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從何而來?
----紀念毛澤東逝世35周年
史威
毛澤東離開我們已經35年了。在歷史的長河中,35年不過是彈指一揮間。可這一揮間,神州大地卻經歷了滄桑巨變,令人不禁有“昔日預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來”之感。作為徹底的唯物主義者,毛澤東并不希望后人把他當作“神”來頂禮膜拜;而是希望他的思想、理論和實踐,能夠得到繼承、發展和發揚光大,以造福于他無私奉獻、終身為之奮斗的人民解放的崇高事業。我想,遵循他的遺愿,促其實現,將是我們紀念他的最好方式。
要說的話實在很多。謹就他那大無畏的英雄氣概談點學習體會,作為對他的懷念和紀念吧--------因為,“撫今追昔”,這正是今日之神州所非常需要的。
一
說到毛澤東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就不能不講到毛澤東軍事辯證法。對毛澤東的軍事辯證法,有以下三種表述:
1)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
2)戰略上以一當十,戰術上以十當一。
3)敢于斗爭,善于斗爭。
三種表述,實質上是一個意思。讀中國以至世界的軍事史,我們會發現一個非常值得深思的現象,那就是在毛澤東的軍事辯證法中,“戰術上以十當一”還不是最難理解的,最難做到融會貫通并在實踐中加以運用的,是“戰略上以一當十”。實際上,只有做到后者,才能更好地做到前者。也就是說,只有敢于斗爭,才能善于斗爭。如果被敵人的氣勢洶洶所壓倒或嚇倒,再好的戰略戰術也沒有用或不會用了。最難學的是毛澤東那種敢于在“戰略上藐視敵人”的大無畏的英雄氣概。我們后人首先需要認真學習、融會貫通的關鍵問題是:毛澤東的大無畏英雄氣概從何而來?我想,它絕對不是源自盲目地“豁出來”的一時沖動,而是有其深刻的思想基礎和深厚的哲學底蘊的。通過學習他的著作和實踐,我們感悟到主要是來源于以下三個方面:
1)源自科學的世界觀,源自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包括資本主義必將被社會主義取代的科學認識;
2)源自“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戰爭勝負的)決定因素是人不是物”的堅定信念;
3)源自對敵我力量對比的清醒的、客觀的認識和實事求是的分析。
二
毛澤東在強調“要藐視一切敵人”、“在整體上我們一定要藐視它”時,意味深長地提到:“馬克思、恩格斯只有兩個人,那時他們就說全世界資本主義要被打倒。”( 《在各國共產黨和工人黨莫斯科會議上的講話》[1957年11月18日],載《毛澤東同志論帝國主義和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人民出版社版,第25頁),這就昭示我們,戰爭“藐視一切敵人”的氣概,是來自對社會發展規律的科學認識。雖然現在社會主義事業遇到點曲折,但比起馬克思、恩格斯那個時候,形勢無疑要好得多;“風物常宜放眼量”。資產階級革命還經歷過那么多的曲折反復呢。史無前例的社會主義事業怎么可能就沒有曲折反復呢。怎么能遇到點曲折反復就喪失信心了呢。怎么能因為“道路是曲折的”,就看不到“前途是光明的”呢。
自從“共產主義”的“怪影”開始在歐洲“游蕩”,世界各路的反共好漢們就不遺余力地攻擊、誣蔑、詆毀它,其套數基本有二:
一曰“殺人放火,共產共妻”;
一曰“烏托邦說”。它說,共產主義么,是一種很好的“理想”,可惜是一個永遠不可能實現的“空想”,為了這個根本不能“充饑”的“畫餅”,有多少“傻瓜”“白癡”白白送掉了自己的性命......說罷,甚至還會掉幾滴鱷魚的眼淚。
現在,“殺人放火說”已經沒有多大市場,當令的是“烏托邦說”。不少曾經的“理想主義者”,都因此“覺今是而昨非”了。事實一再表明,“理想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信念的動搖是最危險的動搖。”(薄熙來轉引胡錦濤語)事實上,只要讀一讀《中共重慶市委關于縮小三個差距促進共同富裕的決定》,看一看大寨、南街村、華西村等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新氣象,就不難發現,雖然它們還很幼弱,并不完善完美,而且,其中有一些也許和一些人原先想象的社會主義模式不那么一致;但至少可以說明在現實生活中,確確實實存在著一條從小康到大同之路。問題只在我們如何努力去更進一步地探索,去踐行,去充實,去豐富,去開拓了。僅此一端,我們就可以把所謂的“烏托邦說”踩在腳下了。我們應該有信心,艱苦奮斗,排除萬難,走出一條使社會主義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相得益彰、實現共同富裕的科學發展道路,為了我們的人民,也為了全世界被壓迫的民族和被壓迫的人民。既然堅信“我們的事業是正義的事業,正義的事業是任何敵人也攻不破的”,我們當然就有理由藐視一切逆歷史潮流而動的反動派。
三
我們研讀毛澤東思想,深深地體會到:“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是其貫徹始終的一條紅線。因此,在毛澤東的戰爭觀中,始終堅持人的因素是決定性的因素。他深刻地指出:“武器是戰爭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決定的因素。決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力量對比不但是軍力和經濟領域的對比,而且是人力和人心的對比。軍力和經濟力是要人去掌握的。”(《論持久戰》)
二戰末期,原子彈問世。在“原子彈拜物教”風靡一時、不可一世的時候,毛澤東就說它是“紙老虎”。請問,在這個世界上,還有第二個人有此等大無畏的英雄氣概么?沒有。毛澤東的這種英雄氣概,其實就是源于他的“決定(戰爭勝負)的因素是人不是物”的科學的深刻信念。如果沒有毛澤東這種蓋世無雙的英雄氣概,在上個世紀40年代,中國就可能成為又一個“南北朝”了。
有一個小插曲回味起來也許有點意思。1957年毛澤東第二次訪問蘇聯期間,波蘭共產黨領導人哥穆爾卡曾對他說:“毛主席,你是有很高威望的無產階級領袖。但是你講的‘紙老虎’這個觀點我不同意。我認為這意味著對帝國主義的力量估計不足。”毛澤東回答說:“謝謝你對我的批評。不過你的批評還不夠,對于帝國主義我不是什么估計不足的問題,而是根本就要把它踩在腳下。”說得哥穆爾卡“有些發怔”。(見沈陽出版社《中國百年外交風云錄》第602頁)
四
如果認真地讀一讀毛澤東關于原子彈的全面論述,問題也就應該可以迎刃而解了:
“原子彈是美國反動派用來嚇人的一只紙老虎,看樣子可怕,實際上并不可怕。當然,原子彈是一種大規模屠殺武器,但是決定戰爭勝敗的是人民,而不是一兩件新式武器。”“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看起來,反動派的樣子是可怕的,但是實際上并沒有什么了不起的力量。從長遠的觀點看問題,真正強大的力量不是屬于反動派,而是屬于人民。”
------《和美國記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談話》
綜上所述,毛澤東關于原子彈的論述要點如下:
1)戰略上藐視它。因為它是“美國反動派用來嚇人的一只紙老虎,看樣子可怕,實際上并不可怕”。
2)戰術上重視它。因為它是“一種大規模屠殺武器”。雖然它不能決定戰爭的勝負,卻可以決定人民在正義的戰爭中為爭取勝利所付出的代價之大小。為了免遭帝國主義的“大規模屠殺”,中國應該獨立自主地發展自己的核武器。
3)“決定戰爭勝敗的是人民,而不是一兩件新式武器。”“從長遠的觀點看問題,真正強大的力量不是屬于反動派,而是屬于人民。”
如果我們全面地加以領會,把握其精神實質,把“戰略上藐視”和“戰術上重視”統一起來作辯證的理解,就可知道一些人反對“紙老虎”之說,是多么淺薄了。毛澤東的這種基于唯物辯證法的大無畏英雄氣概,正是他留給我們的一筆豐厚的思想財富和精神遺產,是我們批判投降主義、抵抗霸權主義核威脅、核訛詐的銳利的思想武器。
有些“精英”說,毛澤東晚年搞“極左”,和兩霸尖銳對立,使自己陷入很大的被動,處境相當孤立。事實勝于詭辯。讓我們來看看事實。全世界都看到,后來是美國的尼克松總統到北京會見毛澤東;雖然毛澤東不同意尼克松的“改變世界的一周”之說,但尼克松的到訪,正說明毛澤東戰略決策的成功,它的的確確改變了世界的戰略格局。在毛澤東主導的新的戰略格局中,中國的戰略處境,是建國以來最好的時期之一。也就是在那個時候,在廣大的第三世界朋友的強有力的支持下,聯合國恢復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有的席位,使堅持搞“一中一臺”的超級大國陰謀破產,在政治上陷入十分被動、孤立的境地。這難道不是事實嗎。習近平副主席最近號召干部學習歷史。這段歷史也應該在內。魯迅說,比較是醫治受騙的好法子。那就比較一下。倒是現在,中國的戰略處境相當被動,“委曲求”不到“全”,花錢買不到“太平”,也買不到“朋友”,使許多愛國者憂心忡忡、悲憤不已,哪能和毛澤東時代的游刃有余相比呢。
還是回到那句老話:只有敢于斗爭,才能善于斗爭。毛澤東的這種敢于斗爭的大無畏英雄氣概,正是我們今天應該學習、繼承和發揚光大的。-------這是我們對他的一個最好的紀念。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