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頭越,殘陽如血
——讀《憶秦娥·婁山關》
趙 磊
(西南財經大學《財經科學》編輯部)
中國革命蓽露藍蔞,歷經千難萬險。而長征,是其中最為壯麗的紅色史詩。《憶秦娥·婁山關》這首詞,正是寫于這個時候,作者毛澤東。
1935年遵義會議后,面對國民黨蔣介石幾十萬人馬的圍追堵截,身處歷史的轉折關頭,毛澤東所表現出來的從容、鎮定和自信,以及堅定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躍然紙上。毛澤東自注:“萬里長征,千回百折,順利少于困難不知有多少倍,心情是沉郁的。過了岷山,豁然開朗,轉化到了反面,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詩詞中的“西風”、“長空雁叫”、“霜晨月”,冷峻悲壯;透過嚴峻的歷史環境,讀者可以想象征途的險惡與戰斗的殘酷。急促的“馬蹄聲”,嗚咽的“喇叭聲”,讓我們再次走進紅軍面臨生死危機的歷史節點。“真如鐵”和“從頭越”向世界宣告:這支壓不垮、打不爛的革命隊伍一定能夠踏平千仞險阻,跨越萬丈雄關。這是何等堅定的信念,這是何等無畏的勇氣,如此強大的內心是任何反動勢力都奈何不了的!
我尤其為詞的最后兩句所震撼:那如海的“蒼山”,如血的“殘陽”,蒼涼、沉毅、悲壯、無畏,書寫出紅軍戰士豪邁的革命英雄主義氣概,令人蕩氣回腸。
魯迅先生說:“中國一向就少有失敗的英雄,少有韌性的反抗,少有敢單身鏖戰的武人,少有敢撫哭叛徒的吊客;觀勝兆則紛紛聚集,見敗兆則紛紛逃亡。”今天我明白了,那“失敗的英雄”、“韌性的反抗”、“單身鏖戰的武人”、“撫哭叛徒的吊客”,雖然形單影只,卻是中國的脊梁和希望。即使暫時失敗,雖敗猶榮。
重讀毛澤東的這首詞,我潸然淚下。我為衣衫襤褸、意志如鋼、百折不撓的中國工農紅軍淚流滿面,我為舍身求法、前仆后繼、不怕犧牲的共產黨人淚流滿面。他們不正是魯迅先生所希冀的真心英雄嗎?于是,我擦去淚水,向他們致敬!
憶秦娥•婁山關
(1935年2月)
西風烈,
長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馬蹄聲碎,
喇叭聲咽。
雄關漫道真如鐵,
而今邁步從頭越。
從頭越,
蒼山如海,
殘陽如血。
(注:本文寫于 2012年3月15日 。以上解讀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作者所在單位無關)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