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春去世,按中國人的傳統,應該算白喜事了。有學生驚訝為何陽和平老師能如此平靜,還能堅持繁重的課業,是多么高尚的精神——陽老師的心態,其實和大部分年過半百的老人送走九十老母的心情相似。早已安于天命,但求老人一路走好。繁重的課程本身也是幫助,能讓陽老師更平靜地以“意料之中”的心情處理完事情。
哀而不傷的悲痛當然會有,但完全不必在人前流露。中國式的好人,很不喜歡讓別人來分擔自己的悲痛,應該去紀念逝者才對;“I'm sorry for your loss”,僅僅是西方人的心態。而陽和平老師是中國人。年輕人不懂老人看待生死的心情,可以理解。強解成舍己為人的精神,只會把陽老師推向不近人情,其實是種誤解。
其實,老是強調“國際共產主義精神”,同樣也是對陽早、寒春的誤解。他們打從心底熱愛真社會主義時代的生活,來到中國更多的是因為向往,留在中國更多的是因為熱愛。“國際共產主義精神”或許很“高貴”,但我感到真摯的“熱愛”之情更加令人親切。
老把他們在中國的生活說成一種奉獻、把他們離開美國說成舍己為人,其實會令老人不快。一方面錯誤地貶低了中國,一方面錯誤地抬高了美國。需要從“國際共產主義精神”角度來理解先賢,說明我們精神上還太年輕,內心深處還為義利之辯天人交戰,還只能用物質的觀點看待歷史和社會制度,暫時意識不到社會主義的“心”的內涵。暫時還是知行尚未合一、還是需要服從理性或知行主義的“知識分子”
如果不是這些原因,那么僅僅因為我們還把陽早、寒春當成友好的“外國人”,而不是肩并肩的朋友、同志和戰友。這不對,我們應當把他們當成朋友、同志、戰友——陽早、寒春不是國際友人,而是“我們”,一直都是我們,一直都是我們中國人的一份子。
不要借助鏡子去看待自己的親人和朋友,否則總會誤以為他們和自己面對面,不知道他們其實站在我們的肩旁身后,在為共同的事業奮斗著。
寒春一路走好!您惦記著的牛場,在虎視眈眈的市場經濟面前,或許不一定保得住。但有人類生活的地方,就永遠會有人建設那個事業,共產主義是它的名字之一。您向往的那種精神,一定會有后人傳承發揚;您熱愛的那種生活,一定會有后人去爭取、捍衛;您追求的那種理想,一定會有后人為之鞠躬盡瘁,奮斗終身。
紀念逝去的中國老人寒春!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