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同志有句名言“不搞爭論”,并且成為我國20多年來改革開放的神圣指南。現在就來剖析一下這個方針產生的危害。
[1]不搞爭論的意思就是不讓爭論,就是一言堂。這與毛澤東晚年的做法一樣。
[2]沒有百家爭鳴,就沒有百花齊放。真理愈辯愈明。是正確的東西,就不怕爭論。是錯誤的東西,經過爭論,可以改正錯誤。如果不搞爭論,對于錯誤的大政方針,如醫藥領域的市場化改革,房地產領域的市場化私營化改革,在10多年的實踐中產生了極為惡劣的后果,讓全國人民憤怒到了極點,再來討論和糾正,代價就太大了。
[3]改革開放是一項復雜的大工程,難度很大,在實踐中難免出現失誤,有時甚至是嚴重的錯誤。怎樣對待改革中出現的錯誤?是采取視而不見,從而諱疾忌醫的做法,還是及時總結經驗教訓,有錯就改呢?-----從1989年動亂之后,中央對于輿論宣傳就要求“多報道正面的東西,”不讓報道-“反面的,缺點的東西”。對于我們社會中存在的陰暗面,各種缺點錯誤,采取掩蓋的做法。這樣以免影響改革進程。近10年來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只提成績,很少提面臨的問題和困難。今天,是治病[社會之病]的時候了。要治病必先查病,先診斷后治病。諱疾忌醫,不讓報道問題,掩蓋矛盾----這種方針竟然指導了我國十幾年[不搞爭論,多報道正面的東西]。---想當年[文革結束初期],鄧小平也是支持搞爭論的,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在全國進行了一年多,從而糾正了“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
[4]我們不能因為鄧小平理論就放棄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一切基本原理、基本觀點和基本方法。例如關于矛盾論的思想,現在讀來感到仍很精辟。矛盾無處不在,矛盾無時不有。只不過矛盾的性質有主要的、次要的,有人民內部矛盾和敵我矛盾之分。解決矛盾的方法只有一個,就是討論、爭論,一句話就是斗爭。不要把“斗爭”一詞看作是極左路線的專利。毛澤東在《矛盾論》中說過“黨內不同思想的對立和斗爭是經常發生的,這是社會的階級矛盾和新舊事物的矛盾在黨內的反映。黨內如果沒有矛盾和解決矛盾的思想斗爭,黨的生命也就停止了”。總之,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和源泉,矛盾不斷出現,又不斷解決,是事物發展的基本規律.你鄧小平能把矛盾從世界中徹底抹去嗎?這樣你才能說“不搞爭論”。1935年的遵義會議,就是經過激烈的爭論,才戰勝了王明的左頃教條主義錯誤。在我黨歷史上,“不許爭論”而導致的悲劇也不少。在1935年遵義會議之前,當時在黨內占統治地位的王明教條主義者,對不同意見采取“殘酷斗爭無情打擊”的手段,聽不進其他同志的正確意見,幾乎斷送了中國革命。解放后,在大躍進期間,毛澤東也是聽不進彭德懷的不同意見,不允許任何人給大躍進潑冷水,結果讓全國人民挨了三年餓—餓死了成千上萬的人。在文革期間,毛澤東更是不允許對文化大革命有任何異議。我們今天應該認真總結一下近28年來經濟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方面的經驗教訓、成敗得失。對于許多大是大非的問題,如我們是實行完全自由竟爭的市場經濟,還是有計劃的市場經濟?是公有制為主體,還是全盤西化私有化?在今天的生產力水平下,是實行計劃經濟有利,還是自由市場經濟有利?甚至我們是走資本主義道路還是社會主義道路?應該在全國開展一場大討論、大爭論。最后得出一個明確的結論。生產資料所有制問題是區分社會主義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的根本標準[試金石]。這一點常識還用我來提醒嗎?
總之,毛澤東同志的矛盾論和《實踐論》,在當代馬克思主義哲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重新學習這兩篇哲學著作,對于我們今天的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批評和自我批評是我黨的優良傳統之一,對于我國當前的社會現實,只有充分暴露矛盾,揭露各種問題,才能解決矛盾,使我國經濟建設健康發展。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