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擔心2012年的世界經濟,擔心歐債危機的蔓延會拖累世界經濟再次探底。有人認為歐洲已經衰落,失去了增長的動力;歐洲領袖們則著急讓經濟重新回到快速增長的軌道,以此化解危機。
經濟增長是從根本上解決危機的出路嗎?即便危機在短期內被增長掩蓋,但長期的問題怎么辦?歐洲乃至世界迫切需要的是增長,還是對增長的反思?
資本主義經濟體系的特征是“一切都在運轉之中”,比如“911”之后美國一片風聲鶴唳,就在美國政府一方面強化對恐怖主義威脅的描述的時候,布什卻迫不及待站出來鼓勵人們坐飛機旅行。這是因為整個經濟無法停止,也不能停止,停止就意味著崩潰。在這個高速運轉的體系中,沒有時間會留給真正的反思。
當代世界經濟遇到的問題的根源恰恰就在于無休止地追求增長,要保證增長,就必然需要維護壟斷利潤,需要壓低勞動者的報酬,制造時刻可供選擇的就業大軍,同時在空間上和時間上向世界經濟體系的邊緣地帶和未來轉嫁危機。危機表現出來的,是過剩(既包括產品的過剩,也包括貨幣的過剩)和失衡,增長并不是解決危機的辦法,只能短暫地在表象層面緩解危機,同時給未來制造更嚴重的危機。
我相信,到過歐洲的人都有一個直觀的感覺,那片已處于后工業化時代的土地不需要太多的發展了,每一寸土地都已經被馴服,“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情況無論在城市還是鄉村都看不到了,基礎設施建設的進程基本完成。在這樣的土地上,如果不是人為破壞(如兩次世界大戰),哪里去尋找“經濟增長點”呢?
我們還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提問:為什么還要增長?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歐美發達國家需要的其實是“去增長”(Degrowth)。增長直接意味著不可再生資源的開發利用,而資源儲量是有剛性約束的,這就構成了羅馬俱樂部于1972年就提出的“增長的極限”。從這個角度看,在當前以追求增長的方式緩解危機,不但是在醞釀更嚴重的危機,更是在加速奔向人類生存的物理基礎枯竭的那一天。
大衛•哈維把資本主義的本質抽象為“資本的無限累積”(endless accumulation of capital),在這個意義上,增長是盲目的,增長是為了更多的增長。這是對經濟增長目的的異化,是對人的勞動的意義的異化。人類需要的是重新拷問和定位增長的目的,把增長作為服務于人的工具,而不是把人作為無限增長的工具。當今的問題不是增長不足的問題,而是分配體制的問題,在歐美發達國家內部存在1%和99%的矛盾,在發達國家和不發達國家之間,同樣存在這個矛盾,有人拿那些體格健碩的“占領華爾街”運動的參與者與非洲饑民對比,并指出“你們仍然是1%”。
只有把“人的全面發展”當作增長的目的,才可能使分配體制更為合理;只有約束少數占有和掌控資本的人的貪婪,同時降低剝削的程度,讓勞動者更完整地獲取其創造的價值,經濟體系才能更均衡。由此,世界經濟失衡的危機才能得到根本的醫治。
也就是說,解決資本主義危機的方法必須從資本主義的邏輯之外尋找,資本主義無力充當自己的醫生;危機也不能在西方發達國家內部解決,還必須在全球范圍內解決。
說起來簡單,做起來談何容易呢。重新定位增長的目的事實上等同于顛覆整個資本主義制度,抵制的力量有多強勁不必多說。這才是討論中美對抗的根本意義,也是“中國人要對世界有更大貢獻”的本質涵義。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