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才是硬道理,公平也是生產力
“民生才是硬道理,公平也是生產力”。在當今中國這種政治氛圍下,作為一個高層,能夠提出如此理念,是相當不容易的。這是一個完全屬于社會主義的政治內函,它的提出,除了需要具有社會主義政治覺悟,更需要一種為捍衛社會主義真理而光明磊落的勇氣!
理念不是真理,它比真理更依附于時間。人類社會的文明發展是有階段性的,理念的價值就體現在是否適應當時社會文明發展的進步。當今中國國體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如果承認“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是條真理的話,那三十年來的“發展是硬道理”、“科技也是生產力”、“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現代化”、“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等等理念,并不是適宜于中國國體的“真理”。鐵血現實證明,這些只被當代精英和主流詮釋而成的“真理”,不但對中國國體大廈未產生積極作用,而相反使其不斷被腐蝕、潰化到面臨崩潰邊緣。在支撐這個大廈的三大支柱中,精神文明支柱業已倒塌,政治文明支柱只剩下一根寡筋,外表光鮮、渾園的物質文明支柱其內骨子早已被內賊掏空到支離破碎。
“民生才是硬道理,公平也是生產力”,充分體現社會主義的政治精髓,它是以民生福祉為本的一種價值理念,其價值利益目標都終極到人。“發展是硬道理”、“科技也是生產力”、“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現代化”、“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等等卻是見物不見人的理念,從本質上看都是西方資本主義價值觀產物。這些理念的價值目標并不與創造財富的“人”發生直接聯系,只是通過一種“彎彎繞”去行體現。正是通過這種“彎彎繞”,權力和金錢,公然剝奪勞動者對財富擁有的主體資格,貶成為“生產力要素”中的“活化勞動資本”,置于權力資本和金錢資本的奴役之下。今天,中國絕大多數勞動者之所以淪落在社會最底層,與這些理念盛行是分不開的。
物質文明的發展與社會穩定的反向一再警示今人:必須對這些統霸中國三十年的價值理念進行反省和重估。這些泊來于西方資本主義價值的理念,是一種使人類文明消融于物質主義和生產力至上的文化意識形態,遵循的是泛達爾文叢林法則,其內核是物欲主義、現代功利主義。它使傳統自然的質量意識逐步讓位于現代數量意識,最終使現代數量意識取得絕對統治地位,使利潤、效益、物質、金錢成了人類一切社會活動的主宰。這些理念,個個都是把雙刃劍,它們都是以犧牲公平正義、今人幸福、子孫利益為代價去獲得現代物質文明,同時不斷弱化甚至異化現代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
我可以列舉無數的現實來佐證上述論點。人們習慣把“發展”喻同做大蛋糕,試問:蛋糕做的再大為了誰?有權人自訂規則自分蛋糕,有錢人可買通權力多占蛋糕,無權無錢的絕大多數人在蛋糕切割上毫無話語權,最終只能獲取維持生命、保持勞動能力的蛋糕渣片,這種“發展”對底層勞動者有多少實惠?轉基因是“科技”,三聚氰胺、瘦肉精、各種激素摧生劑都是“科技”,一些假、偽、劣也是打著“科技”成果而招搖撞騙,致出多少畸人怪事?為了“效率”,兩個月育出一頭豬、十幾天養成一只雞,違背自然生長規律追求數量不管質量,搞得肉無肉味、魚無魚味,不少年輕人至今未償大自然恩賜的原汁原味。中國的黑煤窯、血汗工廠、血汗勞工之所以聞名于世,完全是追求利潤、效率、金錢的結果。以“經濟為中心”一“中心”就是幾十年,“中心”出數不清的政治腐敗和社會道德低下。“現代化”摧生城市超大化、投資磚土化、工程形象化,招商低業化、引資垃圾化……,土地資源、水資源、空氣等污染日趨嚴重,人的生存質量日趨惡化。“城市化”其實也是資本主義自由經濟發展產物,并不如田園化更有利于人類生存,它的弊端已愈來愈被西方世界所認識。說不定再過三十年,當中國人依然在苦苦思索城市化的時候,有的發達國家卻經營成田園化了……。
理念是有壽命的,就象一個人一樣既有生命存于世又可終結而成歷史。比如“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發展是硬道理”等,這些具有強烈現代功利主義色采的理念,它的產生確實是為了服務和滿足于當時中國社會發展的需要。人類文明的發展與進步重要的是均衡,只有當物質文明至成了社會文明的短板時,這些理念才具有積極作用。當物質文明由短板修成了長板,而其它文明卻日益短縮時,還在固守這些理念,當然會阻礙人類文明的發展與進步。有的理念從它產生之日起就是壞的,比如“效率優先、兼顧公平”,這是當代世界任何政府都不敢公開宣揚的治國理念,因為資本追逐效率是天然之能,而政府的當然之責是關注資本追逐效率過程中的最大公平,不是兼顧,而是主職!這種荒唐理念卻能橫行于中國十幾年,從未正本清源,至今還在社會的隱層起作不可低估的毒害。
黨的十七大報告中重點提出:“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性,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這是一種新的價值理念,雖然沒有明確稱為社會主義發展觀,但其對社會現實的針對性是非常明顯的。由于既得利益集團和資本勢力的板結,一直讓“科學發展觀”只成一種擺設。事情的轉機就出現在十七屆五中全會上,調整以往二十多年的以物為本的價值理念,重重提出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并在黨代會的政治報告中,三十年來首次不提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口號。盡管權威、精英、媒體都淡化這種微妙變化,并有些犬儒還在牽強附會作出譯解,但長期不重政治、不管精神、不論社會公平正義,只顧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理念所帶來的社會惡果,已給這種微妙變化作了最有力的支撐。十七屆五中全會以來,高層一些動作實是好兆頭。胡錦濤元旦專門考察民生工作,并親手送上私人紅包,標志著改善民生將是2011年一個著力點。廣東省年初黨代會提出“速度可以放慢,幸福感要增強”,“建設幸福廣東”。按汪洋的話說,“傳統發展方式把增長當成了目的,未能使群眾充分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甚至為了增長損害群眾利益”。
當然,說得振聾發聵當數重慶薄熙來:“民生才是硬道理,公平也是生產力”。
2011年1月19日 凌晨寫于深圳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