。我們能夠想到蘇軾的“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岳飛的“笑談喝飲匈奴血”。毛澤東顯得更瀟灑,從容、幽默;這與他在另一首詩中表現的“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如出一轍。
——《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1956》
這些例證,囊括了公開發表的毛澤東從青年到晚年的主要詩詞中涉及“人民觀”的部分;古人說“詩言志”。毛澤東在他的詩詞里總是不忘人民,不忘人民在創造歷史中的重要作用和豐功偉績;同時,也表現了一個偉大政治家的胸襟、膽識與氣魄。
四,從毛澤東的文藝觀看他的人民觀。
毛澤東不僅是一個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教育家、宣傳家,又是一個偉大的詩人。毛澤東非常重視文藝武器對奪取革命勝利的巨大促進作用。他把“槍桿子和筆桿子”視為革命勝利的不可或缺的二個武器,“二個戰線”。毛澤東認為,共產黨人要取得革命的勝利,只有槍桿子還不行,還必須要用“筆桿子”來團結人民,最后才能戰勝敵人。延安時期,有一個“抗大”,還有一個“魯藝”。毛澤東在這一文一武的二個大學都講過課。著名的《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就是在“魯藝”講的。 我們完全可以這樣說,《講話》以后至“文革”這25年間,中國的所有著名作家與作品都是在《講話》的影響下產生的;從詩歌、小說、散文、繪畫、版畫、歌曲、戲(歌)劇、電影無一例外。 丁玲的《太陽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的《暴風驟雨》還獲得斯大林文學獎。
《講話》的核心問題是文藝是為什么人的?毛澤東引用了列寧的觀點:革命的文藝是“為千千萬萬勞動人民服務的”。“ 后文革”時代的某些人可能會聽不進這樣的觀點了。事實上,21世紀的中國文藝的服務對象,仍然沒有偏離當時毛澤東所說的“人民”的范圍:工人、農民、軍人和小資產階級。所不同的只是中國在改革開放以后“小資產階級”的結構有了一點變化而已。
1993年修訂的《憲法》規定:“勞動是一切有勞動能力的公民的光榮職責。” 1999年修訂的《憲法》規定:我國實行“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 個體經濟、私營經濟等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憲法》第十一條規定:“城鄉個體勞動者經濟,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補充。國家保護個體經濟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這表明我國不再使用“小資產階級”的提法;但是,在人員的社會劃分和經濟結構上并沒有本質的改變。在今天, 知識分子也是勞動者。
因此,列寧說的“文藝為千千萬萬勞動人民服務”或者毛澤東在延安時期說的“文藝為工農兵服務”與文藝為一切勞動者服務在本質上是完全相同的。“人民”是一個政治學詞匯,“人民”的 范圍是可以與時俱進有所改變的。知識分子是腦力勞動者;體力勞動者一旦掌握了知識,也可以成為知識分子專門從事腦力勞動;在中國,隨著社會進步、高等教育 普及,體力勞動、腦力勞動、知識分子這些觀念必然會淡化、模糊,乃至消失。那個時候,文藝將成為一種重要的生活方式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就像歐美發達國家 一樣。
改革開放以后,經濟的多元化也帶來了文化的多元化。但是,現在的文藝(包括影視)作品有一點本末倒置,或者說主流文藝作品有被淡化、邊緣化的危險。輕松的、娛樂的、情愛(注意,我說的是“情愛”,與“愛情”是不同的)的東西充斥舞臺與熒屏;低級趣味的東西乘勢泥沙俱下就是很自然的了。年輕人都沉浸在其中(不管是什么原因和理由)這是非常危險的。文藝為勞動者服務不僅僅是解決一個對象的問題;更重要的是要解決文藝作為精神食糧對人的思想意識產生的滋養作用。這就是毛澤東在《講話》中進一步深入闡明的人民觀之“如何服務”的問題。
“如何服務”?毛澤東講了三個問題:1,普及與提高的問題;2,源于流的問題;3,一切文學藝術的源泉問題。“三俗”泛濫與這三問題沒有解決好都有關系。現在是“普及”有過而“提高”不足;這與現在人們的文化水平大大高于70多年前的延安時期是極不相稱的。延安時期、50--60年代的文藝作品現在重讀重看依然“青春常在、激動人心”何也?不正是它們的精神力量嗎!有的人說“現在的中國沒有文學(作品)”雖然偏激了一點,但如果從“提高”的角度審視,也絕不是空穴來風。所謂“又叫座,又叫好”的“賀歲片”就是一例。
簡而言之,毛澤東的“人民觀”包括二個方面的內容:一個是屬于物質方面的幸福指數的提高,包括衣食住行、醫療、養老等社會保障;一個是屬于精神方面的愉悅指數的提高,包括文學藝術產品的生產和公共文化設施的建設。
這二件事在我們的GDP已經位居世界第二的今天,毛澤東在60多年前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說的那句話依然具有現實意義:萬里長征我們才走完了第一步!
文藝一旦與金錢聯系在一起,就都屬于“低俗”之列。我們只要看看維也納金色大廳的新年音樂會都上演什么音樂作品,看看人家的這頓“年夜飯”是如何吃的?再看看我們自己,應該有一點反省、長進才是。我們的一些在國內也算“有頭有臉”的藝術家把在金色大廳演出視為登峰造極之一搏,用以抬高自己的“身價”;殊不知金色大廳是個認錢不認人的地兒,只要花錢包下場子及相關費用,誰都可以在哪里喊上幾嗓子!。
輕松、娛樂、情愛是文藝作品之“流”,不是“源”。文藝作品之“源”,過去是,現在仍然是勞動者的生活和他們為生活而表現出來的喜怒哀樂以及他們的理想、夢想與追求!這依然是我們的文藝應該而且必須把握的人民觀。
真正的共產黨人會永遠沿著毛澤東思想路線在長征路上志不渝地前進!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