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偉大的戰略塑造
回顧抗美援朝,不是簡單地回顧歷史,而是觀照現實、啟示未來。站在不同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上看待這段歷史,自然有著不同的結論。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歡迎有不同的看法、甚至批評,但是絕不躲避爭論。因為,馬克思主義從來都堅持真理在比較中存在,在斗爭中發展。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毛澤東的思想無一不是在爭論中贏得人心、贏得歷史;他們或被贊揚、或被誤解、或被批評、甚至被污蔑,卻正是他們對待真理的寬廣心胸和科學態度的體現。
對抗美援朝的質疑,理由千條萬條,其實都可歸結為兩條:抗美援朝,沒必要、不值得。
所謂沒不要,繞來繞去,無非就是說各種新解密的檔案材料證明了當年美國的主要決策者并沒有攻擊中國的意圖。由此,引申出的結論是:中國需要和其它大國,尤其美國要加強戰略溝通、增強戰略互信,避免不必要沖突和戰爭。不否認,這樣的看法有積極的意義。如果,這做為學者的思考沒有問題,作為對戰略家的建議也沒有問題。但是,戰略家和戰略思想家戰略思考的出發點絕不能是對方有沒有某種意圖。因為,第一,真正的戰略意圖是不會無原則公開宣示的,在危機時刻,歷史不會提供給你揣摩對方戰略意圖的時間;第二,戰略決策的真正出發點是戰略態勢,不是戰略意圖。在朝鮮戰爭中,中國是否出兵,在根本上沒有必要考慮美軍的戰略意圖;真正考慮的是,一旦美軍越過三八線,必然制造一種對中國的“壓迫態勢”,增加新中國建設和發展的戰略成本,而且這種成本是“歷史成本”和“安全成本”,會隨著經濟發展越來越具有不可承受性。假設任由美軍擺在中國東北的大門口,直至今日,中國將為此付出多大的戰略成本?甚至,可以提問,還有解決的可能性嗎?
所謂不值得,繞來繞去,無非是新中國抗美援朝付出太多,得到太少。尤其是,延緩了中國進入世界的步伐。由此,引申出的結論是:今天的中國已經是世界的一員,要承擔起相應的責任,要和平待人,取得共贏,不要損人利己。同樣不否認,這樣的看法也有積極的意義。但是,戰略家和戰略思想家不能從“一時的利益”為出發點來思考問題,他們要思考的是“歷史利益”。因為,“一時的利益”雖然暫時的成本小,但歷史的成本大;表面的利益大,根本的利益小。放在長遠的歷史看,新中國抗美援朝在那個時代發生付出的歷史成本恰恰是最少的,贏得的歷史利益是持久而深遠的。自抗美援朝之后,中華民族開始真正走出近代中國歷史的陰影;自抗美援朝之后,中國人民開始在世界上站了起來;自抗美援朝之后,中國開始打破制約民族復興和發展的國際環境。假設沒有抗美援朝,也許新中國可以更早地改革開放。但是,這種情況下的改革開放只能是使得新中國完全服從世界資本分工的需要,至多成為一個更大的韓國而已。
其實,沒有必要做任何假設。如果有深遠的歷史眼光,足以在歷史和現實的對比中發現很多。歸跟結底,現實不僅不能說明那段歷史的錯誤,反而在不斷說明那段歷史的偉大。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