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收購沃爾沃案中的唯一贏家--高盛
2010年03月29日 枯木老喬
http://news.cnfol.com/100329/101,1280,7451608,00.shtml
吉利收購沃爾沃的目的是什么?李書福的說法是看中沃爾沃的品牌價值和專利技術。但是吉利買到的是江河日下的沃爾沃品牌,品牌價值的最重要的指標是市場份額,沃爾沃在全球豪華車市場的份額從1996年的13.4%下降到2008年的8.2%。而專利技術吉利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所有權才是專利技術的核心,只有使用權而不擁有所有權就沒有了核心競爭力,如果福特將沃爾沃的專利技術進行升級改造變成福特的專利技術,那吉利的使用權就失去了意義。
沃爾沃的生產基地和營銷網絡給吉利帶來的是什么?包袱,沉重的包袱。2008年沃爾沃的年虧損15億美元相當于105億人民幣,吉利2009年的利潤10億人民幣左右,吉利如何填補沃爾沃巨額的虧損黑洞?吉利有能力讓沃爾沃扭虧為贏?福特做不到,吉利就能做到嗎?
吉利準備在國內建兩個沃爾沃的生產基地,北京的生產基地已經基本確定,吉利已經準備將沃爾沃徹底國產化,那么沃爾沃在瑞典的生產基地何去何從?沃爾沃在世界各地的營銷網絡何去何從?解決歐洲的勞工問題絕對不象國內那么容易解決,將會耗去吉利大量的人力和財力。如果國內國外都保住,吉利有能力內外兼顧嗎?沃爾沃的巨額虧損將會拖垮吉利。
吉利和沃爾沃的汽車文化差異,李書福的造車理念是“兩個沙發加四個輪子”,而沃爾沃的核心理念是安全。萬丈高樓可以平地而起,文化理念的差異絕不可能簡單的收購就能轉變。
福特為什么要賣掉沃爾沃?福特到2008年底汽車業務債務為258億美元,即使減債成功,仍然有100多億美元的缺口,賣掉沃爾沃能迅速回籠資金,避免福特進一步陷入困局。即便如此,福特也只買給吉利專利技術使用權絕不可能賣掉專利技術所有權。
如此種種不利,為什么李書福卻執意收購沃爾沃呢?李書福傻嗎?不,絕對不傻。那么李書福收購沃爾沃的目的何在呢?20億美元的收購資金從何而來呢?后續資金又從何而來呢?
2009年9月底,高盛投資3.3億美元收購吉利15%。2009年10月底,福特宣布吉利集團成為沃爾沃的優先競標方,2009年12月23日,福特敲定出售沃爾沃給吉利,明年1季度簽約。吉利股票從9月份到12月份四個月內增長124%,2009年12月初,在福特即將發布出售沃爾沃給吉利,吉利高管開始拋售股權。主流媒體對吉利收購沃爾沃基本持樂觀態度,吉利高管為何卻要拋售股權?
這一切說明了什么?難道我們會認為高盛為中國的汽車行業做貢獻嗎?高盛是玩金融的高手中的高手,他不是做汽車的,不會也不想做汽車,更不會為中國的汽車行業發展做貢獻。高盛要的是通過股權買賣賺取巨額利潤。高盛是炒作的高手,收購沃爾沃是最佳的炒作手段。要收購沃爾沃吉利必須借助高盛,沒有高盛吉利無法收購沃爾沃。高盛從9月底到12月底,只有用了四個月時間就與福特達成了意向,這是吉利自己做幾年都做下來的事情。吉利和高盛各有所需一拍即合。
吉利收購沃爾沃的資金和后續的拓展資金從何而來?高盛會買單嗎?不會,買單的是中國的銀行。做為民企,銀行不可能把資金給吉利做研發和品牌推廣,吉利只能通過收購沃爾沃從銀行融資。當吉利通過銀行融資完成對沃爾沃的收購后,高盛將會在一個恰當的時機拋售吉利的股權,15%的股權又會讓誰來接盤?一是普通大眾股民,二是銀行為挽救吉利股價通過基金公司收購。高盛退出后的吉利將為“爛攤子”讓銀行去收拾。賺錢的是高盛,虧的是普通股民和銀行。
吉利收購沃爾沃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呢?李書福難道傻嗎?上面已經回答過了,不傻,而且很聰明。因為對于李書福他沒有虧,而且他可以利用這個機會綁架銀行,如果不想吉利死掉,銀行將不得不繼續向吉利融資。吉利可能利用這樣的機會發展壯大,但更大的可能是成為永遠的雞肋。李書福不得不這樣做,因為這是他唯一能做的,這也是他發展壯大的唯一機會。
最后的結局有兩種可能:一、吉利玩不轉沃爾沃只好舍棄,利用收購沃爾沃建立的生產基地和銀行融資發展壯大吉利。二、玩死沃爾沃把吉利一起搭進去。
牛刀:吉利收購沃爾沃汽車廠一錢不值
沃爾沃最重要的是品牌價值,國際專家估值為近百億美元。然而,吉利收購的并不是沃爾沃的品牌,而是沃爾沃集團的一個汽車廠,嚴格的說,吉利用了18億美元,收購了一個在近期是虧損企業,在中期可能成為垃圾的一個已經被淘汰的生產廠家。
近年來沃爾沃經營陷入困境,銷量一路下滑,凈資產只有15億美元。福特曾經雄心勃勃,用了64億美元試圖拯救沃爾沃,結果兵敗垂成。吉利此次收購,實際上是全球汽車制造業的整個趨勢正在逆轉之際,沃爾沃已經走進了死胡同,不可能還有生機。
這個趨勢反映在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發達國家盡快實現汽車業生廠車間,遷往新興經濟體國家,也就是被他們稱為的所謂的“金磚四國”,這個過程美國最早完成,現在美國的底特律基本只是一個汽車科技的研發中心,他們的生產車間已經早已遷往中國。歐洲正在努力完成汽車業的生產車間遷往新興經濟體的過程當中,吉利收購沃爾沃實際上是在努力幫助歐洲縮短這一個過程。
還有一方面就是未來三到五年全球將迎來第二次能源危機,原油價格將會出現暴漲。這種暴漲不排除有美國操作的因素,因為國際原油的定價權在美國。現在的原油價格在80美元上下震蕩的主要原因,是因為美國政府不想因為原油價格的上漲而引發通貨膨脹,所以,做多原油的國際投機炒家動能不強,而一旦美國找到原油替代技術時,汽車工業的歷史性革命就將爆發,現在已經遷往新興經濟體國家的生產車間就將全部過剩。
這種汽車工業的歷史性革命說來就來。2009年,正在中國拿出四萬億拼命進行投資拉動GDP之際,美國政府也制定了一個刺激經濟計劃,在全部刺激計劃的8700美元的資金中,拿出了4500億研發新能源、新材料和新工藝,包括用于軍事的高精尖技術。在這4500億中,有600億投入到了對新能源的研究中,實質上是為原油尋找替代品。據講,研究成果已經完成,只是還沒有向全球公布。
之所以沒有公布,一個主要原因就是要引發全球汽車工業顛覆性革命,原來的發動機制造技術一錢不值,必須用新的技術開發新的汽車發動機,以適合這種新能源。而核心技術僅限于美國和日本使用。豐田章男在全球作秀,背景與這項新能源技術有關,目的是將日本文化滲透到豐田汽車的營銷之中,并繼續將一部分美國的車間遷往新經濟體國家,為這項遷廠行動鋪路。
所有新經濟體國家,當然包括中國在新能源的技術研發上投入過小,將來一定受制于人。最重要的是,中國汽車產能已經出現大量過剩,2009年中國汽車一年產量為1379萬輛,接近于美國和日本的總和。如果全球性有新能源引發的汽車工業革命浪潮,提前爆發,中國的汽車產能70%要慘遭淘汰,這個時候,花18美元的巨資引來的一個已經將被淘汰的汽車生產車間,還有什么用呢?
中國的許多實業家在為汽車工業的發展做出了許多艱苦的努力,可圈可點之處應該不少。然而,不投入巨大的力量,開發性能源新材料新工藝,反而去拾人牙慧,花巨資引進低端的生產車間,總有一天會吃苦頭。而實業家門吃苦頭的時候,是中國民族應該反思的時候。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