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毛主席“人民戰爭”的軍事思想初探
贛江風雪
“真正的銅墻鐵壁是什么?是群眾,是千百萬真心實意地擁護革命的群眾。這是真正的銅墻鐵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反革命打不破我們,我們卻要打破反革命。”
——毛澤東《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
中國古代就有“得民心者的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之說。孟子早在兩千多年前就說過:“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只不過,古代先圣們這些民本的觀點僅僅是作為統治者的手段和工具。只要統治階級危機矛盾暫時緩和,則立刻撕下虛偽的面具。
縱觀古今,中國歷史上只有中國共產黨才是把服務人民作為一項事業和宗旨。毛主席敢于喊出“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這種硬氣很大程度上來自于人民對他的支持。毛主席化革命戰爭為群眾的戰爭,將反動派置于人民群眾汪洋大海的包圍中。這是毛主席“人民戰爭”思想的核心,從此也奠定了中國共產黨走出一條與人民群眾相結合的道路。
解放戰爭時期,以毛主席為首的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推翻了國民黨反動統治集團。從而創造了一場不可思議的戰爭神話。這是一場關系到中國未來命運的決戰,同時也是一場雙方統帥之間全方位綜合實力的較量。
毛主席說:“中國共產黨的武裝斗爭,就是在無產階級領導之下的農民戰爭。”早在土地革命時期,蔣介石在南京宣稱:“誰控制了北京、廣東、上海和武漢誰就控制了全中國。”而毛主席卻在農村預言,“誰解決了土地問題,誰贏得了農民,誰就會贏得全中國。”這表現在戰略方針上就是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
經濟上,由于中國是農業國,農業經濟占據舊中國國民經濟的主導。占據農村也就獲得了堅實的經濟物質基礎。反之,對于一心想爭奪城市的國民黨來說,在當時,缺乏農業為依托的國民經濟必然導致物質匱乏和物價飛漲。比如,1948年國統區引發超級通貨膨脹就是由于東北糧食生產基地被民主聯軍所占領。國民黨經濟的混亂必然導致政治上仰人鼻息。
1948年遼沈戰役期間,東北門戶錦州被東北民主聯軍攻下。當接到錦州作戰失利的消息,蔣介石命令廖耀湘第九兵團從彰武繼續南下收復錦州。廖耀湘接到作戰命令認為這樣計劃近乎荒唐,包括衛立煌和杜聿明國民黨許多高級將領都不同意南下收復錦州。面對學生們的犯顏直諫,蔣介石無奈說出實情:“錦州是我們東北的生命線。我這次來時,已經和美國顧問團商量好,只要我們保全錦州,美國就可以大量援助我們。現在應研究如何把錦州的敵人打退,將沈陽的主力移到錦州,保全錦州。以后我們一切都有辦法。”事已至此,杜聿明只好執行校長的命令,答應指揮東北戰事。
國民黨卻是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為了獲得國際援助,竟然到了做出狗急跳墻的決定——全然不顧戰場危局的客觀現實,用一個兵團十幾萬官兵性命作賭注。駭人聽聞至這步田地,不禁令人感到愕然。
解放區環境雖也條件艱苦,但共產黨人在學習實踐的過程中,創造性地運用物質繳獲作貨幣本位的方式,從而穩定了貨幣市場;同時,人民解放軍既是戰斗隊,又是工作隊、生產隊。這為支撐戰爭巨大的消耗提供了有力的物質保障。
政治上,毛主席一直把政治工作作為我軍的生命線。他說:“在人民戰爭的基礎上,在軍隊和人民團結一致、指揮員和指導員團結一致以及瓦解敵軍等項原則的基礎上,人民解放軍建立了自己的強有力的革命的政治工作,這是我們戰勝敵人的重大因素。”
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解放軍改掉舊軍隊軍閥作風。實行軍事民主,官兵一律平等。建立士兵委員會制度,士兵監督軍官。共產黨用這種民主主義團結廣大官兵。通過這種行之有效的方法,不僅成功克服了人民軍隊經費短缺的問題,而且又能鼓舞全軍的士氣。
針對俘虜問題。基層政工人員發現了階級訴苦這種方式來教育國民黨士兵。在訴苦大會上,國民黨投誠士兵一個個哭得撕心裂肺,紛紛表示永遠跟著共產黨走,打倒國民黨反動派。以致在后來的抗美援朝戰爭中,美軍軍官對此百思不得其解,為什么國民黨士兵戰斗力如此之差,可到了共產黨這邊卻各個如下山猛虎一般?這也難怪會有美軍五星上將發出,“美國不怕中國軍隊現代化,就怕中國軍隊毛澤東化”的感慨了。
軍事上,解放戰爭初期。國民黨對解放區進行全面進攻。雖然就其軍隊人數上處于絕對優勢,但國民黨反動統治不得人心,它每占領一個城市都要分兵把手。這樣,真正用于正面作戰部隊總是捉襟見肘。1947年,胡宗南集中了34個旅共20多萬人進攻延安。而當時延安只有約2.3萬人的西北野戰軍。毛主席權衡再三,以“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的通俗道理來說服軍民,力排眾議撤出延安。毛主席還對劉少奇一針見血地解釋到:“人民戰爭不取決于一個城市的得失,而取決于怎樣解決土地問題。”
共產黨扎根農村,廣大的農村根據地成為其天然的保護屏障。在作戰機動問題上,共產黨軍隊在農村來去自由,暢通無阻。而國民黨雖有飛機卡車等現代運輸工具,但卻加大了對公路鐵路網的交通依賴。由于公路鐵路路段大部分又處于農村,這么一來,國民黨的戰場機動能力受到地理因素極大的限制。一旦交通沿途失去必要的保護,自己就將陷于沒有城市防御作為依托的外線孤軍作戰局面。而這又為擅長打游擊戰、運動戰的解放軍創造有利戰機。
平津戰役期間,傅作義王牌軍35軍被圍殲于逃回北平的途中。其實,35軍回北平僅僅是一天的里程,但由于沿途民兵組織對公路的破壞,迫使35軍行程一再拖延,硬是讓四野主力趕來將其消滅在新保安。
反觀共產黨的主要機動工具就是雙腳。即便是沒有公路交通的情況下,也能夠在山野中作機動轉移,解放軍幾乎都是翻山越嶺的準山地部隊。因此,發生“兩條腿”跑贏“四個輪子”的事件也就不足為奇了。
這樣,國民黨的裝備優勢無法發揮,在“人民戰爭”思想的指導下,迅速變為作戰格局的被動劣勢了。
最后在政策上,土地問題一直貫穿著中國革命的中心問題。即便是戰爭進行到最激烈的時候,中國共產黨也從沒有減少對土地問題的重視。從井岡山時期的打土豪,分田地。毛主席就在《清平樂·蔣桂戰爭》的詩中可以看出其中熱火朝天的氣象:
風云突變,
軍閥重開戰。
灑向人間都是怨,
一枕黃粱再現。
紅旗越過汀江,
直下龍巖上杭。
收拾金甌一片,
分田分地真忙。
在解放戰爭中也是一樣,當全國還是硝煙彌漫的情況下,中國共產黨順應民意地頒布了《中國土地法大綱》。翻身解放的農民為了保衛自己的勝利果實紛紛起來支前參軍。試想,一個毫無后顧之憂的人民軍隊,一個一心只為打倒反動派解放全中國的軍隊。與國民黨政治腐敗,軍事松懈,經濟危機加深,到處抓壯丁的現象形成鮮明對比。
毛主席“人民戰爭”的軍事思想改變了以往的軍事學說,他創造了無數的軍事奇跡。國民黨根據傳統軍事學說,迷信實力,將勝負寄希望于軍隊警察等國家暴力機器。而毛主席領導的共產黨軍隊能在短短3年內打敗800萬國軍,這歸根結底就是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的勝利,就是人民群眾的勝利。
時至今日,“人民戰爭”的軍事思想在其它各學科領域內,甚至包括在世界共產主義運動中,提出“三個世界”的劃分以及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論斷依然具有指導意義……
最后,還是讓我們回味一下1954年毛主席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的開幕詞《為建設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而奮斗》的講話吧。我想,這是對本文中心思想最好詮釋:
“我們的事業是正義的。正義的事業是任何敵人也攻不破的!(熱烈鼓掌)
領導我們事業的核心力量是中國!(熱烈鼓掌)
指導我們思想的理論基礎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熱烈鼓掌)
我們有充分的信心,克服一切艱難困苦,將我國建議成為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共和國!(熱烈鼓掌)
我們正在前進。
我們正在做我們的前人從來沒有做過的極其光榮偉大的事業。
我們的目的一定要達到! (掌聲)
我們的目的一定能夠達到!”(長時間熱烈鼓掌)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