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有制條件下,貨幣貶值是剝奪廣大勞動者的宏觀手段
貨幣貶值(又稱通貨貶值),是貨幣升值的對稱,是指單位貨幣所含有的價值或所代表的價值的下降,貨幣貶值可以從不同角度來理解。
從國內角度看,貨幣貶值在金屬貨幣制度下是指減少本國貨幣的法定含金屬量,降低其對金屬的比價,以降低本國貨幣價值的措施;貨幣貶值在現代紙幣制度下是指流通中的紙幣數量超過所需要的貨幣需求量即貨幣膨脹時,紙幣價值下降。從國際角度看,貨幣價值表示為與外國貨幣的兌換能力,它具體反映在匯率的變動上,這時貨幣貶值就是指一單位本國貨幣兌換外國貨幣能力的降低,而本國貨幣對外匯價的下降。
貨幣貶值在國內引起物價上漲現象。但由于貨幣貶值在一定條件下能刺激生產,并且降低本國商品在國外的價格,有利于擴大出口和減少進口,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許多國家把它作為反經濟危機、刺激經濟發展的一種手段。
貨幣貶值究竟是怎樣刺激生產的呢?誠如韭菜網友在《給荷風掠影:非公有制條件下,貨幣貶值是廣大勞動者的災難》中所介紹:
“我們都知道,經濟要避免衰退,就必須維持簡單再生產,將資本折舊和原有的勞動力全部投入再生產,就可以維持簡單再生產,也就可以避免經濟衰退。而經濟要發展,就必須有擴大再生產,也就是,在原有的投資之外,加入新的投資、新的技術或新的勞動力。
新的投資資金哪里來?這就需要儲蓄了,儲蓄越多,新的投資資金來源越多,經濟發展速度才可能越快。可是,投資越來越多,資本積累越來越大了以后,物多必賤,于是,資本利潤率逐漸下降,而人均資本的提高,又帶來了勞動工資水平的上升,也就是勞動成本增加,導致資本利潤率下降得更厲害了,當資本利潤率低于“利率+風險率”時,資本家的投資熱情就降溫了,此時,投資不如存銀行,或者資本家把資本轉移到人均資本少、工資水平低、利潤率高的國家去,此時,該國經濟就處于衰退趨勢了。
怎么辦呢?凱恩斯給出的辦法是讓貨幣輕微貶值,比如每年貶值2%。如果貨幣每年貶值2%,就等于資本每年漲價2%,也就是利潤率增加2%,別看2%的數額很小,它的作用是巨大的,如同強心劑,使原來失去投資熱情的資本家,振作起來了。”
好了!我們可以看出,非公有制條件下,國家總是通過金融機構來控制流通領域,不斷地調節紙幣投放量。所以說,當代市場經濟中,貨幣貶值就是由國家或金融資本家主導的。這又實際說明了,新自由主義(即貨幣主義)與凱恩斯主義并不是相生相克的,他們只是資本主義經濟理論體系內部的互相補充,出發點是一樣的,就是維護資本家的利益。
然而,貨幣貶值對于廣大勞動者和那些資本家們到底意味著什么?因為貨幣本身不是一種財富,所以,貨幣貶值對于廣大勞動者和資本家來說,并不意味著“有可能稀釋存量財富分配懸殊問題”。國家對于貨幣的貶值總是有預謀的。市場經濟環境中,貨幣在勞動者手里只是分配的憑證,大多數情況下,這些紙幣只能通過交換滿足于基本的消費,貨幣的貶值就意味著支付能力的下滑和消費水平的降低;貨幣在資本家手里是不斷獲取利潤的資本,這些貨幣在資本家手里大多是重新獲得利潤的手段,用于個人消費的比率非常非常低,貨幣貶值就意味著資本(轉化為生產資料的資本)價格的上升,利潤空間的不斷擴大。貨幣貶值的過程并不是勞動者工資收入增加的過程,貨幣貶值更多依賴于金融資本的投入,而并不是社會成員工資的普遍增加。勞動者工資的增加只是貨貶值過程導致的一個結果,在憑借工資來獲得所需的社會分配份額時,其實相對于貨幣貶值前,勞動者分得的財富已經縮水了。在社會存量財富分配上,不存在什么可能稀釋分配懸殊的問題,事實恰恰相反,貨幣越貶值,社會貧富差距就越大。
那么,這就說明,溫和的通貨膨脹(包含著貨幣貶值)根本就不是經濟危機的終極解藥,只不過是針對勞動者下的一副慢性毒藥罷了。對于勞動者,這樣的毒性積累的越多,發作時就更加痛苦不堪。溫和的通貨膨脹,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由經濟危機而造成的社會矛盾,各國資產階級政府也就不會處處使用這個方法。我們看到的現象表明,他們多數時候會使用,有時也不一定非使用,反而有意地讓經濟蕭條一段時間,考驗無產者的承受能力,用其他手段(如:社會福利、慈善事業等)來消磨無產者的意志,消耗一部分無產階級的力量。在渡過特定的經濟危機后,國家又會以其它手段,來彌補危機時針對無產者福利產生的社會成本。
因此,任何的經濟理論和國家政策,還必須清楚其根本立場是什么。可以說,非公的制條件下,貨幣貶值是剝奪廣大勞動者的宏觀手段。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