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興之路》將是一條什么樣的道路!
早年,中央電視臺國慶期間播放6集資料片《復興之路》,不看內容,僅就標題而論,就極感不妥。后來還搞了個“復興論壇”。“復興”者,過去興旺發達,后來衰敗,現在遏止衰敗,恢復過去的興旺發達而已!這個資料名稱到底反映著什么樣的歷史觀,究竟教人走什么樣的強國之路,是否切合歷史事實?都值得分析!要復興什么?是復興50年代初大躍進以前為他們表面上較少否定的經濟狀況嗎?不是!因為敘述是從鴉片戰爭開始的,那就意味著要復興鴉片戰爭以前的狀況。結合出自喉舌機構某些人的其他言論,人們將可以知道這種復興的內涵。
資產階級的確打著“復興”的旗號掀起過一定意義上的革命運動,如“文藝復興”。但是,這同利用宗教口號革命一樣,不過是虛晃一槍,是唯心的,不科學的,有局限性的。文藝復興一詞意指重生或復活,它是一個朦朧的概念。“文藝復興”的概念在14~16世紀時己被意大利的人文主義作家和學者所使用。該詞源自意大利文“Rinascita”,一般多寫為法文“Renaissance”。它概括了喬托以來的文藝活動的特點,被世界各國沿用至今。中國曾有人直譯為“再生”或“再生運動”,但“文藝復興”的譯法己被普遍接受。當時人們認為,文藝在希臘、羅馬古典時代曾高度繁榮,但在中世紀“黑暗時代”卻衰敗湮沒,直到14世紀以后才獲得“再生”與“復興”。因此,文藝復興著重表明的是以古典為師(復古、復舊)的一面。中國資產階級革命早期的某些派別從狹隘民族主義的角度使用過某些“光復”“復興”的口號,孫中山的同盟會就不曾用過。現在臺灣的國民黨某些人才又使用這個不科學的口號。作為以唯物史觀為指導的中國共產黨人為什么要接受這種不科學的、很有政治問題的東西呢?
中國歷史上的保守派、反動派都尊尚儒家,以古為完美,鼓吹今不如昔,主張一切向后看,主張一切師古、復古。如今的電視劇,各種講壇經常鼓吹“貞觀之治”“康乾盛世”;鼓吹當時國民經濟在世界上的占比是如何之大,皇帝是如何愛學習,如何勤政;鼓吹社會主義的公有制、計劃經濟,如何不如私有的資本主義的自發的(商品)市場經濟,社會主義經濟曾經如何落到崩潰的邊緣。他們對已經覆沒的封建王朝頂禮膜拜,忠誠有加,左一個“大唐”,右一個“大清”,極盡忠臣順民之能事。他們對革命人民創造的社會主義企業新名稱、新商標始終看不順眼,非得恢復幾百年前的舊牌不可。如果是這樣一些人來講“復興”,他們會復興什么呢?他們不是要人們向封建皇帝看齊,以資本主義為師嗎?某些人的復興標準不就是如此嗎?“復興”之論正是代表了這些人的思想。
馬克思主義指導的社會主義的興旺發達與資本主義、封建主義經濟的興旺發達根本不能同日而語,它在質上代表不同階級的利益,在量上每個后繼者都超過它的前者。在革命者看來,不可能有什么社會主義不如封建主義、資本主義的事情;也不會有社會主義社會還要復興封建主義和資本主義之發達的事。“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復興封建主義、資本主義(商品經濟、市場經濟)的謬論可以休矣!
資產階級當時之所以打出“復興”的旗幟,實際上是打著黑旗反黑旗,是在封建階級政治統治特別強大的時候,用“復興”模糊統治者的眼睛,掩飾資產階級革命的階級性,以圖推翻封建統治者。而今天打著“復興”的旗號,就不存在任何革命的策略意義,它只會模糊革命隊伍的視線,混淆前進與倒退、革命與反動的界限,方便舊勢力的復辟。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